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六產業概念的提出和發展
六次產業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日本。日本提出發展“六次產業”的初衷,是為了將更多的增值收益保留在農業,促進農戶收入提高。日本農協綜合研究所所長今村奈良臣認為,要提高農民的收入必須采取產業鏈整合的方式。1994年他首先提出農業“六次產業”的概念,認為農業不僅是農畜產品生產,還包括與農業相關聯的第二產業(農畜產品加工和食品制造)和第三產業(流通、銷售、信息服務和農業旅游),即六次產業:第一產業X第二產業X第三產業。只有各產業間的合作、聯合與整合,才能獲得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效益的倍增。這個是六次產業理論的雛形。
理論已經發展到今天,依然還有許多經濟學專家這樣解讀第六產業:1+2+3=6, 1*2*3=6,認為這種簡單的疊加就是第六產業。甚至多位“985”高校的專家和教授都會這樣講,其實對六產的這種解讀是過時的,也是庸俗的,實踐起來是有害的。
二、什么是真正的六次產業?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六次產業呢?筆者有幸于2015年8月、2016年6月兩次在北京現場聆聽科技部副部長、復旦大學一級教授、北京大學教授張來武博士關于六次產業劃分的專題講座,耳目一新、受益良多。張來武副部長是北京大學數學系的博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的博士。不僅是個雙博士,還是全國鳳毛麟角的經濟學家兼數學家,是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的主要創造者和六次產業理論的重要發起人。
要認識六次產業劃分,必須先了解“楊凌共識”。“楊凌共識”是理解六次產業劃分理論的一個重要基礎。為研討中國社會和三農發展的出路,2015年中國39家知名高校,在楊凌成立了一個新農村研究院發展創新聯盟,起草了一個《楊凌共識》,致力于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第六產業,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協同打造新創天地。創新中國特色的農業科技大學推廣模式和政產學研用合作模式,系統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開創創新驅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途徑,這就是“楊凌共識”的宗旨。張來武教授是《楊凌共識》的主要起草人。《楊凌共識》從某種意義上是中國73萬科技特派員創造的共識,是楊凌改編歷史創造的經驗的共識,是全國創新聯盟,園區戰略聯盟積累的共識,是39家大學校長提煉出來的共識。這個共識的特點在于:突破性地提出了六次產業劃分,明確提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模式,這個共識是科技特派員十多年的創業的經驗和經濟學理論突破的結晶。
傳統的經濟學三產劃分,一般認為農業是第一產業,工業是第二產業,服務業是第三產業。這個三產劃分是有其局限性的,因為它把農村跟城市劃分成二元結構,農業也就是一產它基本不賺錢(如果沒有政府補貼或者項目支持,很難做起來也更難做下去),二產、三產是受益產業。這種劃分理論,造成中國和全世界城鄉二元結構:中國的廣大農村和城市差距大,美國和日本的職業農民盡管收入可以超過城市一般“精英”,依然存在事實上的社會心理歧視現象。中國的改革開放走了三十多年,經濟學理論按照三產劃分作指導,經濟增長上倚重于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凈出口。三家馬車拉中國經濟,越來越吃力,越搞越糟糕,可以說就是因為理論的桎梏所致。可見時至今日,三次產業劃分理論已經成為一個落后的經濟學理論,成為今日社會經濟的危機的一個理論指導痼疾所在。
一種理論時過境遷,自然只能被批判。但是永遠不能用批判解決問題,方法才能夠達成目的。
六次產業劃分重要的本質是一、二、三產的融合,就是說這個第六產不是簡單的一產、二產相加,也不是打成粉混合在一起。如果僅僅是一產、二產、三產簡單相加或者相乘巧合等于六,不是第六產。國內某IT巨頭和通訊巨頭**集團和**公司都在做一二三產“融合”,雖然他們號稱在做“六產”,但是只是形式上的一、二、三產疊加,并沒有真正融合。因為它們有巨額的主營業務利潤支撐,燒得起錢,他們這種形式上的“融合”才可以搞下去。如果一般的農業經營者這樣搞下去,必然是死路一條。
六次產業劃分,不是一二三產的“拼盤”,因為拼盤里面的東西不產生新的利潤。里面的黃瓜條、圣女果、毛豆、豆腐干、花生米,并沒有因為拼盤了就產生一個新功能,拼盤的標價并不高于一個個分散的小碟——拼盤的身價并沒有顯著的提高。如果您是一名經營者,搞簡單的三產疊加,扣除行業本身的利潤,您的利潤幾乎為零——這就是三產簡單疊加的后果。
因此,毫不客氣地說,用三次產業手段和思維搞六產,只有死路一條!
六次產業,不但是要在三產的基礎上產生額外的新利潤的,而且其新利潤甚至要高出一二三產原有的利潤之和。比如波音飛機,零部件在全球生產,如果只是簡單的拼盤,把引擎、玻璃、座椅、機殼、甚至一顆顆螺絲釘的利潤都給了供貨商,那么波音公司總部憑什么獲得利潤呢?波音公司的存在,就是因為它是在對人的精神需求不斷深入挖掘的基礎上進行組合,在融合引擎、玻璃、座椅、機殼、甚至一顆顆螺絲釘這些個零部件的同時,新的功能和人們的精神需求滿足點出現了,新的功能和效用產生了新的利潤。波音飛機這個融合的產品,其利潤的存在基礎是其新的價值,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一個個部件或者零件所具備的了。某型號蘋果手機也是如此,中國完成所有組裝,留在國內的凈利潤6美元,而喬布斯創立的公司則獲得120美元的利潤,反差非常顯著。
所以系統經營理念相當重要。好的產品并不是一點點商品或者服務,當您抓住了人們的精神需求,有系統經營的理念時,您所在產業的力量才會加強,才可能獲取超額利潤。
三、第六產業的劃分
六次產業劃分,大致如下:
1、農業(農林牧漁) :第一產業
2、制造業:第二產業
3、服務業(觀光旅游、農家樂等等):第三產業
4、互聯網+:第四產業
5、文化創意+第五產業
6、在一二三產融合的基礎上(當然要借鑒互聯網+、文化創業等等),形成第六產業。
一切與互聯網+相關的產業都屬于第四產業,它使得商品(包含服務)的邊際成本趨于零,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的利潤率。而最近廣為報道的阿爾法圍棋(AlphaGo),則屬于人工智能范疇,屬于第五產業。從大數據中尋找規律并善于通過強化學習提高自己,是當今時代成功致勝的捷徑,因為人工智能遠勝于人腦,它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和規律的分析能力是人腦無法企及的。α電腦戰勝人類是永久的,這種戰勝的差距還將一天天擴大,人工智能必然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三產融合的精妙之處是在于互聯網+的零邊際成本優勢,在于很多第四產業拉動了你的電商、拉動了你的物聯網,拉動了你的質量、拉動了你的知識記錄等等,拉入東西很多。還有第五產幫助你積極的謀劃,你的品牌,謀劃了你精神需求轉化成市場定價等等
四、第六產業基地的6個標準
目前,六次產業基地的建設也是一個比較時髦紅火的項目,有許多市、縣、區為此奔波,以為還是傳統的項目:只要書記、市長、縣長親自掛帥,跑步進京,精誠所至就可以成功。其實用傳統的官本位思想去指導建立六次產業基地,其出發點已經就落后了,是錯誤的。
六次產業基地應該同時滿足六個標準(六項標準之間是“和”的關系,不是“或”的關系):一是歸屬一個國家級的科技園區,這樣可以最大的降低地方政府朝令夕改的政策風險,享受到相關的優惠政策;二是因為需要投資,為保障經營者權益,所以土地必須確權,明確歸經營者所有而非園區或者政府所有;三是建設主體必須是企業(聯盟)而非政府或者事業單位;四是建設主體必須承認第三方檢測誠信聯盟,保障產品的安全,這個聯盟的權威性(檢測結論和約束力)得到國際廣為認可。“依法”進行的現有質檢結論不具備舉世公認的公信力和足夠的權威性;五是基于互聯網+的電商,這個電商不是隨欲而為的電商,必須是建立在前面第四條基礎之上的——也就是安全檢測基礎之上的電商,是品質有保障的電商;第六就是品牌價值的選育,要么選擇世界級的大品牌跟你合作做,要么你自己要選擇自己那個品牌培育起來,品牌選育的關鍵考慮因素有兩點:一是六次產業基地要有中長期的升值空間,值得投入,二是在可接受的時間內(一般5-10年內),可以產生穩定的現金流,不要讓投資人覺得遙遙無期。
同時符合以上六項標準的三產融合,才是真正的融合,否則只是形式主義。
五、第六產業基地要想做起來的三個步驟:
1、必須有一個好的投資方案,引起投資人的興趣并注入資金。投資方案讓人滿意了,你自然不缺錢,有人給你錢,你這個項目才能夠登堂入室。
2、必須有一個好的制度,把六次產業中一、二、三產融合的這個投資經營模式確定下來。因為六產要融入一二三產,方案中給你設計了好幾個企業、設計了好幾家共同做。如果一開始不把利益分配做好,不把一個模式談好,以后會產生利益糾紛,六產一定做不起來。
3、必須對項目和品牌做重新設計。原來有的項目,可能因為技術水平不高,市場力量不強,或者是說你這個品牌不怎么亮,設計得不是很好。需要重新設計和規劃。新的項目設計和規劃過程中,還要針對各個項目的輕重緩急,和對整個基地建設的拉動程度,進行新的定位和排序。
綜上所述:六次產業的基礎是三產、互聯網是工具、智慧和創意是靈魂,精準定位是其關鍵,優勢項目產業聯盟是主要途徑。六次產業理論,是要在瞅準項目,誠信經營、做好做精三產的基礎上,借助互聯網+的魔力,從尊重人、不斷發掘和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出發,集成人腦和人工智能的智慧和創意,打造一個全新的產業,促進社會進步、人的素質全面提升和社會治理更上一個新臺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大農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