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魏琦等:加大扶持力度推進小農現代化

[ 作者:魏琦?龍文軍?王歐?金書秦?張燦強?張瑩?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1-31 錄入:王惠敏 ]

    中國的小農生產在弘揚傳統農耕文明和建設生態文明中發揮著獨特作用。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我們要對小農生產給予更多政策扶持,提高其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推動其走上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小農生產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小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末期——家庭的形成,成為相對獨立的生產單元。進入封建社會以后,小農生產的獨立性得到加強,逐漸出現了自耕農,形成了以直接從事生產的小私有者為基礎、以滿足自身消費為目的的小農生產方式。到19世紀70年代,小農家庭的自給自足形式逐漸分化,出現了傳統小農、自給半自給小農、商品小農并存的局面。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民變成了土地的主人,不僅擁有土地所有權,而且擁有經營自主權。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大大提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國家推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廣大農民從事生產經營的積極性。

    進入21世紀以來,小農生產的特點發生了深刻變化。第一,家庭收入來源多樣化。自200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經營性收入的比重低于非經營收入。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監測數據顯示(樣本為31個省355個縣2.2萬監測農戶),2000-2016年,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的比重由32.2%上升到47.6%;經營性收入的比重由54.2%下降到38.1%。第二,家庭經營兼業化普遍。以山西省為例,全省匯總農戶845.6萬戶(未經營耕地農戶61萬戶)。農業兼業戶占22.1%;非農業兼業戶占7%;純農戶占64.4%;非農戶占比6.6%。小農戶雖然有分化,但仍然是農業生產的主體。

    小農生產與農耕文明傳承

    小農生產順應天時,形成了歷史悠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小農根據四季變換規律安排生產生活,構建了系統的二十四節氣知識體系,并用其指導農業生產實踐。在農耕文化長期影響下,傳統農事逐漸演化為固定的農業禮儀和節日,還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農村諸多藝術形式源于小農生產活動,鼓舞勞動氣勢、調節生產的勞動號子和田間吟唱成為山歌等藝術的源泉。

    小農生產順應地利,創造了合適的農耕技術和生產環境。小農在長期生產中創造了與自然和諧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農業景觀;在勞動過程中創造了大量的種質資源培育、生物資源利用、水土資源管理、農業景觀保持等方面的知識和適應性技術。

    小農生產重視人和,營造了和諧的農村社會環境。固定耕作的農戶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村落,帶動人們一起生產和生活,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以及諸如尊老愛幼、鄰里互助、誠實守信等優秀品質。小農生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

    小農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自古以來就廣泛采取“雜五種,以備災害”的作物輪作、間作、套種種植方式,農桑并舉、農牧結合,并大面積地種植養地作物,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小農生產在耕種行為上講究循環,既包括耕作方式循環,也包括資源利用的循環。在物質循環上,小農強調“人從土中生,食物取之于土,瀉物還之于土”。小農有留種的習慣,并且更加傾向于采用間作、套種等環境友好型耕作方式,豐富了生物多樣性。扶持小農生產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回顧歷史,中國小農順應天時、地利、人和,在樸素哲學思想的指導下勞動生產,使中國農耕文明長久不息,在推動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細看當下,小農生產也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例如,裝備落后不適應生產過程機械化的要求,素質落后不適應生產技術科學化的要求,生產規模小不適應商品生產市場化的要求,單家獨戶生產不適應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要求等。展望未來,隨著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農業現代化是總體發展方向。必須深刻認識到,沒有農村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沒有小農的現代化是不完整的現代化。必須按照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要求,不斷加大對小農的扶持力度,促進其走向現代化。

    一是穩定農村土地制度,夯實小農發展基礎。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完善“三權”分置辦法,保持現有承包關系長久不變,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要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完善土地流轉辦法,建立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的標準,讓小農權益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分享到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二是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針,提高小農收入水平。加大反哺農業、支持農村發展的力度,增加財政轉移支付資金,鼓勵各級地方政府根據財力情況,每年確定一部分轉移支付資金,將未被納入中央國家轉移支付的小農納入轉移支付范疇。按照“抓重點、廣覆蓋”的原則,重點向傳統村落、經濟落后村莊等小農聚居地區傾斜,進一步提高小農轉移性收入水平。改革完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以綠色生態為導向,將補貼資金向生產綠色、優質農產品的環境友好型小農傾斜。探索建立農民增收財政轉移支付支持補償機制。

    三是推動農村信息化建設,引導小農走向市場。加快推動農村信息化建設,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參與到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中來,逐步建立起能夠全面覆蓋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和農村發展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引導小農走向市場。在生產方面,發展互聯網云農場,把分散的小農聯合起來,合理安排生產計劃,優化配置生產要素,逐步提高小農生產的標準化、科技化水平;在經營方面,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拓寬特色農產品、傳統手工藝品等產品銷售渠道;在服務方面,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為小農提供農業政策、農技推廣、市場價格等方面的信息服務,增強小農獲取信息、發展生產、便捷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

    四是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提高小農綜合素質。在職業農民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家庭農場主教育等方面加大對小農的培訓力度,逐步提高小農生態文化意識,培育出具有綠色發展理念、掌握綠色生產技能的小農。組織綠色農業生產、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推廣與應用、農耕文化傳承與發展等方面的專題講座;采用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企業、社會組織等主體面向小農開展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加強農業生態文明理念的宣傳,倡導綠色消費理念,提高認知水平,為小農生產營造良好氛圍。

    作者系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課題組 課題組成員:魏琦 龍文軍 王歐 金書秦 張燦強 張瑩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8年01月2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最新在线午夜不卡视频 | 一色屋手机视频在线 | 欧美黑白配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另类在线一区 | 亚洲v国产v天堂v | 亚洲第一区久久丁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