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有的駐村幫扶干部搞“走讀式”“掛名式”幫扶,有的駐村干部“只轉轉、不用心”“只談談,不落實”的問題,今年4月,云南省實施了《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召回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截至目前已有1117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被召回。(8月16日 央廣網)
到2020年,全國實現全面小康,按照現在的貧困人口算起,需要解決7000多萬農村人口的脫貧工作,這些人口分布在不同的地區,深處不同的環境,需要解決很多實際問題。為此,各級黨委政府派駐了一大批精英干部幫助這些地方實施脫貧摘帽工程。有些干部帶著見者有份的功利心,轟轟烈烈地奔赴貧困地區,等到真正體驗到了貧困的艱難,才覺得為時已晚,不自然地當起了“掛名式”干部。試想,僅靠一個虛名,怎能解決實際問題,沒有真正功效,老百姓怎能說好?
駐村幫扶干部搞“走讀式”“掛名式”幫扶,有的駐村干部“只轉轉、不用心”“只談談,不落實”的問題,一些地方不在少數,這種蜻蜓點水式的東西,始終不能得到有效解決。一是凡是駐村幫扶的,一般都會比在單位正常上班的得到重視。凡是有什么優先提拔或者其他上進的機會,只要是下基層蹲點幫扶的,一般都會側重照顧,這也是很多人愿意下去的動力;二是很多人對于基層的困難沒有一個清晰地認識,在下去之前,沒有做好充分解決困難的準備,很多干部都是憑著上級撥付的一些扶貧資金或者單位內部撥付的機動經費來幫扶,這些資金對于貧困落差很大的村子來講,只是杯水車薪;三是幫扶沒有新思路,只停留在利用上級資金幫助農村修建部分基礎建設上,農村看似有些面貌上的改變,農民思想上卻沒有發生絲毫改變,農村經濟沒有活力,好比是新瓶裝老酒,觸底有限;這些問題始終是困擾著多數扶貧干部的難題。
解決這些困難,關鍵在制度性把關,在選人下派之初,就要選精兵強將,能主動性完成任務的干部去沖鋒陷陣,這些扶貧村就是戰場,所謂頑疾還須猛藥。沒有些開拓的氣魄,沒有些自力更生的精神,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著實不易。云南省實施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召回辦法》,就是因地制宜的好法子,撤換的1117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就是對那些“掛名式”幫扶干部的大浪淘沙,這種考察不能止于扶貧上,從這個工作上,照樣可以看到這些“掛名式”干部在其他工作上的欠缺,耐不住性子,工作上偷奸耍滑,無疑在更大的責任面前,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扶貧工作,離交卷的時間已經不遠,廣大黨員干部應該抱著只爭朝夕的干事創業精神去投奔到工作一線,真正地為那些掙扎在貧困線上人民群眾做著實際貢獻,而不是利用那些上級撥付資金和單位劃撥幫扶經費去搞什么面子工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真扶貧,就要教會農民們自力更生、發家致富的好本領,找到一條致富出路,而不是整修街道,種花草之類的面子工程。試問,衣食溫飽尚不能解決,何談其他?無論是“掛名式”幫扶也好,還是“種草式”美村也罷,百姓的腰包鼓不起來,砸掉的不只是扶貧干部的名聲,背黑鍋的還有黨的惠民扶貧政策。
作者地址:河北省臨西縣陽光大街29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