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德國“農二代”在傳承中致富

[ 作者:沈忠浩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02 錄入:吳玲香 ]

德國能在戰后崛起為歐洲最大經濟體,恐怕離不開實干和傳承精神。這在德國工商業最顯而易見。眾多家族企業構筑起德國制造的品質和形象,成為全球探究中小企業成長路徑的樣本。相對而言,德國農業規模較小,從業人口約100萬,年產值500億歐元左右,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7%。但這并不影響一批農二代從父輩手中接過人類最接地氣的職業,把父輩的經驗與高新科技結合起來,在廣袤的土地上揮灑熱情與汗水,書寫新的財富故事。

立志源于興趣

現年30歲的斯特凡是一個農二代,種植了約50公頃蘋果。筆者在德國西南部城市拉芬斯堡郊外見到他時,他正在果園里忙碌著。

身高超過18的斯特凡穿著一件黑色夾克,雖然外套上沾染了大片土漬,但依然顯得精神干練。

說起如何與種蘋果結緣,斯特凡表示,我的父親就是種蘋果的。為了獲得零花錢,我小時候常跟著父親在果園勞動。不過,他立志當農民是在高中畢業時。

斯特凡說:我在以農科見長的霍恩海姆大學學習三年,大學畢業后就租了地,把種蘋果當成了職業,還成立了公司。

斯特凡有3個兄妹,哥哥是警察,兩個妹妹分別從事記者和圖形設計師工作。問及他是否被父母定向培養成農民時,斯特凡連連搖頭說:不,這完全是我的自由選擇。不可否認與成長的家庭環境有關系,但歸根到底還是出于興趣。

種蘋果的生活讓我很快樂,每天都能接觸自然,況且收入也足夠負擔家庭開支。斯特凡說。

致富因為勤勞

談及種蘋果的收入,身為三個孩子父親的斯特凡顯得頗為自信。相對可觀的收入是斯特凡堅持當農民的重要原因,盡管他需要為此付出多于常人的勞動。

斯特凡給筆者算了一筆賬:目前50公頃土地年產蘋果約1700噸至1800噸,按今年價格,銷售收入70萬歐元左右。不過,因為要雇臨時工,比如夏天一般雇15人,收獲季節增加到30人,每年勞動力成本約25萬歐元。還有防治病蟲害成本8萬至10萬歐元,以及租金、償還債務、農業機械等其他成本。

斯特凡向筆者描述的勞動生活頗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意味——夏天6點鐘開始勞動,除午休外,一直在果園忙到天黑,通常只有星期天家庭日可以休息一整天。

斯特凡說,種蘋果的工作節奏比較靈活,與天氣和季節關系較大,若出現病蟲害等緊急情況,則需要連夜作戰。如果不勤勞,我不可能掙到那么多錢,他說。

經驗結合創新

筆者在斯特凡的果園看到,一排排蘋果樹排列十分規整。蘋果樹排與排的間距固定為3米,每排相鄰兩棵樹的間距固定為1米,斯特凡介紹說。

斯特凡說,這樣的間距設置是15年實踐得出的經驗。我和父親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間距,之后發現這個間距最理想。

雖然我在學校學過農業,但很多種植方法和技巧主要來源于長期的實踐,尤其是家庭經驗的傳授,斯特凡說。

不過,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農二代,斯特凡并不滿足于父輩的經驗,而是在實踐中推陳出新。他告訴記者,為應對冰雹、干旱、病蟲害等自然風險,他采取了相應的科學措施。今年還投資了一些新設備,種植了新品種,明年的利潤率有望提高到50%

斯特凡還說,一棵蘋果樹的壽命通常為15年,50公頃土地一般每年需要替換1萬到1.5萬棵樹。出于經濟效益等原因,一些蘋果樹會被提前淘汰。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實現可持續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往往需要果斷抉擇,這有賴于長期實踐,包括對種植方法和市場規律的理解。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斯特凡不僅是一個職業農民、一個創業者,也是一個傳承者。他的擇業觀、勞動致富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德國實干和傳承精神的集中體現。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東方城鄉報2016-02-2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视频欧美日韩一区 | 网站你懂得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 亚洲人成网77777大伊香蕉 | 一级全黄大片在线观看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