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銀保監會了解到,銀保監會將盡快出臺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辦法,引導銀行保險機構落實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各項政策,完成各項考核目標和任務。同時推動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著力改善小農戶、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農村基礎設施金融服務,大力提升縣域資金適配性,協同完善財稅貨幣政策支持舉措。
近年來,銀保監會全力支持鄉村振興,督促銀行保險機構持續加大“三農”信貸投放,改進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政策,推動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品”,積極發展面向低收入人群的普惠保險,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是加強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監管引領。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部署,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針對“三農”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引領推動銀行加大涉農信貸投入力度,做好相關金融服務。協同貨幣財稅政策發揮支農合力,推動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并根據國家宏觀政策導向適時調整優惠政策覆蓋面。對涉農普惠金融領域有關貸款實行免征增值稅、減征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優惠。
二是強化涉農信貸增量增速目標。要求銀行單列涉農貸款和普惠型涉農貸款計劃,保持同口徑涉農貸款和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持續增長。設置差異化的普惠型涉農貸款增速考核目標,農業發展銀行、大中型商業銀行要實現普惠型涉農貸款增速高于自身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對普惠型涉農貸款在全部貸款中占比達到一定比例的,在監管上實施差異化考核。
三是進一步提升農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圍繞“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綜合金融服務不出鎮”目標,在保持縣域網點穩定的基礎上,鼓勵引導銀行到空白鄉鎮設立營業網點,深入推進農村金融服務“村村通”工程,基本實現村鎮金融服務全覆蓋。積極開展農戶建檔評級工作,持續擴大具有信用評級檔案農戶規模,夯實農村金融服務信用基礎。
四是加大鄉村振興金融服務考核評估力度。主要從涉農貸款增量增速、縣域存貸比提升、基礎金融服務三個維度,持續督促銀行保險機構加大投入。與人民銀行共同起草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辦法,推進對金融機構“三農”金融服務開展常態化、制度化的考核評估。
五是指導加快鄉村振興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推動銀行保險機構準確對接“三農”差異化、特色化需求,積極創新“三農”專屬產品。針對涉農貸款抵押難問題,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加強小農戶、返鄉入鄉創業企業信用貸款創新,鼓勵金融機構拓展涉農貸款抵質押物范圍,推動金融機構穩妥開展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積極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借助現代互聯網技術手段,提高“三農”金融服務質效,降低農村長尾客戶服務成本和業務風險。指導銀行保險機構主動與各級政府部門、龍頭企業等開展合作,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涉農金融服務模式。
六是明確“三農”金融正向激勵措施。指導銀行提高普惠型涉農貸款不良容忍度,明確提出對普惠型涉農、精準扶貧貸款不良率高于自身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以內的,可不作為監管評級和銀行內部考核評價的扣分因素。進一步推動完善涉農貸款盡職免責制度,讓銀行“敢貸、愿貸、能貸”。
目前,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20年末,涉農貸款余額達到38.95萬億元,比年初增長3.94萬億元,增速11.2%。其中,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7.56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14萬億元,增速17.84%,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5.11個百分點,近三年持續高于銀行業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和服務覆蓋率持續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覆蓋全國3.02萬個鄉鎮,覆蓋率96.68%;基礎金融服務覆蓋53萬個行政村,覆蓋率99.96%。
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繼續加強監管引領,推進銀行保險機構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相關內部經營體制和激勵約束機制改革,合理增加與農業生產周期相匹配的中長期信貸供給,拓寬涉農貸款抵質押物范圍,暢通風險緩釋渠道。盡快出臺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辦法,引導銀行保險機構落實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各項政策,完成各項考核目標和任務。推動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著力改善小農戶、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農村基礎設施金融服務,大力提升縣域資金適配性,協同完善財稅貨幣政策支持舉措。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