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這樣的家鄉絲毫不眷戀

[ 作者:黃璋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2-23 錄入:12 ]

共識君按

2014年因公出差,順便回過一次家鄉,看到的是資源無序被開采,河流肆意被污染,山林一把火一把火被燒光。這一切只是為了有個好的收入。

返鄉過年是過去半月里許多中國人(包括共識君)的主題。

過年本是喜慶事一件,但多數返鄉者卻或多或少要面臨老家人喋喋不休的“關切與詢問”,以至網上盛傳這樣一張“春節回家如何先發制人”的神圖攻略。

這些“關切與詢問”反映了當下中國農村的人心與風貌,聯系到過年那條“和男友回江西老家,一頓飯后決定分手”的爆火“新聞”(雖傳為捏造),這一切都頗具轉型時代的典型特征。

現就讀于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的政治學博士黃璋給共識君來稿,同樣是江西人,他對江西宜春農村的觀察又如何呢?本周的【周末侃】推薦這篇文章。

過年漫談家鄉

黃璋|文

鄉愁是一個沉重而尷尬的字眼

對人們而言,家鄉更多的是精神層面上的。家鄉是思念的一個承載,那里承載著童年記憶。思念家鄉的原因一般有兩個,一是童年獲得了較多的親情關愛,留下不少美好記憶。二是在外面過得不如意,或是受了委屈,或是孤獨,或是思念至親。

而我呢,從記事起,便孤獨多于陪伴,無趣多于歡樂,早已習慣。所以家鄉之于我,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抽象概念,我不知道它是否真實存在過。

地理意義的家鄉,毫無疑問是存在的,但正如其他地方一樣正在迅速地衰敗著。

2014年因公出差,順便回過一次家鄉,看到的是資源無序被開采,河流肆意被污染,山林一把火一把火被燒光。這一切只是為了有個好的收入。而破壞環境的所得,大部分流入少數人腰包,環境破壞的后果卻由大家承擔,更確切地說,由大多數人的子孫后代來承擔,少數發家者早已把他們的子女移居大城市,只把污染留下。

這樣的家鄉,我是絲毫不眷戀的。

鄉愁,一個使人多愁善感,而又悲憫連天的詞組。古往今來,多少詩詞歌賦以它之名演繹了無數燦若星辰的絕美詞章與悲歡離合。“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道盡了多少人世間的當歸盼望與漂泊滄桑。

“小橋流水人家,枯藤老樹昏鴉”,是沒有了的,代之而起的是一棟棟毫無美感,千篇一律的四層或五層混凝土建筑,條件稍好一點的,裝修一下,而更多的是簡單粉刷,內飾格局是絲毫不講究的。

詩詞還是那些詩詞,人和景卻早已沒有了詩詞背后的情懷與底蘊,文明的墮落似乎已成為這個時代的主題。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在中華大地似乎就是一個大笑話。

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兄弟姐妹,在獨生子一代,早已變成了一個名詞而已。而稱得上父親母親這個神圣名號的,又有幾人?原本負有塑造下一代重任的家庭,在現代工業化浪潮沖擊下,早已支離破碎,留守兒童一年難得見上父母幾面,家教從何談起?何況有些父母自身也是無知而甚是粗鄙的。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父母為討生活,經常早出晚歸地經營小買賣,剛好養家糊口,有點余錢也大多用于賭博。鄉風不好,賭風尤盛。在90年代就興盛起來了,而今愈演愈烈,據說連四五歲的孩童也甚精于此道,麻將、撲克牌無一不精通,長輩也以此為耀。年長的也經常會為幾十元錢賭賬而大打出手,記得曾聽家里人說,有一年為了五元錢賭賬而鬧出了人命。在那里,人命是很不值錢的。

過年,由于缺少娛樂項目,大過年也變成了大賭博聚會,初一到十五,到處都是麻將聲撲克牌聲,當然桌上也少不了那花花綠綠的人民幣。各村各鎮都是,滿滿地圍著一桌,水泄不通,有青壯年,也有中老年人;有放假的學生,也有看守丈夫的婦女,甚至咿呀學語的幼兒。

贏了錢的,喜笑顏開,希望早點散場;輸了錢的,想著如何扳回本,執意要繼續,就這樣熬通宵也是常有的事。賭徒不到輸光是不會罷休的。當然,輸了錢的人,第二天肯定要積極尋場子扳回本的。

除了賭風,近年來過年還添了顯擺和攀比之風。

年輕的外出打工者,過年回家,一般會弄一身好行頭,現在車也便宜了,大家都爭先恐后買輛車,開車回去最有面子。這幾年農村車輛普及速度是驚人的。不管有錢沒錢,先買輛車再說,面子要保住,存款別人看不到,車子可以開著招搖過市,串門拜年。

車子在這里有了特別的意義,是成功的象征,成了有為青年的標配。盡管使用率極低。生活不講究,卻死好面子;攀比成風,虛榮心極盛,也變成了一種鄉風了。人們拜年聊天,見面就問,你一個月賺多少錢。最苦的莫過于那些讀了大學的,家里供養一個大學生耗費不少,畢業后一般工資也就4千左右。長輩們一聽這個數,立馬就說那隔壁的家誰誰,高中畢業后去打工,現在都買房買車了。那誰誰在工地上打工,一個月上萬呢,還不如農民工工資高,看來讀書是沒用的。

讀書無用論盛囂于農村輿論場,也程度不同地影響到農村學生的價值取向,這一點從近5年高考大學錄取生源分布可以看出,農村的生源越來越少。寒門難出貴子已成為事實,這不怨社會不公。除了缺少好的教育資源外,更主要的是農村的環境與風氣導向所致。在如此環境下,如何安心學習,如何與從小上各種輔導班的城里學生競爭?

中國人對過年似乎有著宗教般的虔誠。不管路途多么遙遠,都要回家過年,哪怕是迎著寒風凍雨也要騎著摩托車回去。每年年末的鐵騎大軍,浩浩蕩蕩的行駛在高速公路上,這似乎在強烈地告訴人們:過年了。這就是傳統的力量,或者說文化的力量。

然而,瓦解得所剩無幾的傳統除了召喚人們回家過年,已經無力維系農村的鄉俗秩序,而新的文明遠未到來。破敗,不可避免。法國學者厐勒說,群體是盲目而粗鄙的,缺乏組織的引領和文化的傳播,群體只會無限地墮落,在墮落中沉淪而無法自拔。

農村衰敗始于何時?

1978年改革開放,以小崗村為始,拉開改革序幕,廢除農村公社,設立鄉鎮,農民獲得了一定的自由。整個80年代90年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最好的時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普遍實施,激發農村前所未有的生產熱情;蓬勃興起的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城里人每個月拿著幾百元工資的時候,農村就出現了萬元戶。中國的改革首先是在農村取得突破的。

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正式決定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城市改革才迎來高潮,招商引資滿天飛,機器轟鳴遍地,為承接世界工廠,大量農村人口涌向城市,進入工廠,為全世界生產廉價商品,農民工這一群體應運而生。

2006年1月1日廢止《農業稅條例》,政府的觸角正式退出農村。鄉鎮以下,出現了權威真空。黨組織開始變得渙散無力,村民自治多被家族勢力,地痞惡霸所扭曲。

勤奮上進的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謀生,留下來的多半是不思進取,品質不佳的青年,橫行鄉里,魚肉鄉民。鄉民原子化,成為烏合之眾。這個群體,沒有組織,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僅靠微弱的血緣串聯起來,有時為了蠅頭小利,兄弟之間,親戚之間也會同室操戈。團結的家族勢力,往往凌駕于整個無組織的鄉村。團結的村莊往往也可以肆意地侵犯鄰村的任何集體利益。在叢林法則條件下的農村,團結意味著力量,公義,倫理是沒有人理會的,弱肉強食才是生存之道。

在沿海信息暢通的農村,爆發一起一起集體抗爭事件,證明觀念更新是多么重要。尤以廣東為甚,接受了現代觀念和權利意識的新村民,起來集體維權,不少劣跡斑斑的村干部被清算,甚至連鄉政府也受牽連,以至于釀成大范圍的群體性事件。

抗爭維權得到妥善解決后,村民自治煥然一新,以廣東增城下圍村為代表,一個老牌問題村,經過公權力的介入,以民主的方法解決派系之爭,以法制和規則的權威取代斗狠使壞的蠻橫,用民主和商議的“對話”取代拉幫結派的“對抗”,使利益博弈走向公開化和文明化。

破解鄉村治理“死結”,增城或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向。

城市的繁榮建立在農村的衰敗之上

每當過年之時,各大城市便陷入了各種不便,餐館關門,商場空空如也。以北京為例,這種感受尤為強烈。連吃飯的地方都沒有,出門買菜,小商小販是見不到了的,要繞到大超市才能買到。當然菜價也不便宜。

盡管城市里的市民很排斥外來務工人員,但外來人員一回鄉,整個城市儼如鬼城,陰森、空蕩,毫無生氣活力。直到假期結束,外來務工人員返城,方能恢復往日的繁榮。

記得在北京上學時,學校附近有家干洗店,四川人開的,夫妻兩口帶著小孩,小孩大概4,5歲的樣子。由于經常光顧的緣故,與老板比較熟悉,偶爾見個面還打招呼。有一次去店里取衣服,和老板聊了起來,我問老板店里一年能賺多少,老板謙虛地說道:“不多,一年下來,扣除房租和原料成本,大概二十幾萬的樣子。”我說:“可以了,比上班強多了。”

接著問道:“這樣的收入在北京安家應該問題不大吧?”

老板直搖頭說:“太成問題了,沒有戶口,孩子也上不了學,借讀費一年好幾萬,房子也買不起。安家不敢想啊。”

我反問道:“這孩子也快到上學的年齡了,難道還送回老家上不成?”老板無奈地點頭:這也是沒得辦法的事,放在農村老家還有奶奶照顧。”聽完,我低頭看看了一旁玩耍的小男孩,臉上笑得是那么燦爛純真。

農村為城市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勞動力和消費人口,維持著城市的運轉。農民工為城市的建設奉獻了青春,犧牲了家庭。城市抽走的不僅僅是農村的勞動力,還有家庭團聚的平凡幸福和留守兒童的父母之愛。

城市化、工業化,固然是不可避免的,二元結構的戶籍制度卻是實實在在橫亙在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巨大鴻溝,難以跨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共識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最新熟女中文字幕97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 | 免费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 日本亚洲欧美高清专区vr专区 | 日本韩国欧美人人澡 |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