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審計涉農財政補助資金過程中,海寧市審計部門最初審計時并沒有發現申報資料的虛假,只是發現有一張金額為4。6萬元的發票造表時寫成了46萬元。審計部門據此展開調查,先是發現大部分虛假發票,而后在紀檢、檢察部門的協作下查清了幾個人的不法行為。(來源于:5月7日《法制日報》)
“好吃就多吃點”。當下,一些膽大妄為的官員卻張開血盆大口吃向了“惠農資金”。真是讓眾人氣憤不已。顯然,農業是生產之本,國家的各項涉農補貼政策是好的,但由于相關部門針對惠農政策性資金分配、使用、管理等環節存在漏洞和制度缺陷,國家的各項涉農財政補貼雖然是個好政策,但隨著中央下撥且逐年增加的龐大補貼資金,成為了一些腐敗官員的覬覦目標。
因此,我們要遏制這樣的腐敗需要從制度措施入手,第一,要分解權力,及時采取措施,建立科學的防范機制和追懲機制,讓群眾參與監督,政府應公開項目工程,形成操作性強的監管制度,讓干部從思想上沒有“貪”念。
第二,對各地使用管理的惠農補貼資金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嚴厲問責,讓惠農補貼資金成為任何單位、任何人都不能亂碰的“高壓線”,如此,才能真正確保涉農補貼資金安全足額落實到農民手中。
最后,杜絕惠農資金淪為“唐僧肉”的不堪現象,需要的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加強廉政宣教,營造“人人倡廉”的良好大氛圍,讓大家從思想上做到不愿貪、不愿腐,扭曲的價值觀自然無地生存;還有就是,預防監督需在前,任何腐敗的苗子都可以預防,任何腐敗的機會在嚴格的監督下都可以消滅;最終,問責懲處要及時公布,做到處罰一個人,教育一群人,讓那些還心存僥幸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文/李勝)
作者地址:四川省三臺縣寧靖街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