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黃承偉:加快培育鄉村全面振興新質生產力

[ 作者:黃承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04-03 錄入:王惠敏 ]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系列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什么是新質生產力、為什么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重大問題,在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從生產力視角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形成了思想深邃、邏輯嚴密、內涵豐富的新時代新質生產力理論體系,從理論認識、方法運用、精準施策等方面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新質生產力的形成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1、準確把握理論邏輯

蘊含了新質生產力的普遍規定性。這一新質生產力催生于農業農村領域的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基本內涵體現為農業農村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核心標志是農業農村發展全要素生產率的大幅提升,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這一新質生產力堅持這樣的發展原則,就是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農業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本質上就是農業農村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與運用。靜態看,這一新質生產力的主體特征是高素質勞動力,技術特征是顛覆性創新,配置特征是多要素滲透融合,結構特征是以農業邊界突破與產業鏈條延伸,形態特征是數智化和綠色化轉型。動態看,這一新質生產力以農業科技創新為驅動力量,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高質化、高效化為目標導向,以培育未來產業、壯大新興產業、改造升級傳統農業和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核心抓手,以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發展路徑,以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主要標志。綜合看,這一生產力是擺脫高資源投入和高環境損耗、支撐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先進生產力。其本質要求是促進農民農村的共同富裕。發展農業農村新質生產力應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實體經濟為支撐,以深化改革為動力,突出現有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集成應用,注重通過技術集成盡快形成農業現實生產力,切實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土地產出效率和勞動生產效率,拓展農業生產空間。以綠色可持續發展為底色,創新農業產業組織模式,強化利益聯結機制,大力促進一二三產融合和城鄉融合,讓廣大農民和鄉村在農業強國建設進程中實現包容性發展,促進農民農村的共同富裕。

2、科學運用辯證方法

堅持微觀、中觀與宏觀推動相結合。微觀層面,以農業企業創新發展為重心,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和企業家創新精神,加強對農業企業的創新支持力度,培育一批新型農業服務企業、農業數字化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創新聯合體機制,支持培育技術引領性農業科技產業集群。中觀層面,聚焦逐步構建“特色優勢農業產業+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相互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對傳統種養業進行現代化改造,加速推進糧棉油肉蛋奶等傳統優勢產業高科技、高質量、高效能、綠色化的迭代升級。同時,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引領培育農業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加速培育壯大生物種業、智能農機、農業數據產業、生物飼料等農業新興產業集群。宏觀層面,重在建設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充分發揮有為政府作用和舉國體制優勢,突破一批顛覆性技術,加快發展農業科技新質生產力;聚力破解生物育種、健康食品、綠色低碳、智能裝備、生物質材料等關鍵技術難題、共性技術難題和“卡脖子”瓶頸問題,著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堅持以應對發展鄉村振興新質生產力的現實挑戰為著力點。重點圍繞四個方面“著力”。一是著力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2022年我國占總就業人數24.1%的第一產業勞動者僅創造7.3%的GDP,占比98%的小農戶構成農業生產經營的絕對主體,農業全員勞動生產率不足非農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的25%。二是著力提升農業原始創新能力。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4.5%提高至2022年的62.4%,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在80%左右。農業技術的對外依存度較大,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和產品自主可控能力不強。全國農業科研投入強度為0.71%,遠不及美國、德國、荷蘭等世界農業強國1.9%的平均水平。三是著力增強高水平農業科技人才的支撐力度。我國科研機構和科技人才評價體系仍亟待完善,農業科技人才發展環境有待優化,農業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亟待進一步深化。四是著力打破城鄉融合發展的制度壁壘。努力加快農業規模化發展進程,加快農村要素市場發展,深化農村戶籍制度、土地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堅持政府引導和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相結合。一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促進鄉村振興領域的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激發政府、科研機構、企業三位一體的協同創新動力活力。二是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暢通城鄉要素合理流動,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勞動力、數據、能源市場。三是營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政策環境,健全資本市場,激勵引導社會資金流向戰略性新興農業產業與未來產業。四是通過加強基礎研究、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資力度、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等,統籌好科技自立自強與高水平開放。堅持統籌好頂層設計與因地制宜的關系。國家制定產業與區域發展戰略規劃,統籌協調各地重點發展領域。針對不同地區和不同行業進行分類指導,堅持全國一盤棋。注重堅持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建設模式、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把因地制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圍繞培育一批農業強縣、工業大縣、旅游名縣,促進農民群眾就近就業增收。各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加強同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對接,主動參與區域合作,共同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

3、因地制宜精準施策

牢牢把握堅持高質量發展這一新時代的硬道理,根據本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發展,形成各自的比較優勢、競爭優勢與分工特色,全力打造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新質生產力的良好生態。聚焦關鍵領域關鍵環節精準多維發力。一是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等改革,讓城鄉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鄉村全面振興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二是以“補鏈、強鏈、延鏈”為重點,加快推動創新資源向產業鏈上下游集聚、有機融合,不斷提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建強鄉村振興領域的人才隊伍,以科技創新推動農村產業創新,加快農業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三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落實民營經濟參與鄉村振興支持政策。四是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廣應用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培育建設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構建城鄉融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提升生產力可持續發展水平。精準推動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有機融合。用農業科技最新成果賦能農業生產,對耕地、種子、化肥、農機具、農業設施等進行迭代升級,加快形成高效、智能、綠色的新型生產方式,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土地資源高效利用,深入實施土地流轉制度,實現土地資源集約化、規模化利用。加快現代農業設施改造,提升農業軟硬件設施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推進綠色生產。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休閑農業、都市農業等新型業態,促進農村資源的高效利用。加快信息技術推廣應用,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將數據資源轉化為生產力,運用農業大數據平臺為研發、種植、銷售等提供科學決策。精準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建立完善的農民培訓體系,開展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繼續教育、遠程教育等形式,涵蓋農業生產、信息技術、經營管理、法律政策等內容,提升農民知識和技能水平。出臺財政補貼、普惠金融、稅收減免等扶持政策,鼓勵農民尤其是青年人投身農業,加快培育“農創客”隊伍,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科技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力度,助力農民掌握先進的種植、養殖和加工技術。建立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認證體系,在專業技能等級認定、政策待遇、獎勵表彰等方面完善激勵機制。大力搭建產業化平臺,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

作者系中國鄉村振興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河南日報 2024年5月8日 08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五月天福利午夜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曰韩第一页综合久久道第88频 | 亚洲一区婷婷在线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夜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