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農村中小學合理布局課題組10903份有效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農村教學點撤并后學生上學的平均距離為4.8公里,最遠的為100公里
課題組在中西部農村地區田野調查也發現,很多農村教學點體育課是“隨處放羊”,音樂課是“唱歌走樣”,美術課是“欣賞欣賞”
利用信息化手段助推農村教學點復興,首要的問題是能否有足夠的經費來保證農村教學點數字學校運轉以及農村教學點教師和學生正常教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義務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在城鄉分割體制下的農村教育還面臨諸多難題,農村教學點地位低、經費少、師資缺、質量差等問題更成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最大瓶頸。
農村教學點數量急劇下降,且處于被漠視、被遺忘的角落,導致農村偏遠地區學生上學距離過遠,交通隱患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加重。農村教學點問題成為我國義務教育健康穩定發展的“最后一公里”。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適應城鄉發展需要,合理規劃學校布局,辦好必要的教學點,方便學生就近入學?!蓖瑫r指出,信息化對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
自2013年起,華中師范大學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承擔了湖北省政府開展的“信息化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試點工作,開展信息化促進農村教學點復興的實踐研究。
課題組認為:研究教育信息化與農村教學點的關系,探討信息化在助推農村教學點復興中的作用、問題及對策,對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助推農村教學點復興,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農村教學點為什么不能取消
農村教學點多數分布在大山深處、邊陲海島、戈壁草原,交通極為不便,地理環境惡劣,條件最艱苦,師資最薄弱。課題組曾經聽到不少這樣的問題: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取消農村教學點?國家不是已經花錢建了寄宿制學校嗎?為什么不讓農村孩子們都去寄宿制學校讀書?
農村教學點是保證農村邊遠地區適齡兒童就近入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臨近村落的地方設立必要的教學點,可以方便孩子上學,節省孩子上學成本,也消除了學生家長的顧慮,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證了農村偏遠地區適齡兒童受教育機會的均等。中西部農村中小學合理布局課題組10903份有效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農村教學點撤并后學生上學的平均距離為4.8公里,最遠的為100公里。因此,農村教學點是有生命力的,在農村偏遠地區將長期存在。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點在縣域,難點在農村。而農村教學點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作用明顯:
其一,農村教學點是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點。據統計,2014年全國普通小學的數量為257410所,農村教學點的數量為66941個,占全部小學數量的26.0%。無論從絕對數量還是相對數量來看,農村教學點的數量均是較大的,它是義務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在解決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農村偏遠地區適齡兒童就近入學方面作用不可替代,且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仍長久存在。
其二,農村教學點是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最薄弱的環節。目前我國廣大農村尤其是中西部偏遠地區廣泛存在著中心小學、完全小學和教學點等多種形式,由于地理位置偏遠、學校規模小等原因,農村教學點是縣域義務教育發展中最小的“短板”,建好必要的農村教學點,有利于保證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其三,農村教學點是保證教育質量的有效組織形式。教育質量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核心,農村教學點雖然學生人數少、規模小,但和其他中小學一樣,完全能夠保證并提高教育質量。況且,農村教學點教師大都是本鄉本土的人,他們對學生非常了解,對學生的關注度高,有利于師生之間溝通互動。此外,農村教學點規模小,便于使用小班教學、復式教學等方法,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不僅如此,農村教學點還是傳承和發揚鄉村文明的重要場所。一所農村學校,往往就是村民們的文化活動中心,是傳播文化的載體,對村民的思想與文化素養的提高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農村教學點是偏遠貧困地區“文化”存在的一個重要標志。從某種程度上講,農村教學點是當地村落文化傳承最典型的標志,也是工作在外地的游子心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最難忘的記憶。不僅如此,農村教學點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環節??傊趶V大村民心中,農村教學點是情感溝通和利益表達的重要場所,是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培養鄉土人才的圣地,也是村民傳播村落文化的陣地和重要的娛樂中心。
當前農村教學點境遇堪憂
當前,農村教學點“開不齊課,開不好課”的現象尤為普遍。我國中西部農村教學點部分學科嚴重短缺,英語、音樂、美術等學科教師嚴重不足,相關課程難以開齊。課題組在中西部農村地區田野調查也發現,很多農村教學點體育課是“隨處放羊”,音樂課是“唱歌走樣”,美術課是“欣賞欣賞”,幾乎沒有專業教學規劃和規范,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很難養成。
農村教學點師資問題也比較突出。農村教學點師資問題主要表現為教師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工作量大及培訓機會少等方面。就教師數量而言,根據2001年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意見》,農村小學按照23:1的生師比標準配置教職工,但這并不符合農村學校實際。相對而言,班師比是一個更有效度的指標。根據課題組對中西部60余個縣(區)的調查,農村教學點平均每班有1.3名教師,有44.4%的教學點班師比為1:1,而非教學點平均每班有2.3名教師。農村教學點教師普遍是多科教學和全科教學,師資短缺問題嚴重影響了其教育質量。
就師資結構來說,農村教學點師資結構不合理。整體來看,農村教學點代課教師的比例遠高于非教學點。課題組做的2014年“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現狀”調研數據發現,農村教學點公辦教師比例為75.4%,代課教師比例為23.0%。在其他公辦學校,公辦教師比例為88.3%,代課教師比例為7.7%,特崗(支教)教師比例為2.0%,而教學點沒有特崗教師。由于農村教學點教師數量偏少,且通常是超過50歲或接近退休年齡的教師,大多數教師要包班上課,甚至出現一師一校的現象,他們從早忙到晚,有些農村教學點教師還要負責寄宿學生的食宿問題,甚至代理學生家長等,繁重的腦力和體力勞動讓他們身心疲憊。還有,由于這些農村教學點的教師大都處于被中心學?!斑z忘”的角落,很少有外出培訓的機會,其教學技能水平多年停滯不前。
而農村教學點留守兒童的德行、安全、學習和健康問題也很突出。課題組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中西部偏遠地區農村教學點學生中留守兒童比例超過70%,有些農村教學點已經接近100%。這些留守兒童大都以隔代監護為主,其監護人監護不力,導致留守兒童功課輔導上出現困難,上學遲到現象普遍,學習成績大都低于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務工,其家庭德育環節斷裂,隔代監護的老人“重養不重教”的監管方式,導致部分留守兒童德行失范。
當前信息化助推農村教學點復興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為了有效解決農村教學點“開不齊課,開不好課”、師資問題突出以及留守兒童的德行、學業、安全和心理健康等問題,從2013年到現在3年多的時間里,課題組開展的“信息化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試點工作,深入調查了湖北省咸寧市、襄陽市、孝感市、仙桃市、監利縣、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農村中小學及教學點的現狀,先后建立了湖北省咸安區、崇陽縣、來鳳縣、恩施市等縣(市)10余個實驗區,主要通過建立農村教學點數字學校來保證“開齊課、開好課”,通過信息技術能力培訓來提升農村教學點師資水平,通過“家校通”“親子橋”來加強留守兒童家長的溝通,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面臨不少問題:
(一)農村信息化教學投入問題
根據課題組在湖北省咸安區和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實驗區的經驗,建設一個農村教學點數字學校,其基礎設施投入需要20萬元左右,全國目前有近7萬個農村教學點,基礎設施總投入需要140億元。此外,平時的設備維修和網絡費用需要花費2萬余元,這對于學生少、經費不足的教學點來說也是一筆不少的錢。
由于農村教學點教師年齡偏大,學歷低,其信息素養顯然難以適應農村教學點數字學校的需要——盡管在農村教學點數字學校教學中他們僅僅負責輔助教學,但必要的信息技術素養和信息技術能力是必須的。因此,農村教學點教師以及中心學校主講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培訓也需要一筆不菲的費用。可見,要保證農村教學點數字學校正常運轉,其信息化投入是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相當棘手的難題。
就中西部廣大農村貧困地區而言,盡管有不少教師可以利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移動設備上網,但還是有不少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學點的教師和學生難以購置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先進的移動設備,讓貧困的農村教師和教學點學生同城鎮學校教師和學生一樣便利地使用先進的移動設備進行教學,同樣需要不少的信息化投入。
所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助推農村教學點復興,首要的問題是能否有足夠的經費來保證農村教學點數字學校運轉以及農村教學點教師和學生正常教學。
(二)農村教學點信息化教學問題
首先,主講教師難以有效地兼顧中心學校和下轄兩到三個農村教學點教學的問題。由于主講教師本身就是中心學校的教師,教學的主講課堂也在中心學校,下轄農村教學點都是輔助課堂,這樣會導致主講教師不自覺地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中心學校學生身上,農村教學點學生可能會長期處于被遺忘的“角落”。還有,由于農村教學點學生和主講教師接觸少,回答問題不積極,也會直接影響中心課堂的教學效果。
其次,農村教學點學生難以保持高度注意力的問題。由于農村教學點數字學校一般下轄二到三個農村教學點,主講教師在中心學校授課,農村教學點學生主要進行視頻學習。由于農村教學點學生年齡小,精力容易分散,且不在中心學校主課堂聽講,思想上更容易開小差。況且,由于信息網絡的迅速普及,學生獲取信息的持續增加,各種誘惑越來越多,對事情的專注程度越來越低,深入思考的機會也越來越少,動手操作的機會也在持續減少,學習能力并沒有得到增強。
(三)農村教學點學生信息技術能力不足或信息濫用問題
課題組發現,在我國中西部地區一些農村教學點,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局面:一方面,不少農村教學點學生因為家庭貧窮,居住環境閉塞,根本沒有經濟能力去購買智能手機、iPad等先進的移動設備,也沒有任何條件去接觸移動互聯網等,他們的信息技術能力嚴重不足,難以利用家校通、智能手機等先進移動設備進行學習和交流;另一方面,部分農村教學點學生由于父母長期在外打工,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去購買移動手機等先進移動設備,加上外出打工的父母管教少,部分農村教學點學生接觸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多,網絡的一些負面影響也在青少年群體中逐漸顯現出來:過度迷戀網絡游戲、沉迷于網絡聊天和視頻對話、瀏覽色情網站……由于信息技術濫用和泛濫導致部分農村教學點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進而直接影響他們的全面發展。
因為授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知識非常有限,教學質量難以保證,農村教學點成為發展中國家教育中最薄弱的環節
有些發展中國家并沒有做到因時制宜和因地制宜,盲目使用一些信息技術手段,在中國,同樣面臨信息技術濫用的問題
在目前的經濟條件下,我們不主張大面積投入巨額的資金,而更多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信息技術,來提升教育質量和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縮小教育差距,對于促進教育機會均等,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到21世紀初,一些發展中國家在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縮小教育差距,取得了不少成功經驗,也有許多失敗的教訓。
華中師范大學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充分吸取發展中國家利用信息技術縮小教育差距的經驗和教訓,在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崇陽縣、來鳳縣、恩施市和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等地建立了10余個實驗區,希望通過信息化助推農村教學點復興,補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短板”,促進教育機會均等,提升教育質量和有效實現教育公平。
發展中國家濫用信息技術的后果
由于經濟落后、地理位置偏遠等原因,依托農村教學點開展教學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特別是非洲、南美和亞洲的經濟欠發達國家或地區。因為授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知識非常有限,教學質量難以保證,農村教學點成為發展中國家教育中最薄弱的環節。
為了應對這一嚴峻挑戰,廣大發展中國家嘗試使用信息技術縮小教育差距并提升教學質量。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一些發展中國家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特點,先后采用了無線電廣播、幻燈機、教育電視、移動電話、移動衛星車等信息技術手段。這些手段對于發展中國家縮小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質量提升,有效實現教育公平,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有些發展中國家并沒有做到因時制宜和因地制宜,盲目使用一些信息技術手段,例如,在電力供應不足、硬件設施短缺以及教育軟件不達標的地區使用教育電視,導致縮小教育差距的計劃流產;利用移動衛星車為偏遠地區農村教學點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支持平臺,費用昂貴且得不償失。
可見,發展中國家利用信息技術縮小教育差距的教訓深刻,也值得我們反思。
就中國而言,利用信息技術縮小教育差距,對于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質量提升,實現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例如,中國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為農村中小學配備了4401142套教學光盤播放設備,264905套衛星教學收視系統,40858萬套計算機和多媒體設備,基本覆蓋了所有農村中小學校,極大地改善了農村中小學教學條件,受益的農村中小學生達1億多人。
然而,在中國,同樣面臨信息技術濫用的問題。例如,有些農村中小學,由于缺少專職信息技術教師,衛星教學系統和多媒體等設備常年沒有使用;部分農村中小學缺乏足夠的寬帶,多媒體設備使用非常困難;不少農村中小學因為網絡費用高導致學校網絡很少使用;不少農村教學點由于缺少電力導致教學光盤設備常年閑置。有些地方為了追求時髦,要求所有農村中小學安裝超大流量的寬帶,使用電子雙板、投影儀等先進的設備。由于前期教育硬件投入很大,軟件準備卻不充分,后續的維護費用也難以承受,導致這些農村中小學的豪華設備完全是“做秀”,沒有任何適用之處。
因此,我們利用信息技術縮小教育差距時,要注意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例如,先進的教育技術設備具有超前性的特點,費用昂貴且性能不太穩定,不適合經濟落后地區農村中小學使用,如iPad、電子書包等首先在經濟發達地區推廣使用更為適宜,經濟落后地區農村中小學還是適合使用合乎本地實際的技術,例如,目前移動通訊發達,在偏遠地區農村教學點,利用手機進行家校聯系、師生溝通、教師移動教研和學生移動學習,是可行的。但過多使用手機,會分散學生注意力,甚至出現過度迷戀網絡游戲、沉迷于網絡聊天和視頻對話、瀏覽色情網站等問題。
同時,我們在利用信息技術縮小教育差距時,要注意量體裁衣、量力而行。例如,運用光盤播放、衛星接收和網絡傳輸保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利用移動技術支持農村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是合適的。但為保證一個或數個農村教學點,投入巨額資金購買移動衛星車,這對經濟尚不發達的中國來說,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在目前的經濟條件下,我們不主張大面積投入巨額的資金,而更多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信息技術,來提升教育質量和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
如何“不讓一個農村孩子掉隊”
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在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崇陽縣、來鳳縣、恩施市和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等地建立了10余個實驗區,利用信息化手段助推農村教學點復興,經過3年的艱苦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跨界協同,構建農村教學點數字學校,解決農村教學點“開不齊課,開不好課”的現實難題
在咸安實驗區內,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遵循“基于網絡,實體運作,兩級管理”的思路,建設農村教學點數字學校。它是由教育局建立和管理的具有獨立建制的虛實結合學校,實體包括所有單獨建制的各級各類中小學,同時將所有的實體學校分由N個中心學校和M(1~3)個教學點組成的若干個虛擬教學組。數字學校設有管理層、理事會及咨詢委員會,他們分別承擔管理、決策和咨詢的職責。中心學校承擔對農村教學點的直播與互動教學任務,并負責管理下轄的1~3個教學點相關工作。數字學校設有校長1名,由教育局副局長擔任,負責數字學校的全面工作。管理和服務層由數字學校校長在教育局職能部門、中心學校和農村教學點的教職工招聘或兼任。
農村教學點數字學校教學主要有三種形式,幫助農村教學點“開齊課,開好課”,具體包括:
其一,同步互動混合課堂。它將中心校的課堂教學實況同步輸送到農村教學點,并實現其與對接農村教學點課堂的互動。它主要采用中心學校“拖一、拖二、拖三”的方式,由中心校通過網絡給下轄的1~3個農村教學點提供優質的同步教學。在同步課堂上,中心學校主講教師要關注中心課堂的教學,更要關注下轄教學點的教學,不僅要和中心學校學生互動,更要通過同步網絡同教學點的學生密切交流,做到上下統一、步調一致。農村教學點教師轉換角色,與中心學校主講教師密切配合,當好同步課堂教學的助教,具體負責教學點學生課前預習、課堂秩序維護、課堂效果反饋和課后作業批改。中心學校學生和農村教學點學生要進行同步互動,共同學習。
其二,同步互動專遞課堂。它是城鎮中心校的優秀教師專門面向農村教學點開展教學,并實現主講教師與教學點學生之間的同步互動。遴選一批信息技術能力較強的優秀學科教師,采用基于信息技術環境支持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同步互動教學,主要采用信息技術優化傳統課堂教學以及利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農村教學點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其三,多媒體課堂。農村教學點數字學校引入各類公開課和優質課程教學資源,依托云平臺,充分利用各種移動學習設備,讓農村教學點的學生同樣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主要提供科學、自然、音樂、美術等學科知識,實現學生自主學習。
建設“農村教學點數字學?!?,能讓農村教學點獲得優質課程資源,通過共建共享方式,徹底解決 “開不齊課,開不好課”的現實難題。以咸安實驗區為例,目前該區農村教學點課程開足開齊率達100%,質量達標率在98%以上?!稗r村教學點數字學?!币呀浽诤笔〉某珀枴眸P、恩施等地積極推廣,正在向四川、河南等地進一步擴展,讓更多農村教學點的孩子和城鎮的孩子一樣享受到優質的課程資源,不讓一個農村孩子掉隊。
(二)持續發展,開展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滿足農村教學點信息化教學的需要
針對農村教學點師資年齡偏大、信息化教學能力不足等問題,我們大力開展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主要有:
其一,中心學校主講教師培訓。主要由協同中心培訓專家講解培訓內容,并布置培訓作業,然后將中心學校主講教師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研究生助教來協助他們完成培訓作業,研究生助教從每個小組中發現優秀的教師和教學設計作品,讓這些優秀教師培訓結束時展示優秀作品,專家進行現場點評分析。
其二,農村教學點教師全員培訓。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校本培訓,由中心研究生助教團隊分成若干個小組去培訓點進行為期一周的培訓,培訓的內容是如何配合中心學校主講教師完成教學,如何督促和批改農村教學點學生的作業,根據農村教學點教師的技術水平、接受能力適當調整培訓的內容和進度,中心學校主講教師也為他們答疑解惑。
我們連續3年開展的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整體效果較好,其中有30%的教師達到優秀水平,50%的教師達到良好水平,僅10%的教師因基礎較差沒有完全掌握培訓的內容。通過連續三輪的培訓,中心學校主講教師和農村教學點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均得到顯著提升。目前大部分農村教學點教師已掌握如何配合中心學校主講教師進行輔助教學,如何利用家校通和智能手機等加強和學生家長溝通。
(三)牽手共進,建立“親子橋”和“家校通”系統,加強留守兒童和家長的溝通,彌補情感的缺失和保證生命安全
針對農村教學點留守兒童情感缺失的問題,我們同當地電信部門密切合作,在農村教學點免費安裝寬帶,通過信息手段建立“親子橋”牽手計劃,每周安排兩到三次固定時間,和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視頻通話。通過“親子橋”,外出務工父母可以定期和農村教學點留守兒童保持聯系,通過可視化手段有效消除距離感,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成長中的困難。同時,針對農村教學點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建立“家校通”系統,實現家庭與學校的全面、快捷、實時溝通,保證了他們的安全。實施“城鄉學生牽手”計劃,互助互學,增進城鄉學生的相互了解,豐富城鄉學生的學習與生活。
完善相關政策,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助推農村教學點復興
經過3年的艱苦探索,我們實驗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不少問題:農村教學點信息化投入短缺,農村教學點信息化教學效果不佳,農村教學點學生信息技術能力不足或信息技術濫用,等等。針對這些突出的問題,結合發展中國家利用信息技術縮小教育差距的經驗和教訓,我們建議:
1.建立政府主導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保證農村教學點擁有充足的信息化資金
我們要建立政府主導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要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建立穩定的經費投入增長機制。中央政府設立農村教育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主要解決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省級政府設立農村教學點信息化專項資金,著重解決農村教學點教師和學生的移動設備問題,還可以通過企業聯合捐助或價格折扣的方式解決部分資金缺口;縣級政府在農村中小學經費中設立專項資金,著重解決中心學校主講教師補貼和農村教學點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問題。鄉鎮中心學校在進行教師績效工資分配時,對中心學校主講教師給予適當的傾斜,提高他們工作的積極性。鼓勵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企業實行折扣優惠政策,對農村教學點的網絡費用進行適當減免。對提供教育資源的軟件供應商要實行積極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他們為農村教學點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
2.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創新信息化教學方式,保證農村教學點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國家應加大數字資源建設力度,擴大優質免費數字資源的覆蓋面,為農村教學點提供更多的優質數字資源。同時,創新課堂組織方式,例如,適當采取輪流坐莊的形式,將中心學校主講課堂的學生有計劃地進行輪換,讓中心學校的學生和農村教學點的學生輪流在中心學校上課,沒有輪到的中心學校學生則分散到下轄的兩到三個教學點上課?;蛘撸m當采取混合教學的形式,將中心學校的部分學生和下轄的農村教學點的學生進行適當輪換,既可以加強兩校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還可以兼顧兩校的教學,實現合作共贏。
3.加強對農村教學點學生信息化管理,促進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一方面,我們要加大對農村教學點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力度,建議縣教育局設立專項資金,以中心學校為單位,對農村教學點學生進行信息素養的專門培訓;另一方面,我們要為農村教學點學生專門設立健康的網站,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不良信息進行過濾,選擇性地開放一些網址,用正確、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引導農村教學點學生積極向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青年報 2016年06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