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社會的改革和體制的完善,社會中出現了一些非正常、非理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群體性上訪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如何正確的處理好群眾與政府的關系,把握好群眾的意愿,落實好群眾的述求就成了當今社會共同面臨的難題,尤其是明主法制相對落后的基層,往往成了群體性上訪事件的聚焦點和突發區。
一、存在的問題
一是政府對新政策的宣傳力度不強。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著,政策的改變是難免的,一個政策的頒布到落實需要一定的時間,往往上面下達了一個文件后,政府沒有很好的宣傳教育,導致有的群眾只知道舊的政策,對于新的政策沒有及時的了解,從而產生與政府之間的矛盾。
二是政府個別領導的思想不夠重視。基層工作的“繁、難、雜”是每一個基層領導所面對的,而其中有個別領導存在著“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注重經濟發展、鄉鎮建設而忽視了信訪維穩工作,秉著一個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的態度,怕擔風險、怕犯錯誤,沒有真正的解決群眾的訴求。
二、采取的對策
(一)、態度真誠,體現“親民、愛民、為民”
“心中有民,情為民系、真誠為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于上訪者,有的接訪者態度惡劣,甚至與群眾打成一片,這樣的做法是我們堅決禁止的。我們應該“舉止文明、態度熱情、辦事公正”,多站在群眾的角度去想想,認真與上訪者溝通、核實情況,才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能使我黨在群眾中產生更好的印象。
(二)、明確職責,針對性分化工作
鄉鎮個別部門存在著分工不明確,人員配置不到位的現象,一旦出現上訪事件,就互相推脫,甚至不理不問,導致矛盾的激化,引發了群體性上訪。因此,人員的配備,責任的細化,具體的分工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解民之急,及時落實群眾訴求
領導干部應該高度重視,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各部門之間應該相互連動、相互協作,減少辦事流程,盡量從群眾的角度出發,把群眾問題落到實處,把群眾的滿意程度作為衡量我們辦事的標準,答應的事一定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做一個言而有信、敢于擔當的好干部。
(四)、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疾苦
隨著現在的網絡化科技迅速發展,網上咨詢、網上投訴、網上繳費等各種方式應勢而生,做到了“人在網中走,事在網中辦”,也真是如此而忽略了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溝通。深入群眾拜訪,不僅僅是為了解決群眾,最重要的是深入人心。網絡的虛與拜訪的實相輔相成,解決了人民問題的同時也能增進感情。
(五)、總結落實,備好應急預案
上訪是各地都會面對的,一些地方采取好的解決方式可以保一方平安,而另一些地方一旦出現突發情況,人員的調配、事態的穩控、教育的引導就成了重點,因此良好的應急預案是必不可少的,發生一起,記錄一起,總結一起,使各地進京赴省等上訪率常伴零左右。
作者地址:舊口鎮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