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治腐者“發腐財”能“瞞天過海”嗎?

[ 作者:田銘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4-18 錄入:16 ]

腐敗如野火不遏,則燎原。需要監察機構和相關部門具有“打鐵還需本身硬”的功夫對腐敗者嚴格查處,然而4月13日至15日,在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陳一超行賄案中,有了鮮活的例子,某些紀委、紀檢干部、檢察官的丑惡嘴臉暴露無遺。(中國青年報  4月16日)

這位金礦商人最大的手筆是一舉進賬1億元;然而,檢察院認定他行賄30萬元的一輛小轎車后,他失去了自由。盡管還沒開庭、更沒定罪,但早在4年多前,陳一超至少千萬元的財產就和他沒什么關系了——某些紀委、紀檢干部、檢察官成了這些財富的主人。

面對辦案人員的“一條龍服務”,陳一超不斷將未經審判的財產轉移到辦案人員賬戶下讓人咋舌,不經感嘆最為監察干部 的正氣何在、辦案流程合法性也值得推敲。在筆者看來這顯然是執法者“發腐財”的典型。

根據相關的法律規定,在案件查處中沒收、追繳款物,一律由機關財務部門專人管理,設立專門賬戶;暫予扣留和封存的款物亦應有專人妥善管理;不準截留、挪用、侵占、私分。同時,2007年《中央紀委監察部機關自辦案件涉案款物管理規定(試行)》要求,涉案款物的管理必須合法、公正、準確、及時,案件承辦人與保管人相分離、辦案部門與保管部門各司其職,辦案人員要求把資金轉移到自己的賬戶中,其合法性不言而明。

顯然,國家絕對不能讓監察者出現“監守自盜”,在發腐敗是新常態下,作為監察干部必須在黨紀國法內執法。嚴防我們的干部成為披著法律外衣的“最大強盜” ,如不少人反映一些治 “有的時候,沒收涉案款物是對的,但是,財物流向哪里,又是一個新問題。有的就內部分配了,甚至有的人拿去倒賣。”

當然上訴問題屬于少數,但透過本質看現象我們應該堅定不移的推進全國司法改革,正如陳一超本人所說,這個案子中,涉嫌行賄罪,他認為不是什么大事了,大事是這些被非法瓜分的財產。

筆者認為只有依法推進全國司法改革,用制度補齊執法途中的漏洞,加強執法人員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才是保證國家司法體系健康運行的必要條件。才是杜絕干部“發腐財”的最佳途徑。(文/田銘)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白坭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性色一区二区三 | 五月天婷婷丁香综合播播 |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特黄特色三级在线看国产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