“亂搭亂建全家短命”“不出義務工全家無祖宗”“人畜不分居 又無子孫又無妻”……日前,網友曝料,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墨紅鎮補木村出現數十條詛咒式標語。10月20日晚間,墨紅鎮政府和補木村委會向北京時間記者表示,該標語雖用詞不妥,但出發點是好的,貼出不久即已撕掉,并向村民作了解釋。(10月20日,北京時間)
不可否認,在推進類似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基層治理工作中,面對一些村民的不配合還冷嘲熱諷,工作推動不力效果不明顯,村干部面臨的不只是難題,更有壓力。換位思考,“無奈”之下的村干部想出在車上貼標語,試圖通過宣傳的方式,扭轉工作推進不力的現狀,未必不是辦法。
出發點是好的、只是用詞不妥的說法,其實很難站住腳。該村相關負責人表示,村里正在進行的人居環境改善工作推進不力,一些村民不僅不配合還冷嘲熱諷,村干部憋著一肚子氣,為推進工作就想出來這么個辦法。可見,貼詛咒式標語的原因,與其說是推進工作,不如說是泄憤撒氣,如此只會適得其反。
詛咒式標語無疑暴露出了基層治理的一些問題。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干部是各項政策的具體執行者。一方面他們權力有限又能力匱乏,另一方面部分基層干部欠缺依法治理的意識與能力,這讓他們習慣了使用“簡單粗暴”的方法來進行基層治理。比如有村委會通過村里的高音喇叭對“不孝子女點名”、對大辦酒席的村民掀桌子、罰款等等,這也是一種“微小權力”的濫用。
據悉,事件發生后,涉事鎮干部與村委會班子成員一道,去各個村民小組召開會議,向村民做解釋工作。這樣的“補救”很有必要。不過,比取締詛咒式標語更重要的是提升村干部的法律意識。須知,村干部工作方式跟不上時代,甚至眼睛里沒有群眾,那么群眾工作將無法正常開展。
(作者單位: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禹里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