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深入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調整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今年國家要集中力量推進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建設,科學合理地選擇生態農業循環模式。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生態循環農業有哪些模式?如何才能賺錢?
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模式
1、創意農業循環經濟模式
以農業資源為基礎,以文化為靈魂,以創意為手段,以產業融合為路徑,通過農業與文化的融合、產品與藝術的結合、生產與生活的結合,將傳統農業的第一產業業態升華為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新型業態,拓展農業功能,將以生產功能為主的傳統農業轉化為兼具生產、生活和文化功能的綜合性產業。
該模式可實現當地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提升當地旅游產業的整體實力,促進當地一、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典型:農牧林—生態農莊
以環境資源合理利用和開發為核心,以生態有機、綠色農產品為基礎,結合開發休閑農業走產業發展之路,在擁有的山、田地上推行種植、養殖,然后將果品、蔬菜和畜禽魚類產品直接提供給到農莊來休閑度假的客人,使餐桌經濟充滿生機和活力。
2、立體復合循環模式
以蠶桑業、種植業、養殖業為核心的丘陵山地立體復合循環農業經濟模式,該模式可有效緩解該地區水、土資源短缺問題。
典型:魚-桑-雞模式
池塘內養魚,塘四周種桑樹,桑園內養雞。魚池淤泥及雞糞作桑樹肥料,蠶蛹及桑葉喂雞,蠶糞喂魚,使桑、魚、雞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試驗表明,每5000千克桑葉喂蠶,蠶糞喂魚,可增加魚產量25千克,年產雞糞1200千克,相當于給桑園施標準氮肥18千克,磷肥17.5千克。
3、以畜禽糞便為紐帶的循環模式
圍繞畜禽糞便燃料、肥料化綜合利用,應用畜禽糞便沼氣工程技術、畜禽糞便高溫好氧堆肥技術,配套設施農業生產技術、畜禽標準化生態養殖技術、特色林果種植技術,構建“畜禽糞便—沼氣工程—燃料—農戶”、“畜禽糞便—沼氣工程—沼渣、沼液—果(菜)”、“畜禽糞便—有機肥—果(菜)”產業鏈。
典型:家畜-沼氣-食用菌-蚯蚓-雞-豬-魚模式
家畜糞便和飼料殘渣制沼氣或培養食用菌,食用菌下腳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雞,雞糞發酵后喂豬,豬糞發酵后喂魚,沼氣渣和豬糞養蚯蚓,將殘留物養魚或作肥料。
4、種養加功能復合模式
以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為核心的種、養、加功能復合循環農業經濟模式。采用清潔生產方式,實現農業規模化生產、加工增值和副產品綜合利用。通過該模式的實施,可有整合種植、養殖、加工優勢資源,實現產業集群發展。
該模式適用于從事傳統農產品加工的農戶,如做豆腐、磨粉等。以加工的下腳料(如豆渣、粉渣)喂豬,豬糞入沼池,沼肥用于種植無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氣用于燒飯、加工、照明。
5、以秸稈為紐帶的循環模式
以秸稈為紐帶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即圍繞秸稈飼料、燃料、基料化綜合利用,構建“秸稈—基料—食用菌”、“秸稈—成型燃料—燃料—農戶”、“秸稈—青貯飼料—養殖業”產業鏈。
該模式可實現秸稈資源化逐級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使秸稈廢棄物資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解決秸稈任意丟棄焚燒等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同時獲得清潔能源、有機肥料和生物基料。
典型:兔-蚯蚓-雞(豬)循環養殖
兔子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經過厭氧發酵處理后,用一部分兔糞飼養蚯蚓,蚯蚓長成后用來飼養土雞,一部分經過發酵后用來飼養土豬。成兔屠宰后,兔皮經過鞣制加工成裘皮服裝直接銷售,兔肉加工成各種真空包裝的休閑小食品,兔肉分割后的下腳料經過粉粹后“速凍”加工成飼料用來喂養狐貍和肉狗。豬糞、蚯蚓糞便、雞糞、及狐貍、狗的糞便經過加工制成有機肥。
生態循環農業發展重點
1、培養復合型人才
生態循環農業是一個高科技行業,人才自然少不了。懂生態、懂農業、懂互聯網的人才更是關鍵。但目前很多大學里面沒有開設這樣的課程,復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因此,各大研究院和企業需要對生態循環農業人才進行重點培養。
2、生態循環農業項目資本化
投入一個生態循環農業項目少則10多萬元,多則幾百萬元。但生態農業的類似農業項目一樣,存在“投入大,回報慢”的窘地。因此一般企業的是很難做到這么大的投入,農民來說更是望塵莫及。盡管,國家在推進農業領域ppp落地,但生態循環農業如何去吸引資本,尤其是商業資本。這一點很關鍵。
3、打磨商業模式
雖然循環農業每個環節都能賺錢,但哪個環節是主導?整體的生態循環農業,到底靠那個環節賺錢?生態循環農業的商業模式打磨需要頂層設計,以生態為主線,考慮農業的每個環節,設計出盈利模式。同時,通過既定的商業模式通過快速復制的方式,推進生態循環農業項目的變現能力。
4、產業化
生態循環農業看似是一個整體的產業鏈,但產業化還是比較薄弱。更主要的核心產業如何打造,如何通過核心產業帶動其他環節的提升。生態循環農業不是為了生態而生態、為了循環而循環,而是在產業的基礎上加強整合、提高資源利用率。
5、創新依然是關鍵
在中國,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很多年,為什么生態循環農業一直沒有成為中國農業主導。打破生態循環農業的困局,依然依靠創新:技術創新、人才創新、模式創新。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文安農業在線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