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有機農業如何更“有機”會

[ 作者:夏曉波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9-18 錄入:吳玲香 ]

近年來,隨著各類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使得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以及畜禽、水產飼料、添加劑成為眾矢之的、成為罪魁禍首,很多市民談之色變,部分人還通過組團、眾籌等方式到偏僻的小山村買果蔬、殺生豬、宰牛羊,由于往來不便,有的人甚至將半頭豬冰凍在冰箱長達一年之久,隨后慢慢取用。

當下,這些現象早已司空見慣。農業標準化、現代化,在他們眼里變得毫無吸引力,自然農耕、古法養殖、有機種養等方式又越來越多地回歸到了公眾的視線里,似乎成為食品安全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可是,有機農業真有那么神奇嗎?它的作用是否被夸大了呢?

縱觀全球,有機農業已經在100多個國家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中國有機農業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1984年中國農業大學最先在我國開始進行生態農業和有機食品的研究和開發,1988年國家環保局南京環科所開始進行有機食品的科研工作。可以說,中國的有機農業起步并不如大多數人想象中那么晚。在我國,有機農業被定義為: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那么,在國外,有機農業又是怎么的一番景象呢?

外國的月亮并不比中國圓

在很多發達國家,有機農業同樣要受到政府管理部門或第三方監督機構的高度監管或監測。目前,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及其他國家對有機農產品的規定,基本上都在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設定的框架標準的基礎上界定的。

1972年成立的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總部位于德國,該機構積極聯合各成員國,致力于發展集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為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有機農業體系,在確保全世界生產優質農產品的同時,盡可能減小對環境的污染和對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的消耗。2005年,該聯盟制定了《有機農業的原則》,被各國公認為有機農產品認證的國際指導準則。雖然有機農業在發達國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現實卻并非那么美好。

《芝加哥論壇報》曾報道,在科羅拉多州有一家大型有機奶牛場存在違規行為。報道稱,該農場飼養的奶牛超過5000頭,它們幾乎以單一的谷物為食,唯一的戶外活動也僅限于飼養場內。美國國家有機工程對有機畜牧業提出的要求是:“有機牲畜的生產商必須建立并維護與動物的健康和自然行為相吻合的牲畜生活條件,一是確保能夠接觸到戶外、陰涼處、活動場所、新鮮空氣以及適合物種的直接的太陽光線、氣候和環境;二是確保能夠到適合反芻動物活動的牧場上去活動。”可是,科羅拉多屬于干旱的地方,很難有足夠的場地和草資源達到奶牛放牧吃草的要求。

英國的全國性綜合日報《衛報》也曾曝光過有機食品的一些不光彩之處。比如,在2009年,英國貿易標準局進行過一項嚴格的調查,發現一家名為“One Food Limited”的公司從雜貨鋪購進非有機食品,然后進行重新加工和包裝,最后竟然堂而皇之地將其作為有機食品在全國銷售。在被相關部門制裁之前,該項行為已經運行了長達5年之久。

此外,還有報道稱,德國下薩克森州約150家養雞場涉嫌未嚴格執行有機食品生產標準,將普通散養或圈養雞所生的蛋當作有機雞蛋出售,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所以,我們沒必要太迷信國外的有機農業有多么美好,他們同樣有漏洞。只要我們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有機農業標準發展種養殖,取得的效果同樣不會比發達國家差。

國內有機農業“怪圈”頻現

近年來,由于我國經濟的繁榮昌盛,腰包鼓起來的中國老百姓開始對健康有機的農產品越來越偏愛,有機農業一直在穩步發展。然而,一切似乎看起來很美,實際上不少有機農產品的經營開始陷入了信任危機,涉及到生產、認證、銷售等方方面面。

1、生產環節——誰來監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有機產品》對我國有機產品生產、加工、標識與銷售、管理體系做出了統一的規定,要求有機農產品務必來自嚴格的有機農業生產體系,質量上一定要達到國家標準。

在國內大部分發展有機農業的地區,廣大農戶都認為有機農產品是塊“金字招牌”,并因此發了家、致了富,所以大伙都深知這塊牌子的重要性,更不會隨便砸了它。在我國的絕大多數有機種植基地,肥料用的是腐熟的有機肥,防病除害用的是誘蚜黃板、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等生物手段,為防止外人隨意進入,有條件的基地還成立了巡邏隊。

就生產成本而言,有機農產品要比一般農產品高出很多。拿城市居民消費最多的有機小白菜為例,每種植一畝有機小白菜所包含的種子、有機肥、防病蟲設施設備、人工、認證管理費等大約為6000(該費用隨地域不同會有一定差別),每畝產量600公斤左右,因此每公斤有機小白菜的生產成本在10元左右,比種植普通小白菜翻了好幾番,售價自然也要貴上好幾倍。

正因為有機農產品生產成本高、售價好,加之與普通農產品在外觀上差異不大,也有生產者為了追求高利益,動起了歪腦筋,在實際操作中并未嚴格按有關標準作業。個別農民私下里坦言:“為了增加產量和提升賣相,偷偷使用過化學合成的肥料和農藥”;也有農民感到無奈:“盡管國家制定了有機標準,但平時并沒有多少執法部門來監管,大家干好干壞一個樣,基本上憑良心做事”。

調查發現,我國有機農產品監管職責的確存在交叉和空檔。農業部門管生產,認監委管認證,工商部門管流通,衛生部門管餐桌,似乎每個部門都管得上,但又不全說了算。“多頭管理、推諉扯皮”搞不好有機農業,全程監管需要管理創新和細化責任,讓優者勝、劣者汰,這既是對生產者的激勵,也是對消費者的負責。

2、認證環節——亂象叢生?

國內較為有名的有機產品認證機構主要包括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北京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COFCC)20多家,這些認證機構遵循嚴謹的認證程序,在社會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含金量很高。

但出于不法利益的驅動,暗地里卻逐漸形成了一條未被官方認可的有機農產品認證產業鏈,甚至有一些不法中介或機構聲稱只要花兩三萬塊錢,就能幫忙搞定有機認證。換句話說,只要交了錢,這些非法中介或機構就會派專員負責申請、審核、實地檢查等認證等全套服務,不讓雇主費神費腦、費心費力。正因如此,不少企業負責人時常會收到這些中介或機構的電話,不勝其擾。他們普遍認為,有機認證如果能輕易拿來買賣,整個市場就要亂了套了。

此外,部分包裝企業也瞅到了有機農產品的這塊蛋糕,于是不加鑒別地幫客戶印制有機認證等各類標簽,或是直接印制有機標簽等拿出來售賣,給別有用心的人帶來了有空可鉆的便利。有些不法之徒經不起巨大利潤的誘惑,把收購的普通農產品經簡單加工包裝后,直接貼上假冒有機標識,獲利瞬間翻番,卻不知帶給誠信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傷害有多深。

社會各界紛紛呼吁,我國有機食品認證資質審查應該更加規范和嚴格,特別對一些中介公司從中承攬認證業務,擾亂了有機食品認證管理體系,更應該對其進行嚴厲打擊和從重懲治。

3、銷售環節——真假李逵?

有關機構曾經做過市場調查,發現絕大多數消費者對有機農產品的概念不清楚,他們容易把有機農產品和無公害、綠色農產品混為一談,認知上更多的體現在“價格貴、口感好、有營養、無污染”等特征上,因此很難正確鑒別出有機農產品的真偽。

情況遠不止于此,很多超市的管理者也未完全搞懂有機農產品為何物。比如,有些農產品帶了“有機”兩字,卻未見任何認證標識,超市方解釋道,這只是一種習慣說法,就好像農貿市場上把除白羽肉雞之外的黃雞、麻雞等均稱之為土雞。除了“有機”兩字不嚴謹地隨意亂貼,還有的農產品包裝上只印制了“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卻沒有看到任何有關認證機構的標識。而我國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的單位或個人,應當標注認證機構的標識或機構名稱。

另外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某些“有機農產品”認證已過期或被撤銷。專家提醒,消費者一旦不能確認有機農產品是否真實,可以通過手機登錄到“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進行查詢,此時是李逵還是李鬼,定將瞬時現形。

現實生活中,以上現象畢竟只占少數,筆者在此將其列舉出來,并非對我國有機農業有過多的譴責,而是為了讓不法行為無所遁形,讓真正推進有機農業發展的辛勤耕耘者更加堅定自己的方向,讓有機農業在中國根基更牢,更“有機”會。

有機農業“怪圈”如何破局

有機農業發展雖然一路坎坷,然值得慶幸的是,經過那么多年的磨礪,也涌現出不少先行者和破局者,他們為我國的有機農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信心。

在江西省中西北邊陲,有一個山區縣——萬載縣,如今已成功打造為“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享有“江南有機農業第一縣”的美譽。萬載從1999年開始發展有機農業,經過17年的經營,有機農業基礎較為殷實,在全國具有領先地位,先后獲得“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國家有機食品認證創建示范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等榮譽,是長江以南規模最大的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

目前,萬載已有水稻、蘆筍、木姜、草莓、小蔥、百合、蜂蜜、山茶油等幾十個品種通過了ECOCERTBCS等權威有機認證。建成有機食品加工龍頭企業12家,關聯下游企業100多家,有10多個系列100多個品種進入國際市場,產品銷往歐洲、美國、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達5500多萬美元,年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

每逢節假日,位于萬載縣三興鎮的國家有機農業示范區總會吸引大批市民前來游玩。有機農業的生產全過程讓市民們眼界大開,他們欣慰地表示:“以前購買果蔬也不知道產自何地,環境如何,有無違禁藥肥,有點蒙圈,現在來到萬載就感覺心里踏實多了。”

萬載縣有良好的自然資源條件,境內西、南、北三面重巒疊嶂,東部平原沃野,“三江兩河十八水”網絡全縣,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高達67.27%。所在區域地貌多樣、山谷相同、山脈縱橫、河渠交織、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光照條件好、無霜較長,具有發展有機食品原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環境好,有機產品售價高,農民安居樂業,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光彩四溢。品質好,有機產品就算售價高一些,大家也愿意接受,畢竟吃得放心,同時還能利用假期、帶著家人到有機農業基地游有機園、采有機果,零距離親近大自然,感受萬物生長的來之不易。

當然,全國有機農業做得好的地區還很多,不勝枚舉。而在筆者看來,真正要做好有機農業,應該做好八個字:內外兼修、質量兼顧。

一是對“內”要以“質”為本。

有機農產品必須來自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野生天然產品;有機農產品在整個生產加工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有機食品的加工、包裝、貯藏、運輸要求;生產者在有機農業的生產、流通過程中有完善的追蹤功能和完整的生產、銷售的檔案,以方便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找到任一環節的關鍵由來,將責任落實到人;有機農產品必須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證,設立使人信服的較高門檻,避免魚龍混雜的現象發生,同時有機認證已過期或被撤銷的要及時讓消費者知曉,或是引導消費者能較為便捷地查詢到。唯有這樣,“有機”兩字才能被社會廣泛認可,人們才愿意為有機農產品買單。

二是對“外”要適“量”為宜。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三種類型。三者都屬于安全農產品的范疇,是確保食品安全的重要內容,保障了人民日常生活需要。無公害農產品重點突出安全因素控制,綠色食品既注重安全因素控制,還強調產品營養和優質。我們可以認為,無公害農產品是綠色食品發展的基礎,綠色食品是在無公害農產品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有機食品要求則更高,主要是重視對影響生態環境因素的控制。三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協同發展、缺一不可。這種認證結構和發展模式,既適應了我國農產品供需平衡調控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也滿足了不同消費類型和層次的市場選擇,是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發展的客觀必然。

總而言之,我們不能盲目追求有機農業能完全成為主流,而是要根據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在保障安全農產品供給充足的前提下,科學開發有機農業的合理份額,達到農業資源利用最大化的良好局面。

(作者夏曉波,為吾谷網專欄作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吾谷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一本三区四区 | 最新亚洲日韩一区二区 | 日鲁夜鲁亚洲鲁鲁在线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看一区视频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四色综合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