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日前山東省質監局組織召開信息發布會,向全省發布《生態文明鄉村(美麗鄉村)建設規范》地方標準評價部分,并就標準內容進行了解讀。據了解,這一標準技術內容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在村莊建設、生態環境、經濟發展、公共服務等領域規定了85項評價指標,其中量化指標共20項,占23.5%。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新農村建設工作、生態文明鄉村打造等工作中,明顯也需要相關“規矩”。而山東省的《生態文明鄉村(美麗鄉村)建設規范》明顯就是一個“規矩”與樣本。
新農村建設,生態與文明等無疑是重要內容。相關建設工作做得好不好,鄉村是否文明,是需要一套科學的評價標準的。山東推出了85項評價指標,其首先是標準與“準繩”,為“美麗鄉村”的評價提供了依據。其次,有了標準,而且不少是量化的、硬性的標準,鄉村管理者、建設者也有了目標與動力。這整體上是有利于推進新農村、生態農村和文明農村等建設工作的。
山東推出“美麗鄉村指標”,體現出了政府和管理者對建設與打造新農村的迫切愿望,同時也體現了農村居民向往新生態、新文明、新美麗的心愿。這種管理理念與做法,值得很多地方借鑒。當下,新農村建設工作如火如荼,城鎮化工作也在加快推進。各地不妨學習一下山東的做法,但在借鑒時一定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學地提出相關評價標準,同時要廣泛征求民意。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環球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