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推動穩定和擴大就業打造高素質勞動者隊伍;部署進一步做好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工作,兜住基本民生底線。(澎湃新聞)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已被提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特別是當今信息化時代,人們生產生活方式依賴于高科技手段,日新月異、變化萬千,那么要想社會安定有序、經濟健康發展、人民群眾幸福感提高就必須讓政策走上“創新”道路。政策是發展的“風向標”,只有創新的政策才能引領創新發展、可持續發展。
兜住基本民生底線,只靠慰問扶持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說慰問扶貧只是解“燃眉之急”,只是“杯水車薪”,那么扶貧引入創新機制才可以“細水長流”,才是從根本上打好扶貧“攻堅戰”。一方面“育人”是“兜底民生”的源泉。人才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源動力,攻堅扶貧也不例外,除去一些既是孤寡老人也是老弱病殘之外,其他家庭,特別是有年輕人的家庭完全可以通過對其進行培訓,讓其或是上崗就業或是自主創業,讓其家庭有源源不斷的收入,才能徹底脫貧。
另一方面“創需”是“兜底民生”的底蘊。讓貧困人員練得一身本領也需要“用武之地”,那么就需要在社會環境中創造“需要”,讓社會環境更加公開、公平、公正,為人才創造用武之地也是扶貧的必然要求。讓就業不歧視、讓創業門檻低、讓扶持力度大,就是為徹底脫貧奠定基礎。
脫貧攻堅戰不同于改革創新戰,不是常說常新,而是需要越做越少,最好是取得徹底勝利,讓扶貧成為“歷史”。要想實現這一艱巨的任務,除去貧困人群自身努力,還需要環境給力,畢竟“人和”也需要“天時地利”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那么用好“創新”就是這關鍵一招。
作者地址: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八角井社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