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眾是一種常見心理現象,腐敗亞文化之所以積重難返,與之有著莫大的關系。如一些腐敗干部“懺悔”:周圍都包養情人,自己沒有顯得沒面子。但是,當許多人對不良風氣麻木不仁,甚至隨俗浮沉之際,個人更需要修身律己、保持定力,也就是說,要“慎眾”。(8月8日 澎湃新聞)
君子慎獨不易,“慎眾”更難。人作為一種群居動物,個體行為容易受群體的意識、情緒和選擇影響。即使離群索居,也無法真正做到斬斷所有羈絆。所以,看透的人用“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來警示自己,無奈的人用“難得糊涂”來麻醉自己。但在全面從嚴治黨的今天,對一些腐敗亞文化產生的違紀行為,再以此為由推責,實則是自欺欺人。因此,面對不當的群體行為時,必須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為“生態”所染、不為“氛圍”所亂、不為“情緒”所惑。
事實上,舉案三尺有綱紀,黨紀國法不會因為“從眾”就網開一面。拒絕“慎眾”,應成為黨員干部的一種追求。這是在慎獨基礎上強化的自我約束。新時期的黨員干部只有不斷加強自律,做到臺上臺下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在面對群體性的違紀行為時,才能有不講“理由”講規矩的自覺,不因所謂“責任分散”而放縱、越軌、逾矩,在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中,堅守紀律底線,不給“跑路子”“走關系”“隨大溜”等亞腐敗留下空間,從而給群眾樹立榜樣,贏得群眾的肯定,給社會帶來清風正氣。
眾多落馬貪官做亞腐敗的信徒,看似獲利一陣子,最終失掉的卻是人生的一輩子。算不清這筆賬,就說明定力不強、修養不夠,自然就容易栽跟頭。當面對有“從眾”帶來的人生岔路,如何選對人生的方向?答案是黨員干部要帶頭端正思想,保持理想,堅守信仰,在加強黨性教育中,以心正去私欲,身正抑邪念,練就拒腐“鐵布衫”“金鐘罩”;要常祛躁氣、除濕氣、去俗氣,在加強心性修養中,讓內心不染纖塵,從而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貧、抵得了誘惑;要以百姓心為心,遏制公權私用,防止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從而對權力保持恭敬之心、恪守之心、敬畏之心,做到慎獨、慎微、慎初、慎權、慎好、慎言、慎行。
俗話說:“心養德,德從心。”現階段,黨員干部在慎獨之余,唯有加強“慎眾”的修養,才能不搞投機取巧,遠離烏煙瘴氣,在政風行風改善,人心思進的今天,始終保持共產黨員意志堅定,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的本色,在群眾的信任中走遠、行穩、不偏。
作者地址: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政務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