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樊志民:農業造就了中國流傳千古的道法自然

[ 作者:樊志民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27 錄入:王惠敏 ]

道家崇尚“參天地之化育”(參悟天地間萬事萬物發展變化之道),這是一門充滿哲理的大學問。

與先秦諸子最大不同,道家是從天道運行的角度,研究自然與社會問題,闡釋天道與人事變化的法則。道家遵奉自然之道,把注意力集中在對自然界的觀察上。如果缺乏對自然界的認識與理解,想把人類社會帶到儒家所期望的那種和諧狀態,將永遠不可能。

在我看來,道家獨有的自然和人生領悟,很大程度上源于對中國傳統農業的體察與認識。

有人說,道家起源于遠古的隱士,這些人不直接從事農業生產。但老子說過,“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什么意思?通俗理解就是:天下太平時,馬用來耕地;天下不太平時,馬用來打仗。不管耕馬,還是戰馬,都不改變馬的本性;隱士不直接從事農業生產,但他們身處傳統農業社會,對農事有深刻體驗。更主要的是,跳出農業觀察思考農業,會讓觀察更理性、思考更深刻。

《老子》中有很多文字與農業相關,這是道家將農事由感性升華到知性或理性的重要證據。

水與農業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道家對水的觀察可謂細致入微。水能以弱克剛,“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上善若水”揭示了水“處眾之所惡,利萬物而不爭”的特性。

對于動植物發育與生理變化,道家提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柔軟,死了就變僵硬;萬物草木活著時鮮嫩,死了就變干枯。這說明堅硬的東西屬于死亡一類,柔弱的東西屬于生機一類。所以,強大的東西總是占下風,而柔弱的東西總是占上風。(大農注:簡單理解就是“物極必反”;用現在網絡流行語解釋,就是“莫裝B,裝B遭雷劈”)

道家的很多用語也源于農業。有考證表明,“自然”一詞始見于《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人是農業生產的三大基本要素:天是宇宙要素,地是環境要素,人是主觀要素,這就是我所講的“農學三才”思想。

道家對社會的認識,充滿了對人民的憐憫與同情,言辭間隨處可以感知。道家深刻認識到戰爭對農業生產的嚴重破壞,“師之生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

老子對統治者不顧人民死活、獨享奢侈生活也提出過批判。他的“小國寡民”思想(核心是“呼喚和平,反對戰爭”),有人認為是消極、倒退的。實則不然,這是老子針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提出來的。

歷經災荒戰亂之后,人類逐漸領悟到“爭強與有為”的害處,以及休養生息的重要,道家的政治哲學觀點才開始被重視。

馬克思說過,強有力的國家機器與繁重的賦稅是同一概念。道家主張“無為而治”,也是主張不要過多干擾人民的生產與生活、增加人民的負擔。

作者簡介:樊志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館長,兼任國家社科基金歷史組評審專家、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國項目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歷史學會副理事長等職。長期潛心于農史學術研究,率先倡行地區與斷代農業史研究,并以西北地區農牧史與戰國秦漢斷代研究確立了自己的特色領域與學術地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大農圈 頭條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在线第1页 | 中文字幕欧美在线不卡二区 | 在线播放人成午夜免费视频 | 在线a人片免费观看 | 亚洲天堂ab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