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靜靜流淌,兩岸油菜抽薹生長,遠處群山樹木蔥郁,真有陶公筆下“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的感覺。這正是我的家鄉,坐落在湘鄂交界的一個美麗村落。今年返鄉,桃花源式的隔絕狀態不復存在,一條高速公路與村莊擦肩而過,也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村民開始暢想“生態旅游”“美麗鄉村”的規劃。
到村里一打聽,原來鎮里在實施“美麗鄉村”行動,決定利用村里山水資源,因地制宜開發鄉村旅游,通過旅游保護自然風光,帶動村民致富,同時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因而被命名為“游富美”計劃。這一項目從去年秋季開始進入熱火朝天的實施狀態,聽說市里、鎮里的書記都來現場看過幾次,城里的人周末也三五成群地來到河道邊拍照野餐。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油菜花開游客來,我們村莊的美景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漫山遍野的烏桕樹。“烏桕平生老染工,錯將鐵皂作猩紅。”其葉,春夏碧綠青翠,秋冬紅艷粲然,立冬時節,整個小山村桕葉紅了,仿佛燃起了千百支火炬,燒紅了天地間。《宜都縣志》記載,烏桕在宜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這些祖祖輩輩習以為常的好山好水好樹好景,在悠然自得地度過了1000多年光陰后,正在為鄉村的發展帶來新的可能性。
就像“50后”村支書所言,“游富美”計劃是發揮村級組織戰斗力和組織力的關鍵,同時也調動起村里面男女老少、父老鄉親的積極性。村里面請來機械作業公司,清理了20公里的河道,準備種植50畝油菜、100畝烏桕樹,而村民的參與熱情也分外高漲。年近八旬的大爺爺被村里任命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河長”,負責5公里河道的管護和保潔工作,春節期間還圍著火爐組織兒子、兒媳討論“角色分工”;這兩年一直在外務工的大伯也回鄉就業,當上了油菜連片種植“聯系官”,不僅負責油菜花的種植,也負責對外營銷、聯系游客。更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看好“游富美”計劃,準備來年結束背井離鄉的漂泊,嘗試從鄉村旅游中獲得發展。
心中有夢,眼前有景,腳下有路。春節前,昔日靜謐的小村莊都在談論鄉村旅游的話題。如果能把旅游長遠規劃和短期利益沖突講明白一些,避免盲目冒進,做到穩扎穩打,夢想中的美麗家園一定會盡早出現在家鄉的綠水青山之間。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東方城鄉報2016-03-0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