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陪幾名學友到一景區游覽,本想吃一些當地的農家菜,但令人遺憾的是,端上餐桌的卻是平時在城里吃膩了的大魚大肉,幾乎沒有一點“農味”。
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各地興建了許多集餐飲、旅游設施為一體的農家樂,深受許多城里人的青睞。但筆者認為,要想讓農家樂這條道路走得更遠一些,必須從長計議,務必做到“四忌”。
一忌盲目一哄而上。有些地方在發展農家樂上,不注重實際、實地、實效,盲目跟風,趕新鮮。比如一些農戶看到有的地方用土雞做的特色菜賣得好,也不考慮當地不適合養土雞的實際,就引進大量的土雞進行養殖,結果是栽好了“梧桐樹”,卻引不來“金鳳凰”。
二忌缺乏科學規劃與布局。大興農家樂,科學規劃與布局是關鍵,既要著眼于前瞻性,又要著力于政策導向性和層次、規模的多樣性與整體性。尤其要以景點、景觀作支撐,做到生態、社會、經濟利益的有機統一,眼前、長遠利益的相互兼備。否則,必然導致農家樂曇花一現。
三忌缺乏鮮明的地方特色。所謂農家樂地方特色,就是要在其內涵上充分體現“農”這個主題,展現“家”這個載體,達到“樂”這個目的。若偏離這三個字的本質,缺少有別于他地的環境、民俗、風味、游樂項目等這些鮮明的地方特色,那么這一產業與其說想搶占市場制高點,倒不如早點收場。試想,在你那兒看到的、玩到的、吃到的,在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夠享受到,還有誰愿意花錢花時間到你那兒去呢?
四忌缺乏規范的服務與管理。發展農家樂,不僅要滿足不同消費層次,而且要有源源不斷的客流量,這樣才能真正把農家樂這一產業做大做強,并作為一張地方名片遠傳千里。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加強農家樂的系統化管理與服務,包括環保、治安、衛生、工商、稅務、水電、交通、烹飪技術、服務態度等,如果這些配套跟不上,農家樂產業只能是短期效益,要想得到長期發展很難。
因此,筆者建議當地政府部門要加強對景區農家樂的引導和管理,真正把農家樂辦出特色;同時,也希望一些農家樂的經營者多動腦筋,拿出新花樣,辦出自己的“農味”,吸引更多顧客,從而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井崗山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