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讓鄉村游托得住致富夢、載得動鄉愁

[ 作者:李木元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7-18 錄入:吳玲香 ]

告別城市的喧囂,放慢生活的節奏,給疲憊的身心放一個假,讓我們來一個鄉村游。這是很多城市人最愜意的選擇。

當這種選擇成為潮流,就催生了我國鄉村游市場的蓬勃和火熱。目前全國已有近200萬家農家樂,10萬個以上的特色村鎮。

據國家旅游局76日發布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6,全國在建旅游項目9944,實際完成投資4211.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30.5%。其中,鄉村旅游投資成為亮點。鄉村旅游實際完成投資1221.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2.3%。鄉村游,不僅拉動了經濟發展,還成為了貧困地區百姓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2014年我國鄉村游客數量達12億人次,占游客總數的30%,鄉村旅游收入3200億元,帶動了3300萬農民致富。

但鄉村游火熱的背后也有隱憂。

千篇一律的乏味

鄉村游的優勢在于特色,沒了特色,鄉村游就沒了生命。

“目前一些地方的鄉村游,普遍存在一哄而上、旅游產品陳舊過時、千村一樣等問題,普通的鄉村觀光和鄉村生活體驗已難以適應旅游消費者日漸多元化的需求。”全國政協委員、臺盟重慶市委主委李鉞鋒表示,這樣的鄉村游雖然在短期內能起到增收脫貧的效果,但難以持續。

首先是因為創新能力不足。農家樂形式的鄉村旅游局限于“吃農家飯、住農家屋、看農家景”,偶有創新但僅僅是改造環境、增加體驗項目,始終跳不出“在農家”的范疇。創新能力不足,導致產品陳舊落后、吸引力差,并最終導致整體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回頭客少。

其次是服務能力有限。農家樂逐步完善了硬件設施,但鄉村的服務能力仍然有限,村莊綠化有余而美感不足,農民淳樸熱情有余而服務意識、衛生意識不足,房間設計千篇一律,缺少特色。游客體會了初級的鄉村旅游產品,并未實現體驗預期,喪失了再次體驗的興趣。

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李彬認為,鄉村游千篇一律、難以持續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總體規劃和科學管理,一些地方發展鄉村旅游陷入“是鄉村就能發展鄉村旅游”、“先發展后規范”的思路誤區,不考慮客觀實際,不作科學論證和規劃,盲目投資建設景點和開發項目,缺乏規范性,導致項目單一,同質化嚴重,游客滯留時間短、消費水平低,鄉村游發展后勁不繼。

文化味兒還差點兒

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要盡可能地保留自然風貌,而記得住鄉愁主要靠文化。

江西婺源為什么被稱為“中國最美鄉村”,不僅僅是因為該地鄉村的油菜花、奇峰怪石、河溪山澗、古樹茶亭、廊橋驛道,更重要的是這里留下了蘇東坡、黃庭堅、岳飛、朱熹等諸多歷史名人的詩文。當你吟哦著蘇軾的“碧天照水風吹云,明窗凈幾清無塵”、岳飛的“好水好山觀未足,馬蹄催趁月明歸”、朱熹的“中林竹樹映,疏星河漢稀”等詩句時,既為婺源美景贊嘆,也為這美景中蘊含的文化折服。

“而在不少地方的鄉村游之所以無法持續吸引游客,主要原因是文化內涵不足。”李鉞鋒認為。

有些地方圖省事,所有農家樂全部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只會提供餐飲、釣魚、喝茶、打牌等服務,沒有任何文化特色項目。“有些地方的景點開發深度不夠,項目單一,同質化嚴重,厚重的鄉村傳統文化失去了獨特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人們很容易審美疲勞,所以導致鄉村游發展后勁不足。”李彬表示。

鄉村游文化缺少文化味兒,除了和地方政府重視程度不夠有關以外,李彬認為這和鄉村游缺乏資源整合和專業人才有關。目前鄉村游各自為戰,無力整合資源形成產業鏈。經營者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理念管理粗放滯后,即便當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很難開發出來。

與此相反,有些地方急功近利,把鄉村文化過于商品化,很雅的東西沾滿了銅臭味兒,很容易招致游客厭煩。

加上沒有國家統一的鄉村旅游業食品餐飲衛生管理等服務標準,鄉村游市場“濫”“散”“亂”現象突出,景區存在宰客現象和食品餐飲安全隱患等問題,這些已成為鄉村游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致命阻礙。

加強規劃管理,提高鄉村游附加值

發展鄉村游規劃要先行。李彬建議,因地制宜加強統籌規劃,實現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與農村社會經濟全面、協調、綠色、可持續發展同步。堅持保護性開發原則,將鄉村旅游景點建設納入城鄉建設的總體規劃,依托各地豐富的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特色農業、民族村寨等資源,將發展鄉村旅游規劃與農業結構調整、扶貧開發和生態保護等新農村建設規劃相結合,對現有古村寨、民俗文化、紅色歷史等旅游資源優勢的鄉、村進行整體規劃設計,科學合理劃分旅游功能和分區,避免盲目投資開發建設,防止產品雷同、布局混亂、破壞資源、污染環境等問題滋生,獲取開發利用、效率優先、生態保護共贏的可持續發展生機。

有了規劃,還要加強管理。

在臺灣南投縣有個桃米村,景色優美,鄉土氣息很濃。該村建立了社區產品行銷平臺,形成參與度廣、體驗性強的系統性人文、生態工程,3月看青蛙、4月看螢火、5月看油桐花、6月欣賞獨角仙(甲蟲)89月暑期生態課堂,一年皆有景,四時皆不同。擁有1200多名原住民的桃米村節假日日均接待游客1500,平日每天接待游客500,每年門票收入達200萬元人民幣,住宿、餐飲、農副產品、手工藝品收入達800萬元人民幣。

在臺灣,像桃米村一樣的鄉村游(臺灣叫民宿)典范還有不少。截至20151230,臺灣交通部觀光局登記在案的合法民宿有5909家。為何臺灣民宿發展得好?關鍵在于規范管理。臺灣頒布《民宿管理辦法》對民宿業進行規范,同時,行業協會對民宿發展進行有效的組織引導。

我國內地貧困村絕大部分屬于高山生態貧困村,地域特色鮮明,自然生態保持較好,具備發展民宿旅游的資源優勢。李鉞鋒建議,借鑒臺灣民宿發展經驗,加強管理,提檔升級“農家樂”,大力發展民宿旅游,增強貧困村脫貧動力。

給鄉村游注入文化基因

文化是鄉村游的“魂”,也是鄉村游的名片。

李鉞鋒建議,鄉村游應增加產品文化基因。經營者要整合自然、文化、產業和生活資源創造出兼具創意、主題、特色和美感的產品。如民宿建筑要精美別致并彰顯當地文化元素,房間裝修裝飾兼顧人性關懷和舒適功能,打造出不同主題風格的民宿;深度開發民宿旅游產品,精細化營造“情景消費”,精制旅游商品。如露天土灶臺、儺愿戲臺、文化涂鴉、夜觀螢火、坐聽石蛙等,確保春夏秋冬產品各有特色,等等。

打造鄉村游的文化肌理,關鍵在于人。因此,要重視經營者的素質提升。一方面通過教育培訓、專業學習和業內觀摩改善軟硬件設施,經營者可將人文情懷和專業服務融入民宿產品,使旅游者在鄉間自然的環境中享受到濃厚的“人情味”和高品質的服務。另一方面可將餐旅產業的專業服務理念導入民宿產業,為游客提供菜單設計、客房管理、緊急事件處理、解說導覽、旅游咨詢等多種服務,提高民宿系列產品的附加值。另外,還可建立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以便游客網上訂房,利用媒體、網絡、展覽、旅游雜志、旅行社等多渠道銷售,提供旅游住宿券或打折促銷。

美景留人,文化留心。讓人流連忘返的、充滿文化味兒的鄉村游才能持續發展,創造更大的效益,在帶動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同時,也承載著人們的鄉愁。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政協報》2016-07-1806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乱码字幕无线在线 | 小h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最新一线 | 一区与二区精品在线 | 亚洲100不卡论理片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男男 | 最精品中文字幕亚洲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