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把一包“垃圾”賣出13包辣條的價

[ 作者:謝盼盼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20 錄入:實習編輯 ]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縣,竟然把本縣的垃圾擺進了城市的大超市,一包“垃圾”的售價比整整13包辣條還略高,這一切,都歸功于四個字——垃圾分類。今天,我們來看看垃圾分類給桐廬縣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

“現在蒼蠅拍都賣不出去了,以前一個夏天能賣出上百只。”今年69歲的葉春花,是浙江省桐廬縣富春江鎮蘆茨村的村民,在當地經營了一家小賣部,談到垃圾分類帶來蒼蠅減少的現象,葉春花有著自己獨特卻最直觀的感受。

由垃圾分類帶來的綠色革命已在富春江畔轟轟烈烈地進行了4年。如今,在桐廬183個行政村中就建有資源化處置設施145個,該縣11萬戶共32.3萬農村人口參與垃圾分類,縣城垃圾焚燒廠日減少無害化焚燒量約70噸,可年生產“世外桃源”牌農家土肥約2000噸,年產效益約200萬元以上,實現了“垃圾減量”與“變廢為寶”的雙贏。

桐廬縣環保局副局長方文劍說,在中國農村,像桐廬這樣扎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應該說不多見,而進行資源化利用、商業模式念起垃圾生意經的,可以說更是罕見。

破:分類破垃圾圍城之囧 藍黃桶倡觀念轉折

早上八點開始,騎著垃圾收集車,一家一家收垃圾——這樣的習慣,今年69歲的方木林已堅持了2年。

“100多戶人家,一家一家倒。”方木林是村里的垃圾收集員,也是記錄員,倒垃圾時拿出本子,根據家家戶戶實際情況打上圈或勾或叉。“圈”代表沒有垃圾,“勾”代表分類正確,“叉”則代表分類沒有到位。如果哪戶人家沒有分類得當,方木林就敲敲門,告訴他們正確的分類方式。

如今穿梭在桐廬縣的鄉間村道上,在每家每戶門口,找到藍色和黃色兩只垃圾桶卻很容易,桶上標有數字號碼,垃圾桶屬于哪家,一目了然。

據國家統計局桐廬調查隊的專題調查,該縣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工作戶收集率及正確投放率由2012年7月的35%上升到2015年12月的80%以上。這就是桐廬垃圾分類的成效之一。

然而,多年前的桐廬農村遠非當下之景。“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老百姓用這樣一句俚語形容那時候的農村環境。

除去環境的“糟心”外,垃圾焚燒的窘境也迫使桐廬“另謀他路”——每年10%的垃圾增長量,使日處理能力500噸的縣城焚燒處理站將在5年后滿負荷運轉,新建處理設施則面臨“鄰避效應”的難題。

破解垃圾圍城之“窘”,刻不容緩。在2008年,桐廬縣以“清潔桐廬”行動為抓手,建立了“村收集—鎮中轉—縣處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體系,實現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2012年起,則全面啟動農村生產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資源化利用行政村全覆蓋工作。

“垃圾分類必須從源頭分類抓起。”桐廬縣政府負責人說。“如何分”這道難題首先擺在了桐廬面前。經過考量,桐廬定下了“農村包圍城市”的垃圾分類之路,將農村生活垃圾分為可堆肥與不可堆肥(通俗稱可腐爛和不可腐爛)兩類進行處置,可堆肥垃圾主要指廚余垃圾和農業生產垃圾,就近作資源化處置;不可堆肥垃圾按原模式運到縣城作無害化焚燒處置。

“在桐廬話中‘藍’與‘爛’諧音,引導村民們把會‘爛’的垃圾扔到藍色垃圾桶里。這種簡單的分類,使村民們迅速掌握了垃圾分類技巧,也培養了分類興趣。”方文劍說。

這些年下來,69歲的蘆茨村村民葉春花早已養成習慣,將家里的垃圾分類好,各自扔進黃藍桶中。“垃圾分類最顯著的好處就是蒼蠅蚊子少了。”葉春花說,過年孫子孫女回來,也會跟著奶奶一起進行垃圾分類。

分類后,怎么處理?如今,在桐廬處理分類后的垃圾方面,目前桐廬全縣基本采用微生物快速發酵設備處置模式或太陽能普通堆肥模式,將農村垃圾變成了農家土肥。

這也大大緩解了縣城焚燒處理設施的壓力,此前10%的焚燒垃圾年增長量大大減少。垃圾有機肥的施用推廣,有效控制化肥施用地表徑流造成的水環境污染,據統計,桐廬縣連續七年保持出境水質優于入境水質。

立:農村“包圍”城市 建章立制保分類持續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位于錢塘江上游的桐廬,從垃圾圍城的“窘境”,到垃圾分類的持續發力,短短4年,這背后的有效機制令人好奇。

垃圾分類做得好與壞,關鍵在于老百姓的意識提升如何。

“我們從學生、婦女、村干部等重點人群入手,讓大家明白為什么要垃圾分類,從‘要我分’變為‘我要分’。”方文劍說,桐廬通過基層走親、干部進農戶、小手拉大手、分類進課堂等載體,編制源頭分類指導手冊,印發10萬份宣傳單,既講“清潔鄉村、美化環境、優化生活、資源再利用”的生態環保大道理,也講垃圾在自然腐化過程中產生污染的小常識。

葉春花說,剛開始進行垃圾分類很不理解、很不習慣,倒垃圾時就會一起倒下去,“后來村里一直做工作,并且時時開會,并將分得好的人給予獎勵,我們這才有了動力。”

一時的垃圾分類成效并不算垃圾分類的成功,如何將垃圾分類的成效形成長期的持續效應?桐廬縣委、縣政府的做法是建章立制。

一是建立定崗定責制度。強化鎮村責任主體意識,建立“聯村領導—駐村干部—村干部—村級收集員、管理員、巡查員和統管員”網格化四級管理責任人體系。

二是建立可追溯和幫扶制度。分類之初,設置兩只垃圾桶,對照桶上的編號,嚴格實施源頭分類可追溯制度;分類中后期,視源頭分類績效,鼓勵網格化收集模式,由村民自行投放網格內大垃圾桶,提高收集效率;

三是建立登記、積分、獎懲和公示制度。充分發揮農村“熟人社會”獨特優勢,以戶為單元,每日檢查登記源頭分類情況,現場打分,定期張榜公示檢查結果,張貼“紅黑板”,讓農戶“紅紅臉、出出汗”,并制定“積分換物”、“積分換錢”、“村規民約”等獎懲制度。

四是建立督查考核和資金保障制度,針對源頭分類情況,開展“每月巡查、每季暗訪”,縣財政落實每人每年10—15元保障資金,根據源頭分類績效情況對村進行差別補助。

當“四把利劍”齊下落地,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長期持續的效應開始形成,垃圾分類的重心漸漸開始轉向城市。

方文劍說,在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工作時,“抓村不放城”,一并考慮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置問題,新增5輛密封運輸車輛,將試點社區劃分若干網格,將城市社區每個網格的可資源化垃圾運輸到臨近行政村作資源化處置,實現資源共享,走出了一條從農村走向城市的生活垃圾處理新路徑。

謀:垃圾“變廢為寶”成超市搶手貨

一面是持續不斷推進的垃圾分類工作,一面是廚余垃圾源源不斷經由機器發酵后產生有機肥,把丟棄的生活垃圾變成肥料,投入市場產生經濟效益,如此創新的綠色產業鏈正是當下桐廬對垃圾的新探索。

“垃圾分類的‘買單’往往是政府,但政府不能一直處于‘買單’的角色。”方文劍算了一筆賬,當下政府每年單用來維持垃圾分類的機器運轉、垃圾分類收集人員的工資發放等需每年約500萬的支出,相較于此前,所有垃圾是需要運到垃圾焚燒站中焚燒,現通過村收集后,垃圾焚燒的運輸成本比之前每年降低了逾400萬。

剩下的錢從哪里來?農家肥的商業化運作正是垃圾“變廢為寶”后的生意經。

5月23日對于桐廬垃圾分類而言,是個特殊日子,這一天桐廬的“世外桃源”牌農家土肥來杭州吆喝,并被正式擺上了浙江省內110多家世紀聯華、大潤發超市的貨架,每袋售價6.6元。

“世外桃源”的農家肥,來源于桐廬垃圾分類后的有機肥,是桐廬為探索引入企業管理方式,通過一條完整可循環的生態產業鏈讓垃圾有再生價值,使“變廢為寶”一詞真正成為了現實。

方文劍說,通過對全縣146個資源化利用站生產的垃圾有機肥統一收集,通過科學配比后,可年生產“世外桃源”牌垃圾有機肥約5000噸,年產效益約600萬元以上,以垃圾有機肥產生的收益彌補垃圾分類處置長效運行資金投入。

如果說,桐廬垃圾分類的生意經僅止步于此,這樣的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在農家肥售賣的基礎上,桐廬還將綠色健康的農業產業鏈進行延伸,即在接下來桐廬將開展的試驗田中,通過農家肥種出綠色有機蔬菜,將這樣的蔬菜推廣到千家萬戶,而這樣的市場更是不可估量。

此外,資源化垃圾處理設備也很搶手。“當下每周有2到3支外地考察團到桐廬學習垃圾分類經驗,很多人對這臺垃圾處理設備相當感興趣。”方文劍說,目前這臺設備最遠已賣到珠海,而且銷售范圍還在不斷擴大。

干凈整潔、好山好水,這樣的農村誰能不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環衛科技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29 |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 偷自拍亚洲综合在线不卡 | 中国少妇性爱视频免费的 | 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 亚州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