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款不是“唐僧肉” 廣西檢察機關嚴查涉農案件(5月19日,新華網)
脫貧攻堅工作中,扶貧款是貧困地區、困難群眾擺脫貧困面貌的重要發展資金、救命錢,一些貪腐分子卻將扶貧資金當成“唐僧肉”,用雁過拔毛的方式蠶食貧困百姓的救命錢、發展錢,讓脫貧實效大打折扣,影響著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整體進程。
貪腐分子將扶貧款變成“唐僧肉”,主要是以蠶食方式“摳走”、截留、騙取本該發放給群眾的錢,將扶貧款張冠李戴發給其他人,或者是直接截留到貪腐人員手里。每一筆款數量不大,但貪腐分子人數眾多,而且涉及環節多,扶貧款卻部分變成“扶貪款”,進了非貧困群眾的腰包,困難群眾并沒有得到實惠,貧困面貌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讓廣大困難群眾深惡痛絕。
從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廣西各級檢察機關立足脫貧攻堅大局,嚴查涉農微腐敗,全區共立案偵查扶貧領域職務犯罪672件904人,為困難群眾挽回了大量的經濟損失,為脫貧攻堅保駕護航,形成了持續震懾效應,嚴保扶貧救命錢的安全運行,受到廣大基層群眾的一致好評,廣西的做法、成效和經驗突出,值得點贊!
扶貧資金項目扶貧,其實就是基層干部的“蠅貪”行為,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放松了對一些職能部門干部、鄉村干部的管理,以信任代替了監督;體制機制存在漏洞,村級干部在金錢面前不淡定,況且很多涉案人員是非黨人士,黨紀政紀意識更淡薄,“山高皇帝遠”,他們雁過拔毛、能貪則貪,造成了黨和國家的優惠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落不了實,這其中有干部個人因素、更有監督失范、懲處力度不夠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廣西高度重視、嚴加防范,創造了值得借鑒的好做法,值得各地學習參考。
杜絕扶貧款“跑偏”淪為“唐僧肉”,是當前一項重要工作,必須下大力氣、下深水、下重手抓緊抓實,抓得好則利國利民,抓不好則貪腐盛行,筆者以為,要學習廣西經驗,多管齊下,積極作為,全力遏制扶貧款淪為“唐僧肉”的貪腐行為:
其一,要對扶貧項目資金開展公開公示,實現信息對稱,讓貧困群眾知道有什么款項,自己享受哪些實惠,不能被蒙在鼓里;其二,要監督扶貧項目資金實施全過程,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貧困戶身上;其三,要加大項目資金審計力度,財政資金監督檢查力度,從審計監督檢查中發現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加強整改;其四,要壓實扶貧項目資金監管責任,倒逼鄉鎮黨委政府主動作為,加強項目、資金監管,加強基層鄉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力爭不出事、不出大事、出了事能迅速妥善處理;其五,健全完善各項制度,實現制度管資金項目、制度管干部、值得管效果,徹底防住雁過拔毛的“黑手”;其六,要加大縣鄉村組干部在扶貧領域腐敗案件的查處力度、扶貧領域預防犯罪力度,確保扶貧工程項目大力推進、扶貧效果客觀真實、困難群眾特別滿意,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委編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