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強調農業現代化要取得明顯進展。作為農業大省,湖南如何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省農委主任劉宗林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湖南農業要著力轉方式。
回顧“十二五”,湖南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機械化種田日益普遍,大戶、合作社種田漸成主流,科技種田邁向“穩產、高產、高效”。
劉宗林提出,未來“十三五”,湖南農業要堅持五個“為先”,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化之路。
堅持“優”字為先,把新型產業格局調出來。湖南農業優勢在糧和豬,特色在地方經濟作物。湖南農業調結構,就是要穩糧食,以良田、良種、良法、良制確保糧食年總產600億斤左右目標不動搖;優經作,圍繞蔬菜、油料、茶葉、水果等特色經濟作物,抓好品種改良、品質改進、品牌創建。提養殖,穩豬保禽促牛羊水產,推進健康養殖。
堅持“改”字為先,把粗放生產方式扭過來。過去靠大肥、大藥、大水,過度追求產量的粗放式生產難以為繼。湖南農業要走高效安全綠色發展之路,大力發展清潔生產,到2020年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大力發展標準化生產,擴大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占比;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著力打造糧食、畜禽、果蔬三大千億產業。
堅持“新”字為先,把農業經營活力放出來。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新型經營形式,引導適度規模經營,推進產業化經營;開發新型經營功能,農業不僅要提供健康安全的農產品及食品,還要提供農業生態之美和休閑體驗之趣,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堅持“強”字為先,把科技裝備水平提上來。采取“項目+基地+企業”、“科研院所+生產單位+龍頭企業”等模式,推廣新科技。培育新農民,力爭到2020年全省新型職業農民達到30萬人。抓薄弱環節,抓社會化服務,抓購機補貼監管,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同時,大力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加快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
堅持“好”字為先,把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起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田沃土就是稻米滿倉。湖南農業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留住一方好地,保護好基本農田,提升地力;留住一汪好水,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留住一個好環境,建設美麗鄉村。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2015-11-16(記者 張尚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