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李秀梅等:農民進城買房給城鎮化帶來什么影響

[ 作者:李秀梅?閻聚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02 錄入:王惠敏 ]

摘要:通過深入調查,發現 “剩男”們為改變在婚姻中的不利地位,形成了以購房為手段、以實現婚姻為目的向城鎮大量移民的“新移民”現象。應合理引導婚姻移民與實現“人的城鎮化”的良性互動,通過政府與進城農民、城市與農村的互動,實現由“轉移人”到“提升人”的轉變,變被動城鎮化過程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過程。

關鍵詞:河北農村  城鎮化  新婚姻移民  良性互動  

近幾年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眾多農村青壯年涌向城鎮,不僅給已婚家庭的穩定性帶來巨大沖擊,還造成了農村適齡男青年成婚難的窘迫。這一現象在河北農村尤為普遍。據此,本課題以此類現象較為突出的冀東、冀南等地隨機選擇了若干個自然村的男性青年進行問卷調查。在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后發現,上述地區不少“剩男”為改變自己在婚姻中的劣勢地位,開始不顧家庭經濟承受能力,通過在縣城購房來達到實現婚姻的目的。這種以購房為手段、以實現婚姻為目的向城鎮大量移民的“新移民”現象及其對推動河北城鎮化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河北省農村婚姻移民現象的產生原因及其表現

《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指出:未婚男性多集中在農村地區,且分布在各個年齡組。這份報告表明,農村性別比例的嚴重失衡使得適齡男青年成婚難已成不爭的事實。而河北省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的農業大省,這種現象尤為普遍。

本課題對710份有效問卷的分析顯示,被調查對象年齡在25~35歲之間的占97%,其中單身和準備結婚這兩項所占人數達44.6%;高達74.1%的人認為男性比女性難成婚,其原因主要是農村男女比例嚴重失調。調查結果還顯示,由于越來越多出生人口進入適婚年齡,河北農村未婚大齡男青年也呈上升態勢。究其原因,一方面與我國重男輕女傳統觀念的影響和長期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農村人口流動明顯增加,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尤其是在河北的一些偏遠農村,越來越多的女青年涌向經濟發達的縣城甚至外省打工,使其人際交往范圍擴大,同時也拓寬了她們選擇婚姻的空間,并由此造成她們所在家鄉原本有限的婚姻資源大量外流。

此外,調查發現,由于有些地方婚齡人口性別比嚴重失調,造成索要巨額彩禮、買賣婚姻的風氣日益盛行,甚至出現“越是貧困偏遠的農村,女孩子越是有外嫁的沖動,對男方要求條件越高”①的現象。不少女性把男性是否有能力在縣城買房作為成婚的必備條件,從而使得男性尤其是經濟落后地區的男性成婚的壓力越來越大,成婚所付出的經濟成本也日漸增長。

調查顯示,有28.2%的男性認為生活壓力大、沒錢是未能成婚的主要原因;47.2%的人認為“在城里沒車沒房,女孩子不愿意”是未成婚的主要原因。兩項加在一起可以看出,由于物質方面原因而不能成婚者占了絕大多數,而選擇缺乏志同道合等非物質原因者則是少數。高達57.9%的男性都認同在縣城有房是結婚的必備條件。在調查中還發現,除縣城有房的必備條件外,女方對較大數額彩禮的索要現象在當下河北許多農村地區也很普遍,并已形成相互攀比之風。處于婚姻市場劣勢的適齡男性不得不通過在縣城購房以擺脫婚姻困境,由此形成新的“婚姻移民”。

“婚姻移民”對推進河北城鎮化發展所造成的影響

河北省城鎮化背景下男性婚姻移民呈迅速上升態勢。男性通過婚姻移民來改變自己在婚姻市場上所處的被動地位,以達到實現婚姻的目的。以河北農民現有的收入水平,很多人在縣城買婚房實屬不得已而為之,所承受的經濟壓力非常巨大。調查表明,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的家庭占65.5%,其中,調查對象本人的年收入在1~5萬元的占68%,而且來自打工所得收入占家庭收入的65%。現在河北省縣城房價在3000~5000元的占60%以上,購房支出在10~50萬元的占58%,其中來自父母積蓄的占40%,而父母年收入1~3萬元的占44%。為了買房,有的花光了父母畢生積蓄,也有的在耗盡父母積蓄后尚需舉債,還有甚者因此債臺高筑,加劇了脫貧又返貧的現象。更重要的是,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這些被動的“婚姻移民”在成婚后仍有四分之一與父母同住,還有近三分之一在城鄉間往返遷居。這種游走于城鄉間的生活,使他們陷入既融不進城市、又回不了鄉村的尷尬境地。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近幾年來,農村適齡男青年為了解決成婚難問題,進城買房的人越來越多,從而使縣城規模迅速擴大,人口快速增長,當地城鎮化步伐大大加快。調查結果也表明,雖有近半數被調查者尚未在縣城買房,但已買和準備買的兩項加在一起也占到了一半左右,可見新婚姻移民已經成為河北農村城鎮化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一是這種城鎮化的發生地一般屬于相對偏僻、落后地區;二是城鎮化的主體是因實現婚配而被迫向城鎮遷移的外延擴張型的“城鎮化”,與以工業化和城鎮來吸納農村人口為前提的內涵漸進式的城鎮化有本質區別。這種特殊形式的城鎮化,必然會給農村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的有序推進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

從農村社會的發展來看,首先,這種婚姻移民成本必然給這些家庭帶來難以承受的經濟壓力,這其實是一種以農村的更加貧困為代價的城鎮化。其次,這種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農業勞動力大量外流現象,讓許多村莊已經出現“空心化”、“老齡化”趨勢,現在“婚姻移民”的出現,使得這一趨勢更進一步加劇,其結果必然造成農村經濟的凋敝及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凄涼。大批農村年輕勞動力外流,也意味著農村發展主體的流失。如果失去了青年人的參與,農村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必然受阻,由此加劇城鄉發展的不平衡性。再次,參與這種特殊形式城鎮化的主體的被迫性也會傷害到他們對城鎮化建設的積極性,甚至給農村社會生活的穩定帶來隱患。

從城鎮化的推進來看,河北的城鎮化率持續低于全國水平。如前所述,新婚姻移民一般多發生于河北省偏僻的欠發達地區,而這些地區城鎮的工業化水平一般也都比較低,很難在短時期內對大量涌入城鎮的婚姻移民在就業、醫療、養老、教育等方面提供平等的市民待遇。同時,作為婚姻移民中的不少人由于在知識結構、技術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其在就業、生活方式以及觀念等方面都缺乏融入城鎮的準備。當他們倉促進城后,在既沒有賴以生存的穩定職業、也缺乏歸屬感,而城鎮又無力完全接納的情況下,他們只能游走于城里和村里之間,處于不徹底的市民化狀態。城鎮化的發展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城市空間擴張和城市人口數量擴大的問題,如果在城鎮化進程中,不能為那些通過婚姻移民進入城市的人提供作為市民應該享受的各類公共服務,不能使其平等地享有城市戶籍人口所享有的收入水平、消費模式,不能使他們盡快融入城市成為真正的市民,那么,這樣的城鎮化只能是一種不全面的城鎮化。因此,推進城鎮化必須保證人的流動與權利及福利的同步流動,否則就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進而阻礙城鎮化的真正實現。

實現“婚姻移民”與 “人的城鎮化”的良性互動

城鎮化作為一個綜合性概念,是一個以人為中心、以產業為驅動、實現人口生產要素向城鎮集中并形成規模經濟,進而影響地域空間結構演變的完整過程。以婚姻移民為特征的城鎮化雖然解決了這部分進城農民在居住方面的問題,但沒有使其在生產方式、生活狀態、行為習慣等方面實現由“鄉村”到“城鎮”的根本轉變;同時,這種由農民自己負擔進城成本,并在某種程度上導致農村貧困化加劇為代價的城鎮化,給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城鎮化的本質是“人的城鎮化”,解決好人的問題是推進城鎮化的關鍵。因此,能否引導新婚姻移民現象與實現“人的城鎮化”之間形成良性互動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通過政府與進城農民的互動,實現由“轉移人”到“提升人”的轉變。從政府方面來看,首先要保證婚姻移民在法律層面上的平等權,即通過法律保證他們在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享受到與城市居民一樣的待遇和相應的公共服務,真正破除以戶籍制為藩籬的各種界限和身份等級,才能使中國社會從一個傳統社會進入現代社會,這是實現“人的城鎮化”的關鍵所在。同時還要積極為進城農民盡快融入城市創造條件,諸如安排就業、技能培訓等,城市社區和用工單位也要與婚姻移民建立密切的互動聯系,使他們能夠在城市享受到完整的家庭生活、精神生活和娛樂生活,盡量避免被城市生活邊緣化。這些舉措無疑是對政府治理能力的一個重要考量。

從婚姻移民來說,雖然進城是出于無奈的被動選擇,可一旦進了城就應該盡快適應現代城市文明生活,成為真正的市民。“實現從‘村’到‘城’的轉變,具備相應的‘市民化能力’而融入城鎮,最終實現從‘農村人’到‘城鎮人’的轉變”②。對婚姻移民來說,要實現這一融入,首先要有穩定的職業和固定的收入,這是在城市得以常住生存的重要基礎條件,也是實現市民化的重要方面。婚姻移民要想獲得在城市常住生存的經濟條件,就必須充分認識提升自身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自覺主動地借助政府搭建的職業培訓和就業指導等平臺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在城鎮的就業能力、競爭能力和生存發展能力,盡快形成融入城市所需的人力資本。其次,要超越原有以親緣、血緣、地緣為主的農村傳統型社會關系,盡快實現社會關系的重建,這是融入城市并最終完成由農民到市民這一轉化的關鍵。婚姻移民應主動利用居住地的社區和已獲得的職業崗位,擴大與市民的交往范圍,加強與城市社會的交流互動,不斷提升自身在城市社會構建現代型社會關系的能力,通過城市中的社會資源推動自身發展。再次,要開闊眼界,在價值觀、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進行相應調整,這是縮小城鄉之間差距、消除因心理和思維觀念上的不同而造成的城市原住居民對進城農民歧視和偏見的必要條件,也是婚姻移民克服自卑、逃避、甚至抗拒等消極心理,主動融入城市并獲得城市接納和認可的重要保證。

第二,城市與農村的互動,推進城鄉一體發展。從河北省的具體情況來看,由于縣域綜合經濟實力偏弱,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短時期內很難在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給涌入城市的婚姻移民提供相應的市民待遇,從而對城鎮的接納能力造成了新的壓力,也給城鄉社會的穩定帶來隱患。同時,城鎮化的結果并不意味著農村的消失,即使我國城鎮化水平達到70%,仍然有數億人口生活在農村。但由于農業勞動力大量外流對傳統農業生產方式造成的嚴重沖擊,使農業、農村的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城鎮化所要求的城鎮人口所占比重的提高,一定是以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為基礎的,沒有農業的現代化,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二者是相互協調、不可分離的整體。因此,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必須實現城市與農村的互動,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首先,應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縣一級社會保障制度及相關配套的體制機制建設,盡可能將農村婚姻移民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制之中,使其早日享有平等的市民權利;借助京津冀一體化的難得機遇,利用地緣優勢,精心規劃城鎮布局和產業布局,不斷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使城鎮人口的增長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以縣城為中心、傳統集鎮為依托,形成新的經濟輻射圈,探索為減緩中心城市人口激增所帶來的壓力和降低農村轉移人口的生活成本新路徑。其次,要重視遷出地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通過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應對農業面臨后繼乏人的危險。其具體方法:一是建立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盤活農民資產收入,讓土地真正成為農民生產和生活最有保障的資本和資產;二是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并引導他們通過土地流轉,將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實現土地的規模化經營,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進而提高農業產業的利潤水平;三是實現城鄉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城鄉居民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能享有同等的教育、醫療、社保、就業保障,讓城鄉之間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使城市和農村協調發展、共同促進。

作者分別為河北中醫學院社科部副教授,河北中醫學院社科部教授

【注:本文為2015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城鎮化進程中的河北農村青年成婚難問題研究”(項目編號:HB15SH030)成果】

注釋:略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論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午夜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制服中文字幕资源第十页 | 日本午夜久久精品福利 | 思思99热九九在线播放 | 亚洲怡红院久久精品综合 |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