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生人,一人應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一日當盡一日之責。履職盡責、失職知愧,乃是為官從政的道德操守。正如古人所言:“大抵人稍存愧疚之意,便是載福之器、入德之門。”觀現實,何嘗不是這樣。(人民日報 2月17日)
有道是,“在其位謀其政,有位當有為”,它是為官從政者的職責所在,亦是基本的政治倫理。然而,近年來,庸政、懶政和怠政,占著位子不干事,拿著薪水不出力的“公堂木偶”,已然成為部分黨員干部“懶庸之疾”。要么多說話,少做事,得過且過,無所作為;要么涉及群眾利益,能拖就拖,搞規避變通,拉關系人情;要么心存看攤子、守位子、催著干、看著干,回避矛盾,不敢擔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要么遇到問題擔心踩到紅線,觸犯規則,畏首畏尾,患得患失。筆者以為,“公堂木偶”源于權力觀“錯位”,而庸官之所以能混,懶官之所以能撐,跟對懶政庸政問責機制缺失不無關系。為此,而對“公堂木偶”當問責不“短路”。
揆諸現實,“公堂木偶”或許有種種借口和理由,但說一千道一萬,其根子還是權力觀、事業觀錯位。按理對于領導干部來說,勤于干事、勇于擔當,是黨之所托、民之所望,是使命所系、職責所在。只要堂堂正正為官,清清白白干事,為百姓做的事情越多,越會贏得組織的信任和百姓的愛戴。反之,只想當官、不想做事,只想用權、不愿擔當,幻想把自己關進“保險箱”里、裝進套子里,以“公堂木偶”面目示之民眾,不但導致的黨和政府形象受損、經濟發展滯后、群眾怨聲載道,更是不能營造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和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履職盡責、失職知愧,乃是為官從政的道德操守。不可否認,一些領導干部衍生為“公堂木偶”,與當前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方式缺乏民主性和科學性,特別是在能上能下管理機制上,沒有形成完善的競爭擇優;再者,就算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也不外乎是“隔靴撓癢”式的問責。誠然,如果混事為了不擔責、無為為了無過,勢必會挫傷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的心氣。輕則影響工作效率,重則貽誤地方經濟事業發展,危害實在不小。因此,加強監督問責,倒逼干部“為官有為”,才能讓“公堂木偶”在制度的弦絲牽引下靈動起來。
治標需治本。話又說回來,要治理“公堂木偶”,更得先深挖“木偶”僵化的根源。要弄清“公堂木偶”,是因為面對急難險重任務不敢干,風險面前不敢闖,失誤面前不擔責,歪風面前不敢管;還是能力不足、本領不強導致“不會干”“干不了”;或是因為既得利益原因。為此,要加強和改進干部考核工作,嚴格考核標準,完善考核指標,用好考核結果,增強考核的嚴肅性和實效性。要下決心加大治懶治庸力度,探索完善問責制度,增加干部不作為的風險和代價。要注重把敢于擔當作為選拔使用干部的重要條件,堅持為敢于擔當的干部鼓勁,為勇于作為的干部撐腰,讓“為官有為”者受重用、“公堂木偶”者沒市場。
一言以蔽之。“公堂木偶”就是為官者的失職。這不僅是事業觀和價值觀的問題,也是權力觀問題。重拳整治庸政懶政的“公堂木偶”刻不容緩,要讓所有黨員干部須知,為官一任就得造福一方,不能因為爭官位不愧而愧于仕途不升,爭私利不愧而愧于“俸祿”不厚,更愿監管部門能精準“定位”懶政、庸政干部,讓“公堂木偶”常懷敬畏之心。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