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上林縣委辦12日通報,當日上午10:30,當地一個5人扶貧幫扶小組在前往塘紅鄉馬里村馬洞莊開展結對幫扶進村走訪活動途中,所乘坐小轎車意外墜落山崖,導致2死3傷。(3月13日中國網)
又是一起扶貧路上的悲劇。幾天前,四川樂山市7名干部在勘探扶貧項目途中意外犧牲,如今廣西上林又添一抹沉重色彩。在消息出來后,悲嘆、痛惜、祈愿等是大多數理性網友的反應,卻也有“周末還扶貧”“怕是公車出游”等不少令人不恥的負面聲音。在生命的消逝和鮮血的事實面前,這些雜音冷漠、自負,毫無人性關懷。為扶貧事業獻出生命的干部飽受質疑和蒙冤,這不該是應有的待遇,他們需要正名,他們應該得到應有的榮譽。
富裕的地方有千萬種致富途徑,貧困的地方大多有著相同的掣肘。貧困地方困在路、困在山是不爭的事實,蜿蜒陡峭只是簡單的形容,真正走進山區彎路才會知道什么是險要,遇上飛石頻現才懂什么叫命懸一線。想要扶貧就得“明知山有險,只能險中行”,沒有大無畏就無法奮戰,沒有自我奉獻精神就無法幫助常年累月生活在閉塞環境中的群眾。別說周末扶貧不可信,基層農村哪有休息日的概念?遇到緊急情況半夜三更起來處理的干部比比皆是,風雨中來往奔波的干部更不在少數。
所以,請不要用城市的作息揣度扶貧一線的干部,更不要用惡意的放肆玷污他人的高尚,每一名來到貧困村寨的干部為的都不是私利,他們在用自己的行動幫助著一時一地的群眾。遺憾的是,被幫助的群眾恰恰就是不會上網發言的人,否則,那容得那么多不知奉獻為何的閑人說閑話。
除了正名,扶貧干部的安全保障也到了需要反思的時候。固然,貧困地方的干部和群眾常年走在險路上,他們有著更多的危險。但不得不承認,常年出行讓這些干部和群眾累積安全意識和經驗,而扶貧干部大多是外來者,地理不熟、經驗不多,其風險自然要高很多。加之,貧困地方交通一般都很滯后,許多時候扶貧干部只能自己駕車前往,風險無疑更高。按照目前的扶貧安排,許多地方在下派“第一書記”等專職扶貧干部的同時,其他市縣機關干部基本都有下村幫扶的任務,扶貧干部規模和下村頻率前所未有,這讓事故風險提高了何止數倍。
前進的道路少不了犧牲,但絕不該用太多的鮮血去鋪就脫貧路。兼顧扶貧和安全,這應是當前需要重視的問題。保障扶貧干部安全不僅僅是買份意外保險,更多還是要合理支配人力、物力,比如:主要發揮專職扶貧干部和基層干部作用,不再大規模下鄉,避免風險,也避免走形式;優先解決道路等較大難題,既能加速脫貧,又能保障干部群眾安全。
但愿我們會再有扶貧路上的悲劇,讓我們共同為那些逝去的干部正名。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