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可以說代表著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活力,也是提升農村經濟實力的內在動力。但不得不說,農村金融確實面臨發展瓶頸,如何突破瓶頸,還需各方共同的努力。日不久《全國現代農業規劃》中對農村金融繼續加大政策支持,主要是在信貸和保險兩個方面作出了具體的規劃,小編認為僅僅從這兩個方面加大對農村金融的支持還是不夠的,有幾個方面還是更需要把握的。
《全國現代農業規劃》中對于農村金融的支持有以下兩點:
(一)信貸支持
具體內容:強化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對農業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建立健全對商業銀行發展涉農金融業務的激勵和考核機制,穩步推進農民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針對金融機構履行支農責任情況,實施差別化的貨幣信貸政策措施。健全覆蓋全國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立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的監督考核和風險防控機制。穩妥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對穩糧增收作用大的高標準農田、先進裝備、設施農業、加工流通貸款予以財政貼息支持。建立新型經營主體信用評價體系,對信用等級較高的實行貸款優先等措施。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推行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貸款。
(二)保險支持
具體內容:逐步提高產糧大縣主要糧食作物保險覆蓋面,擴大畜牧業保險品種范圍和實施區域,探索建立水產養殖保險制度,支持發展特色農產品保險、設施農業保險。研究出臺對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的中央財政以獎代補政策,將主要糧食作物制種保險納入中央財政保費補貼目錄。創新開發新型經營主體“基本險+附加險”的保險產品,探索開展收入保險、農機保險、天氣指數保險,加大農業對外合作保險力度。建立農業補貼、涉農信貸、農產品期貨和農業保險聯動機制,擴大“保險+期貨”試點,研究完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但農村金融這盤棋絕不僅僅是依靠以上兩點就可以解決的,根據《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6)顯示,我國農村金融的需求約為三萬億,發展前景廣闊。我們還是要尋找新的突破點。
突破一:互聯網農村金融
我國有9億農民,整體上還是小農經濟為主,P2P網貸可以發揮普惠金融和小額分散的優勢,為傳統商業銀行不易覆蓋的農戶提供相對低息和便捷的融資。此外,國內中西部地區三、四線城市也可是P2P資產端轉型的方向之一。
突破二:農村商業銀行、信用社
基于銀行的功能,許多農村商業銀行以及信用社都只是發揮了存和取的功能,這和多個因素有關,有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有農民觀念的問題,也有銀行不愿意放貸的問題,制約了農村金融的發展。如果將農村商業銀行、信用社和農村金融對接起來,也可以盤活農村金融的內在活力。
農村金融是農村未來的方向,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力量,一定要審慎而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土銀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