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公職人員吃喝“打白條”,實是透支政府公信力!

[ 作者:李浩然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7-11 錄入:16 ]

山西省銅川市耀州區1名公職人員和2名村委會干部在一家飯館就餐,在2013年到2014年間,便欠下2.6萬元,打了47張白條,飯店老板兩年要不回欠款。(網易新聞)

公職人員吃飯簽單打白條并非稀奇事,甚至可以說是餐飲行業的潛規則。近年來,網絡上關于這方面的新聞報道層出不窮,主要是由于一些單位欠債長期不還,老板到部門單位上門討債卻遭到推諉敷衍,進而產生矛盾糾紛。“吃飯埋單,欠賬還錢”本是天經地義,個別干部只圖自己一時口福,用完餐后大筆一揮,拍拍屁股走人,絲毫不管飯店老板最后能否拿到飯錢。“打白條”之風導致的拖欠飯錢,與“吃霸王餐”又有何區別。

事實上,餐館之所以愿意接受政府公職人員“打白條”,最根本原因是認同、信任政府的公信力和償還能力的,很多人認為,做公家的“生意”,肯定沒風險,“政府怎么可能賴賬”。然而,未能如期兌現的“白條”卻讓群眾對政府信譽漸漸產生了懷疑,進而開始擔憂,最后變為失望和不信任。誠然,存在這種欠債不還的行為的政府部門畢竟是個例,且大部分原因系個別公職人員自身問題。社會大眾可能并不了解具體情況,但就絕大多數的人看來,公職人員代表政府形象,公職人員行為也代表政府行為,公職人員既是以政府名義吃喝“打白條”,政府就應該承擔起債務。如果政府欠了錢不還,那就是政府不講信用。所以到最后,一些政府部門辛苦樹立起來的權威性、信譽度,就這樣被一張張“白條”給擊垮了。

按理說,規定范圍內的公款接待是很正常合理的事情,及時報銷就可以了。但光打條子,卻不銷賬,問題就大了。這欠債不還,對于社會個體來說,失掉的是身上維系正常人際交往最起碼的誠信原則,尚且可以“洗心革面”去彌補;但對于政府部門來說,透支可就是我們黨和政府通過艱苦奮斗、克己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換來的寶貴公信力,又豈能一朝一夕彌補。

中央出臺的八項規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公款吃喝之風,但不少地方部門仍然存在長期“打白條”現象。因此,限制公務消費的“剛性”法律法規還需一步健全完善。同時,各級各部門還應建立起“三公經費”信息公開機制,擴大群眾監督范圍,暢通舉報渠道,加大違規違紀懲處力度,讓這種以透支政府公信力為代價的“打白條”現象不再上演。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最近精品视频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久久婷婷 | 日本少妇爽的嗷嗷叫视频 | 午夜福利大片免费看网址 | 亚洲精品成AV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