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一些地方,近期卻有一些年齡并不算大的“局辦委”或鄉鎮“一把手”、重要班子成員向上級打報告,要求按照地方“公務員50歲(或50多歲)以上可退居二線、享受比在職時更高待遇”的政策,自請“早退”,成為“休而不退”的“散吏”。(新華網 4月5日)
湖南的這一做法,不是先例,一些地方在機構改革中也出現過同樣的做法,雖然為年輕干部的成長“騰了位子”,但“休而不退”的“散吏”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和深厚的人脈關系,成為企業“難得的人才”,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下,難免做著“人在曹心在漢”的事,增加了干部管理難題。
“休而不退”的“散吏”模式吸引更多的領導干部加入。湖南省雙峰縣允許年滿50歲、工作年限滿20年的黨員干部自愿提前退出領導崗位或自愿提前退休,除工資福利照發,另給予每年2萬元至3萬元經費補償,名為調研和督辦工作經費。在干部管理工作的新常態下,用“待遇換位子”意在消化冗員的做法,讓一批基層領導干部有了“身至名歸”的感覺,在自身福利待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還能有每年2萬元至3萬元經費補償直至退休,工作上無壓力,不得罪人,不做錯事,何樂而不為。
“休而不退”的“散吏”其實是豐富的行政資源。50歲左右的基層領導干部,多數屬于有著從機關到基層,從基層到機關的歷練,有著豐富的工作閱歷和發展地方產業、維持地方穩定的經驗,正是工作的黃金時間。然而,地方用“待遇換位子”,讓其在干事創業面前的擔當意識減退,選擇了“休而不退”的休閑模式,而用不著發揮自己的能力去擔風險,讓行政治理失去了一批“能人”。
“休而不退”的干部成為干部隊伍管理的難題。雖然有的地方出臺了退居二線的干部的管理辦法,或充當智庫,或承擔調研,或負責某一項具體工作推進等,讓組織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人力資源群體能夠繼續發揮“余熱”,然而他們曾經是“老領導”“老朋友”“老熟人”,個別組織對其是監而不管,“休而不退”的干部對單位安排的事顧而不問,卻被當地企業利用,故從領導干部崗位上退下來并沒有休息,而是遠離官場,利用以前的人脈關系等“軟資源”謀私利,將給未來干部隊伍建設,尤其是基層領導干部隊伍建設帶來難題。
作者地址:四川省鹽亭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