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早晨,陽光明媚,王副鄉長正埋頭查看工程設計方案,電話響起,“王副鄉長,你好,如果有空,請你下午到縣紀委一下。”放下電話他心里頓時七上八下,左思右想:“沒干違紀的事啊,紀委找我干嗎?”他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紀委。(光明網,5月6日)
晴朗的天氣,明媚的陽光,本為心情舒暢的一天,卻因為一個電話,而讓文中的王副鄉長緊張了半天。那么是什么電話讓堂堂副鄉長如此惶恐?答案是許多官員都不愿接到的紀委電話。而為何一個紀委電話就會讓一個自認沒有違紀的副鄉長惶恐不安,筆者認為這與時下對紀委“談虎色變”的心態在作祟。這是一種病態心理,但也難免是官員做賊心虛。
我們知道,紀委主要是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協助黨的委員會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直白點說就是專門負責對違紀官員的查處工作。一般情況下,官員被紀委約談多為官員自身存在違法亂紀行為,表明官員在工作中存在貪腐。但是文中所說的王副鄉長卻很納悶,自己沒有干違紀的事,為啥紀委還是要找他。
誠然,紀委約談通常是沒有“好事”,但是也不能理解為任何被紀委約談的對象都存在違法亂紀行為。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思考,紀委約談可否是為了調查一下官員在執行黨的政策方面存在的困難,或者是了解有無對其他官員貪腐行為的舉報,又或者是調查某個案件需要證人證詞,甚至就如文中所說,單純喝茶醒腦提高防腐拒變的風險意識,等等。
我們不需一味的對紀委約談誠惶誠恐,“不做虧心事何懼鬼敲門”。真正存在違法亂紀行為的官員,恐怕等不到紀委電話時就已經采取行動了,或者潛逃,或者畏罪自殺。而民眾也不應戴“有色眼鏡”對待紀委約見過的官員,也許正是他們的被約見,為某個證據不全的貪腐案提供了強有力的人證呢。
對紀檢部門“談虎色變”的官員,必然自身不清。紀檢部門作為一個職能部門,不會錯抓一個清官,更不會漏抓一個貪官。因此在理解了紀檢部門的職責職能以后,如何消除人們對紀檢部門的“特殊禮遇”,端正態度積極配合紀檢部門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當人人都樂意去紀委,紀檢電話來時心情平靜,才更加說明國家的政治環境和諧。(文/龍藏)
http://politics.gmw.cn/2016-05/06/content_19985807.htm(新聞網址來源)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建平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