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農村改革: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的典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將尊重農民首創精神與科學設計農村改革路線圖、系統構架國家的整體發展格局結合起來,在總結摸著石頭過河的寶貴經驗基礎上,整體上勾畫了包括中國農村改革在內的全方位系統性改革的思維、思路、具體路線圖和精神圖譜,創造了一個個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的成功范例,極大地改變了中國農村乃至整個中國的面貌。
大包干與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源于中國農民大膽摸索大膽創造。1978年底,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摸索出包田到戶的經驗,18戶農民冒險召開會議帶頭實行“大包干”,當時有一首順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是激發億萬農民積極性、解放農村生產力的重要探索,并由此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的成功范例。鄧小平說過:“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的,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習近平認為小崗村農民“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志。”
農民自發選舉與村民自治制度。以民主選舉為核心的基層民主自治也是發端于農村,源于農民的偉大創造。這種草根民主實踐最早可追溯到上個世紀40年代延安的“豆選法”,農民用向村長、鄉長后面的粗瓷海碗投豆子的投票方式,演繹著最鮮活最真實的草根民主。農民自發選舉與分田到戶后中國農村如何解決治理真空、如何實現基層民眾真正當家作主這一重大現實問題直接相關。1979年廣西合寨農民自發地將田地分到農戶后,原來的生產隊成了空架子,新的社會矛盾不斷涌現。1980年1月,原合寨生產大隊的一個自然村(生產隊)——果地屯,召開了由全村143戶中有85戶代表參加的全屯戶主會議,民主選舉村里負責人,成為有正式史料記載的村民直接選舉村干部之始。韋煥能全票當選為村民委員會主任,同時制定了“村規民約”,實行民主選舉、民主管理。合寨被稱為中國“村民自治”的發源地、“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中國第一個村民自治組織——果地村委會誕生后,中共河池地委、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全國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政部等派出工作組前往該村進行專門考察,都給予了充分肯定。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漢斌說:“廣西這個地方(合寨村)成立了村民委員會,彭真同志認為這是很重要的創造,所以在起草(1982年)憲法的時候,在人大和地方政府部分最后加了這一條,寫進了憲法。”廣西合寨村的民主選舉成為我國確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一基本國家制度的發軔點。
農村個體戶與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工業化時代“無農不穩,無工不富”是基本定律。通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釋放了農業生產的活力之后,如何更好更快地富裕起來,農民力圖通過自身的努力奮斗來獲得工業利潤和分享工業文明,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農民開始做個體戶、辦鄉鎮企業的創新沖動和創業熱情,這成為中國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農村工業經濟和小城鎮建設的重要現實源泉,也成為中國非公有制經濟大規模發展的重要邏輯起點。為扶持和引導鄉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企業法》。黨和政府支持走因地制宜發展農村工業化道路,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企業法》,以扶持、規范鄉鎮企業發展。農民搞個體、辦鄉鎮企業,辦成了大事,中國鄉鎮企業的發展堪稱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發展和成長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直至上個世紀90年代末,鄉鎮企業作為中國農村經濟和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吸納了超過1億農村剩余勞動力,并支撐起中國工業的“半壁江山”。鄧小平曾指出:“農村改革中,我們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最大收獲,就是鄉鎮企業發展起來了,異軍突起”,“那不是我們領導出的主意,而是基層農業單位和農民的創造”。鄉鎮企業飛速發展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政治的穩定和社會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為我國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村工業化道路乃至國家工業化道路轉型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
農民自發造城與基于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小城鎮建設浪潮。中國農民“七十年代造田,八十年代造廠,九十年代造城”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現實邏輯。他們一直嘗試著如何徹底地改變自己的命運,有強烈地分享現代城市文明的愿望、動力和創造力。1984年,溫州曾經的5個小漁村——龍港組合建鎮,農民采用“自理口糧進城、自建住宅落戶、自找門路就業。”建城模式,很快便有了10萬農民自理口糧、自己投資建造的“中國農民第一城”。這無疑是農民自發推動小城鎮建設的生動體現。黨和政府適時提出“鄉鎮企業的發展要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鼓勵小城鎮建設試點,很快各地小城鎮建設、村鎮建設等如火如荼展開。農民自發造城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是農村小城鎮建設的重要動力資源,也是農村剩余勞動力有效有序轉移的重要探索,是實現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鎮村工業化發展合理布局、推進鎮村第三產業的重要創新,并為中國農村的改革發展提供了方向和思路,為中國新型城鎮化道路縱深展開,為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提供了寶貴經驗和重要指南。
農地流轉、農民專業合作、農業產業化發展與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發展第三波。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立、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之后,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發展迎來了第三波。這也是農民自主探索與頂層設計相結合的產物。農民需要什么、如何真正富起來,農民自己最清楚。在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尋求生存和發展機會的背景下(2015年農民工大軍仍達2.7億多),在面對加入WTO、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新的機遇和挑戰之下,農業生產如何持續發展?農村如何建設?農村基層干部群眾摸著石頭過河,自發進行土地流轉,實施規模農業,提高土地生產效率;克服生產方式的“原子化”,加強農業生產合作,抱團取暖,建立農民經濟合作社……在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節約化、效益化、現代化方面進行了一系列艱難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效。黨和政府根據農村農業農民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鼓勵各地進行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和土地經營權“三權分離”改革試點,適時總結各地改革探索經驗,先后提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戰略部署,專門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引導土地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全國范圍實施土地確權登記頒證,開展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試點,等等,中國農村改革在深水區奮力前行,并留下了深深的印跡。此一輪正在進行農村改革,是廣大農民自主選擇、各地自主探索與頂層設計相結合的產物,為中國農村的改革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必將為中國下一步推進中國農村深層次改革及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借鑒。
我們認為,中國農村改革中將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緊密結合,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在全面深入改革的今天,無疑具有重要啟示和借鑒意義。
第一,應繼續將鼓勵農民大膽探索、充分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與黨和政府審時度勢、高屋建瓴、系統謀劃農村改革大局和全局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我們已經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和教訓,黨和政府決策完全可以更科學更理性,農村治理和整個國家治理的頂層設計會更加系統、全面、科學,但基層民眾所蘊藏的無窮無盡的創造力和智慧仍然是頂層“加工廠”最重要最基礎的原料,以及最寶貴的思想源泉和精神資源。
第二,應將農村改革中終極目的與推進方略有機結合起來。農村改革是中國改革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農民、讓農民真正分享改革開放成果、讓全體農民盡快富裕起來、更有尊嚴更加幸福,這是頂層設計的基本指導思想;而在推進農村改革過程中,應秉持相信農民、依靠農民、鼓勵農民為追求美好幸福生活而奮斗的理念和態度,以此形成中國農村改革活力持續迸發、改革一路高歌猛進這一良性大循壞的永恒的動力源泉。
第三,應將局部試驗、試錯與整體設計、全局謀劃有機結合起來。農村改革也是一個全新的事業,從來沒有任何現成的答案可以參考、沒有任何現成的模式可以借鑒,但改革進程中絕對不能犯顛覆性的錯誤,也不能犯了錯誤也不能果斷及時改正,為降低改革的風險與成本,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需要摸著石頭過河,需要大膽地闖、大膽地試,需要漸進式推進各項改革,基層改革創新、局部試驗、微觀層面試錯是深化全面改革的基礎和重要鋪墊。與此同時,黨和政府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從改革開放的大局出發,下好改革開放全國這一盤棋,與時俱進地將農村基層改革探索的創造性經驗,上升為整個中國農村改革的指南和方向,成為中國其他領域改革的指導原則和重要參考;并鼓勵各地繼續根據本地情況開展試驗,為下一輪的中國農村改革積累經驗、提供寶貴借鑒。農村基層改革體現出一定的探索性、試探性和漸進性,中國農村改革謀篇布局、整體推進無疑應在基層探索經驗和教訓總結的基礎上,體現出高超的戰略性、前瞻性和系統性。
綜上而論,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偉大創造與國家整體制度引領相輝映,誘致性制度變遷與強制性制度變遷相結合,演繹出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偉大篇章和生動劇目。可以說,中國農村改革是黨和政府尊重農民首創精神、并將民眾的智慧和創造融入國家改革發展全過程的典范。中國農村改革和發展的經驗證明和實踐表明,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是中國改革的成功鑰匙和一條基本經驗。習近平總書記今年4月到訪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小崗村并在小崗召開農村改革發展座談會,強調指出“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今天在這里重溫改革,就是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改革開放不停步,續寫新的篇章。”當前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仍須將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鼓勵農村產權配置、農業產業化發展、新農村建設模式選擇、農村基層民主有效實現、基于農民組織化基礎上的農村社區共同體建設、鄉賢回歸等經濟、政治、文化改革發展方面的大膽探索和試驗,適時將符合農民意愿、有利于農村改革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上升為國家治理和全面深化改革之頂層設計。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將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將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與加強和改進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相結合,一定會將我國農村改革及整體改革提升到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一定能為實現農村全面現代化、進而實現每一個農民每一中國人的中國夢貢獻獨到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
作者單位:湖南商學院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南商學院基層公共事務管理研究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