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農業農村是經濟社會的突出短板,資源要素不斷流出,尤其需要金融的支持。本文圍繞金融服務農業供給側改革,分析金融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探討金融服務的支...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農業農村是經濟社會的突出短板,資源要素不斷流出,尤其需要金融的支持。本文圍繞金融服務農業供給側改革,分析金融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探討金融服務的支持重點和路徑,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一、農業供給側改革為金融發展帶來深刻影響
(一)為金融發展指明了發力方向
1.結構調整導向。金融要服把信貸資源逐步從過剩產業退出來,聚合支持緊缺產業發展中,從低端無效的供給中退出來,聚合到市場急需的優質安全農產品供給中。
2.保障產能導向。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大力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業科技創新,推動農業提高產能,農業不要求連年增產,但要保持充足的產能。
3.創新發展導向。金融服務要,積極支持新產業新業態、農村創新創業、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研發推廣等新興領域,以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
4.綠色安全導向。信貸資源要更多投放到清潔生產、環境治理、生態保護等綠色生產方式上,避免投入到以資源過度使用和生態環境破壞為代價的傳統生產方式。
5.共享共富導向。金融在支持農業農村發展中,要注重對普通農戶的帶動,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主體,與農戶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二)為信貸業務發展拓展了新空間
但農業自身積累較慢,財政資金投入有限,隨著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業必將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空間大。到2020年,我國要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爭取建成10億畝的目標,鼓勵、引導金融機構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信貸支持等金融服務,通過發展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搭建投融資平臺等方式培育承貸主體,為高標準農田融資提供便利。
2.農業新產業新業態前景廣闊。
國家大力提倡發展農業新產業新業態,鄉村休閑旅游產業、農村電商、現代食品產業等將進入加快發展時期。16年年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營收入4800億元,同比增長8%;農產品網絡零售全年交易總額達2200億元,同比增長46%。
2017年中央1號文件把壯大新產業新業態作為推進改革的重大舉措,在用地、融資、人才、基礎設施等方面作出一系列政策安排。在市場和政策雙重驅動下,未來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對金融業來講是一片藍海。
3.農業產業鏈發展環境改善、融資需求增加。
農產品收儲制度及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帶來的市場環境變化。長期以來,稻谷、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品種托市價收購導致市場扭曲,形成“麥強面弱”、“稻強米弱”以及“三量齊增”等怪相,嚴重制約了農產品加工業和流通業的健康發展。
2016年12月交貨的美國2號黃玉米到岸完稅價約為1685元/噸,廣州港玉米主流成交價在1600元/噸,國產玉米比進口玉米的價格還有優勢,玉米產業鏈的發展環境得到改善。部分深加工企業稱“迎來了好多年都沒有的春天”。
重要農產品價格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形成,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合理調整最低收購價水平,形成合理比價關系。
國家明確了2017年的稻谷和小麥最低收購價,小麥與上年持平,稻谷每斤下降2分-5分,改變了以往單邊上漲的趨勢,定價機制更趨靈活。
(三)對一些金融業傳統業務發展帶來新挑戰
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各方利益將面臨重新調整和分配,一些領域的經營風險也逐步暴露出來。如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后引起農產品價格下跌,對農業生產者造成較大沖擊,還使收儲企業和貿易商承受了不小的虧損,直接影響到金融機構糧食收儲信貸資金安全。
二、準確把握金融服務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和重點對象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物質支撐作用和戰略導向作用,發揮好金融的作用是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頭戲。
(一)支持農業結構調整
調結構是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任務。金融服務調結構,核心是要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聚焦以下三個方面。
1.對接國家種植業、畜牧業和漁業調整規劃。
因地制宜制定金融服務方案,對落后產能所在地區實施信貸總額限制,重點支持糧改飼改豆,在玉米主產區和環境承載力強的地區發展畜牧業。
2.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
增加優質種養作物和品種的信貸投入,大力支持標準化、品牌化農業,支持建立質量安全體系,開展“三品一標”等質量安全認證,提升農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水平。
3.支持生產結構調整,解決庫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重點是將玉米、稻谷的庫存量降下來,抓住農產品加工業景氣度上升的機遇,加大力度支持飼料、酒精、淀粉等企業生產經營,促進加工轉化,加快消化庫存。
(二)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優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是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
1.支持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順應消費升級的趨勢,大力支持鄉村休閑旅游服務設施建設,推進農村、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深度融合,促進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發展。
2.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支持產銷緊密銜接、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項目、園區和產業,推進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培育農民增收新模式。支持和引導大型電商企業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業務。支持完善農村物流、倉儲體系,利用信息技術創建最快速度、最短距離、最少環節的新型農產品流通方式。
3.支持創新創業。
對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退伍軍人等到農村創業,發展特色種養業、休閑觀光農業、電子商務以及農產品加工業,設計好信貸產品,大力支持農村創新創業,引導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要素從城市向農村轉移。
(三)支持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建設
加大金融對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支持力度。
1.支持農業節水工程建設。把農業節水作為方向性、戰略性大事來抓,加快完善國家支持農業節水政策體系,大規模實施農業節水工程,包括大中型灌排骨干工程節水改造、田間節水設施建設、農區和牧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等。這個領域的資金需求量大,金融部門應積極對接和謀劃。
2.支持農業清潔生產。重點是支持生態循環農業、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項目、規模化大型沼氣建設,堵住農業面源污染的源頭。
3.支持農業生態環境建設。重點支持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結合支持領域和對象研發適合的產品和模式。
(四)金融支持的重點區域
“三區”“三園”。“三區”指對稻谷、小麥、玉米糧食生產功能區,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以及園藝產品、畜產品、水產品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三園”即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未來各類資源要素、各類資金項目將逐步向“三區”“三園”集聚,將信貸資源向這些重點區域傾斜。
(五)選擇和培育重點對象
金融服務農業供給側改革,將重點支持這些用戶:
1.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2.農產品加工企業、流通企業、科研企業、農業服務公司等農業企業。
3.地方政府平臺公司,主要圍繞私人部門不愿進入的具有公共產品屬性的領域,如高標準農田建設、灌排工程建設、面源污染治理、信息化平臺建設等。
三、金融機構應對措施
(一)積極創新金融產品、服務和模式
金融產品內容:涵蓋生產、加工、流通、消費全流程的融資和便捷支付體系。
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大型農機具、農業生產設施等納入抵押擔保物;為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資服務企業、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等主體提供全方位服務,形成鏈條式的物流服務和資金流雙向循環;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產品和制度、流程等方面探索和創新,優化銀行服務模式,開發設計PPP融資、批發轉貸、股權投資、投貸結合等多種投融資模式。
(二)立足自身實際,找準服務重點
我國涉農金融機構包括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小貸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要突出公共性和社會效益,聚焦涉農國企和政府平臺公司,支持糧棉油收儲、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多元主體入市收購和扶貧的支持力度;商業性銀行要服務各類農業企業發展,促進三產融合發展;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要發揮貼近農村、貼近農民的優勢,支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小微企業以及普通小農戶發展農業生產。
(三)實行優惠政策
金融機構要著眼農業的大周期,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在規模上傾斜、利率上優惠、收費上盡量減免、流程上簡化,實現讓利于農。努力提高對涉農不良貸款的容忍度,對發展情況比較穩定、前景比較好的產業和企業,盡量不停貸不抽貸,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四)加強風險防范
金融是一把“雙刃劍”,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大力支持農業供給側改革,創新產品和服務,加大政策優惠力度。實事求是地提供信貸支持,避免讓農業經營者超出自身還款能力過度借貸,對新產業新業態要注意防止一哄而起、重復建設,確保信貸資金真正用在農業上,防止被擠占和挪用。
四、相關政策建議
良好的外部環境是金融業服務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催化酶”和“助推劑”。
1.健全財稅和貨幣支持政策。
涉農金融機構資金成本走高、利差收窄、稅費負擔較重。所有要延長小額貸款利息免稅政策,提高免征小額貸款稅的起征點,提高涉農貸款損失準備金稅前計提比例。在存款準備金率、支農再貸款、再貼現、PSL、“三農”債券、綠色債券等方面進行優惠。
2.強化差異化監管制度。
將支農服務功能監管評價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評級、市場準入等進行對接,形成金融機構支農的激勵約束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區別對待暫時面臨困難的各類農業主體。
3.完善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建立政策性擔保機構和擔保基金,完善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形成較為健全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
五、加強農村金融基礎建設
支持金融機構向農村和偏遠地區延伸,對金融機構布放ATM、轉賬電話、POS機等設備給予一定補貼,降低服務成本。設立農村網點、服務點,對農村地區跨行、跨區域的轉賬、匯款、結算等業務實行手續費減免政策,緩解農村地區金融服務難、服務貴的問題。
完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推動建立農村產權交易流轉平臺,完善相關產權確權登記、評估、交易流轉以及法律、會計等相關服務,為金融機構開展農村產權抵押貸款創造條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新農村新視野 2017-06-1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