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鄉村文化及其發展

[ 作者:姚紅健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1-09 錄入:王惠敏 ]

鄉村與城鎮對應,鄉村文化是一個相對概念。鄉村文化源遠流長,由于農耕的出現,人類開始定居,鄉村文化也由此萌芽發展起來。隨著城鎮的發育、發展,鄉村文化由于與城市文化的巨大反差,而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在中國,城鄉之間由于二元社會結構的制度設計,導致了城鄉發展過程中缺乏流動性,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地位差距進一步拉大,甚至長期以來城鄉之間存在的一種血脈聯系,也在畸型發展的社會里被無情地撕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的破四舊,讓鄉村文化遭遇了滅頂之災。這似乎也預示著積淀深厚的中華文化必須經歷再一次的“文藝復興”。

鄉村文化與農業生產、與特定時代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聯系在一起。按照費孝通先生的理解,鄉村文化包括器物、村社組織以及精神等三個層面的內容。對于器物的理解,費孝通先進局限于生產工具和生產條件,應該說相對比較狹隘,作為物化的文化,同時包括了生活用具和生活方式、居住樣式和居住條件等等。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包括居住環境和居住習俗)決定了鄉村人與人之間交往、人際關系維系的方式,村社組織的構架和村社治理的模式。宗族抱團的溫情脈脈與苛刻家法的不近人情,這種矛盾沖突構成物質匱乏年代村社組織的基本特征。平等互助、合作發展,村民自治,是實現了社會、政治地位平等后,在生產關系變革基礎上,人們所建立起來的一種村社組織模式。鄉村文化具有突出的時代性。

鄉村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物競天擇,不同的區域、不同的自然條件,決定了物種多樣性的不同,不同的地域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生活資料不同,人們獲取生產生活資料的手段和工具也不相同。而這樣的生活、生存環境,也決定了人們居住樣式和儲藏生活資料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從而決定了人們生活習俗和方式的不同,村社組織形式的不同,以及人們對它的認同度和歸屬感的不同。水鄉、山區,高原、盆地,沿海、內陸各具特色,并因了與城鎮的遠近、交通條件的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發展類型。

鄉村文化具有極強的傳承性。千百年的日積月累形成的文化基因,深深地融入在人的血脈里、骨髓中,深潛于人們的無意識里,無論離開村社多久,無論距離村社多遠,它依然深深地影響著人?!吧傩‰x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表達的是鄉音難改;“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訴說的是割不斷的鄉情。而在村社這中,這種基因因為沒有外力的壓抑而更加以顯性的方式表現出來。財富的積累、眼界的開闊、新奇物品的購進,都無法撼動文化的大“體”,大宅小院有著嚴格的定制,逢年過節有著規范的程序,穿著打扮有著長幼之別,不能越雷池半步。

交通的改變,帶來了社會的流動性。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碰撞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尤其是隨著城鄉之間壁壘的打破,城鄉之間空間距離的拉近,不同類型文化之間碰撞的烈度和影響的深刻前所未有。城市的極劇擴張,政府主導下的鄉村改造的推進,特別是鄉村傳統的產業結構的突破,鄉村工業的興起,工業化的組織方式、生產方式、經營方式,甚至財富的積累方式,讓鄉村文化發生了激烈的嬗變,甚至有被顛覆的趨勢。特別是現實中,人們總是習慣地把人類社會的歷史演進,等同于文化進步的歷程,自覺不自覺地推動著工業文明對農耕文明的替代,城市文化對鄉村文化的拯救。

十九世紀中葉,鄉村休閑旅游在西方的興起,二十世紀中葉成為大眾化的旅游產品,進入普通人的生活,表明了在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同時,鄉村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存在價值。這種價值在于人與自然的親近、人與人的親近,以及在這種自然生態的環境里,人們可以忘卻競爭,袒露內心,認識和親近自我。當人類創造的財富宣告,勞動不僅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時,人們更多地關注生活的本真,探尋生活的意義和價值,追求自我的實現?;貧w鄉村,尋著鄉村文化的文脈,找一條“回家路”,安心立命。

作者單位:湖州市農辦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知行三農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少妇视频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乱码字幕不卡 | 欧美一级视频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