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3000余萬農村人口的湖南省,隨著工業品和現代生活方式“下鄉”,曾飽受“垃圾圍村”困擾。近年來,湖南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兩型社會”等戰略為引領,持之以恒治理生活污染,農村人居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綠水青山間散布著一棟棟整潔的農舍,房前屋后紅花綠樹環繞;村道、田野基本看不到果皮紙屑,生活垃圾收處、廢舊物資回收下村進組,生活污水經“人工濕地”處理后再排放……記者前不久在瀏陽市永安鎮坪頭村“華山屋場”、普跡鎮書院新村“河家灣屋場”等地采訪,所見都是這種景象。
據了解,早些年,瀏陽市和湖南絕大多數地方一樣,曾不同程度受到“垃圾圍村”困擾。一些農村和集鎮,“一條街,兩排房;到處臭水溝,隨地垃圾場”。一個縣農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往往達數百萬噸至上千萬噸,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有300至500噸。農村經濟發展了,環境衛生建設卻跟不上,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別是“白色污染”肆虐,雨季甚至能堰塞河流。農村變得不再宜居,城里長大的“小字輩”都不肯回老家。
瀏陽農村的變化,是湖南治理“垃圾圍村”再造清潔人居環境的縮影。記者從湖南省農委、省“兩型辦”等單位了解到,在株洲市攸縣等地“先行先試”取得成功經驗后,湖南省先期分兩批確定了28個縣(市、區)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整縣推進,覆蓋全省近8000個行政村。目前,全省所有縣(市、區)都已啟動。各地都成立了生態環境建設領導機構,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負主責。環保部門制定指標并與各級黨政領導簽訂責任狀;相關干部工資待遇、晉升和評先評優,與農村環保掛鉤。
在湖南,縣域抓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普遍敢動真格。有的縣被月度或季度評定為“衛生不干凈鄉鎮”的“一把手”,要上縣電視臺“出鏡”讀檢討書公開道歉;長沙縣等地改變政績考核規則,對農業鄉鎮大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考核權重,對鄉鎮污染治理責任評價,以流經全縣的兩條河河流交界面水質實測數據為標準。各地籌措治理資金,政府投入、部門整合、項目爭取、市場運作、銀行貸款、村民自籌、社會捐贈等,想盡一切辦法。
“如今治理農村生活污染沒人敢不重視。”津市常務副市長熊斌說,“集鎮都建了餐廚垃圾處理站,全市基本消滅了農村白色垃圾,農村垃圾和集鎮餐廚垃圾減量率分別達到七成至九成。”
據了解,湖南農村環境整治目前成效突出,未來任務依然艱巨。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蔣益民等人介紹,目前農村垃圾轉運站不足、處理設施不達標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治理方式比較單一、市場化程度低、農民環衛保潔意識不強等問題,還有待探索更有效的解決辦法。湖南進一步治理農村人居環境,還將在強化社會動員和推進節能產品進村、清潔能源進村、污水處理進村、垃圾分類進村等方面持續發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社2016年12月3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