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檢察院辦理賀州市的一個大案時涉及行賄人王大洋,并指定賀州市檢察院立案偵查王大洋行賄案。當王大洋被查后,蔣擴興十分關注案件進展,同時他的恐慌也疊加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他知道王大洋是信不過的,他極有可能會把自己給賣了。(監察日報 3月31日)
被蔣擴興所時刻注意的,不是其他,正是行賄商人手里的行賄日記,同時這也算是蔣心頭上的“死亡筆記”。在他惶恐了多日后,終于“迎來”來了反貪局的調查,同時,這也讓蔣擴興的正常人生階段走到了盡頭。
從他的個人經歷的履歷看來,他在受賄之前是個不折不扣的好人,在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在鄉鎮干部的職務上工作了多年,而且,他還曾經在自己微薄的薪水里面拿出一部分來資助過困難學生。可以說,如果沒有后來的調動,如果沒有自己的利益熏心,導致在貪腐的道路上越陷越深,他就和其他千千萬萬名普通的黨員干部一樣,有踏實工作的心態,有著完美無缺的履歷,同時還富有幫助他人的美德。
從什么時候開始改變的呢?在科級干部的崗位上一干就是幾十年,自從被調入到老干部管理局局長的位置上,他就開始心思“活泛”起來,要“找點事”干。
在管理單位的基建事務上,他認識了當地的建筑承包商,而頭幾次的見面就讓他“收入”不菲,對方甚至一次性就給他送上了高達50萬元的“禮金”。自此,蔣擴興也算是走上了一條貪腐的不歸路。在得知錢來得如此容易之后,他又不斷地開口要錢,把收賄以建筑面積來加以提成向對方索要,這不光是獅子大開頭,而且也讓這名承包商極為反感和厭惡。一來二去,對方早已經沒有了當初的笑面春風,取而代之的是“行賄記錄”的威脅。蔣擴興也感到了恐懼日益加深,在2013年以后,隨著反貪腐行動的日益深入,蔣掉入了自我編織恐懼陷阱里面,在聽聞王大洋被查以后,他再也坐不住,到處打聽情況,也曾想過要自首,但是這一切都被僥幸的心理壓制。該來的總歸是要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最終他仍然是被捕了。
不管是當初的受賄行為,還是后來的擔心被查,其實貫徹蔣擴興心理始終的就是“僥幸”二字。殊不知,貪腐就是一條不折不扣的不歸路,金財固然有誘惑的一面,但是在貪腐之后,卻是無窮無盡的心理折磨。以貪腐來“換”得折磨,不知道這是一筆怎樣的“買賣”。在蔣擴興的身上,我們其實還要思考的更多。莫伸手,一伸手就是萬丈深淵。
作者地址:綿陽市三臺縣靈興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