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日被云南"販嬰村"的相關新聞給刷屏了,一直以來云南給我的印象都是旅游天堂、氣候宜人,鳥語花香,但那里的人們怎么了?怎么會有如此喪心病狂的舉動,如此絕情的選擇?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蔑視親情、喪失道德。
"販嬰村"的出現再次刷新了大眾的三觀!在這里人類文明傳承下來的不僅有美德,還有“駭人聽聞”。云南省文山州人大代表羅永洪文對販嬰給出了解釋:文山州的拐賣現象并非自古有之。他認為,“從1979年起,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但是由于對越作戰的需要,位于中越邊境的文山州一直被作為戰區來對待,很長時間處于停滯狀態。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大批的駐軍從文山州撤離,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文山州才進入市場經濟中。拐賣現象的增多,也是從90年代開始的。”
物質滿足是人的底線,越過底線,就“無所不能”了。外面世界的高度發展與本地區貧窮落后形成鮮明對比,長期的物質和精神雙重匱乏,促使人們沖破思想和良知的最后底線,他們也向往豐富的物質生活。為此,他們不惜觸犯法律,出賣親情和良知。
經過十多年的整治,回過頭看才發現僅以法律來約束限制他們已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了。他們真正需要的是正確的文化導向和正確的致富路徑。
首先通過普法宣傳、義務教育等手段讓他們知道用非法手段走出了物質貧困,也走不出“精神貧困”,通過違法犯罪以實現脫貧致富是人生的錯誤抉擇。只有通過正確的方式、正確的途徑獲取財富,才能真正脫離“貧困區”。雖然“正道滄桑”,但“果實甘甜”。
然后把準脈絡,配好“對癥之藥”。現目前我國正大力推進精準扶貧以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地方政府應找準當地特色,制定符合本地發展的致富方略,特別是云南作為旅游大省和文山作為邊境口岸的有利條件下,充分利用自身條件加快發展經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