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漕河鎮大廠村的“第一書記”付中亞,騎著自行車到村里的9戶低保戶家中走“親戚”,琢磨著,除了政府救助,如何為貧困群眾探討一個長遠的脫貧辦法。(新華網 2月22日)
春節期間,都有走親戚串門的習慣。猴年初始,在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住建局工作的付中亞心系聯系村的困難群眾,就親自到貧困戶家中走訪拜年,送去的不僅是溫暖,還有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因為用心服務群眾,付書記對聯系村各家各戶尤其是貧困戶的情況都了熟于心,因此在考慮脫貧辦法時能“對癥下藥”。比如,對于因災致貧的低保戶朱本庚,付書記除了爭取1萬元政府危房改造資金,還送去食物等物資;對于因病致貧的低保戶耿瑞友,付書記除了爭取政府低保救助外,還考慮著在存里找個靠譜的護工料理好失能老人的生活;對于因殘致貧的低保戶,有勞動力的付書記都想著讓他們參加技能培訓,學個掙錢的手藝,或“走走后門”,幫他們在村里尋個穩定的工作。如此脫貧法,群眾樂意配合,也能真正達到目的。
尤其在“十三五”開局之年,脫貧工作如何開局至關重要,到2020年使現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中國今后五年最艱巨但又必須打贏的“硬仗”,脫貧攻堅工作作為兩會熱點正受著全世界的關注。
所謂“病得尋根治”,我國貧困頑疾的病根是多方面的,如果每一位基層干部都能效仿付中亞常到田間地頭走走,到貧困戶家中看看,因地制宜地采取脫貧致富好路子,方能“對癥下藥,藥到病除”。
單位地址:綿陽鹽亭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