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至8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上海調研時強調,各級農業部門要以新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化肥農藥減量化、畜禽污染綜合治理、秸稈綜合利用等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促進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綠色發展,不斷改善和優化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9月9日《農民日報》)
長期以來,農民過分依賴化肥來提高產量,認為施用的化肥品種越多、量越足,土地就越肥沃。據農業部去年開展的“百鄉萬戶調查”情況看,許多地方由于連續多年不施有機肥,土壤肥力持續下降,導致如果不增施化肥,單產就會只減不增,所以基本上每年都在以10%左右的增量增施。然而,盲目過量施用化肥,只會造成土地虛“胖”,形成惡性循環,危害甚大。一方面增加糧食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會導致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嚴重者還通過農田徑流造成對水體的有機污染,污染了地下水,影響了農民的安全生產和生活,帶來很多環境問題。因此,亟需為土地減施化肥尋找突破口。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近年來農民種地之所以普遍依賴化肥而不施有機肥,其主要原因是有機肥施用成本高,市場上缺少可機械化施肥的顆粒有機肥;糞便、綠肥等傳統有機肥體積大,運輸和施用費用高于化肥,并且勞動強度大、成本高,在農村勞動力外流的情況下,農戶施用有機肥的意愿固然就不高。所以,就減少化肥施用,增加有機肥施用而言,建議盡快研制機械化施肥機器,扶持企業定點生產,并納入農機購置補貼。同時,各級財政應加大對有機肥生產及施用的支持,一方面大力支持有機肥產品開發,生產出適宜機械化施用的顆粒有機肥、高濃度有機肥;另一方面加大對畜禽養殖糞便的資源化利用,支持在一定區域建設商品化有機肥加工廠。
此外,針對機械化施肥和有機肥生產還不健全的現狀,首先還是要加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力度。土地減施化肥,是要減掉那些不合理的成分,耕地缺什么就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這就需要組織廣大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積極開展測土配方技術服務和宣傳工作,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服務系統和服務平臺及公示欄信息,方便農民直接按“方”購肥,推進精準施肥、調整化肥施用結構。目前,這方面的工作在許多農村還做得很不到位,只停留在口頭上,面子上,不深、不實、不力,推而不廣,值得各地重視。
如何科學、均衡地施肥,如何為土地減施化肥,是擺在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面前的一道新型課題。要實現農業部提出的到2020年化肥用量零增長的目標,需多方合力,有的放矢,政策引導,有序推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陜西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