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羅其友等:10億畝耕地編號管理布局國家永久性糧倉

[ 作者:羅其友?周振亞?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17 錄入:19 ]

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始終是國家穩定發展的根基。創建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以下簡稱“兩區”),是落實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的重大舉措,是適應我國經濟新常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應對國際競爭的戰略性措施。

首先,要聚焦目標地塊,固化耕地空間。建立“兩區”本質上就是把種植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優勢區優質耕地相對固定下來,布局國家永久性糧倉和重要農產品核心生產基地。對劃入“兩區”的10.58億畝耕地全部地塊,進行統一編號命名,建立電子地圖和數據庫,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遙感技術建立“兩區”監測管理體系,對“兩區”耕地面積、位置、用途和權屬進行實時監測和精準化管理。同時,探索建立比永久基本農田更加嚴格的保護制度,將最稀缺、最寶貴、最優質的耕地資源優先保護起來,嚴控對“兩區”的占用。確保用途不變,控制“兩區”耕地開發強度和利用方式,有效阻止“兩區”優質耕地非農化和非糧化流失,推動形成合理的生產、生態和生活“三生”用地空間格局,促進生產布局與資源環境相匹配,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其次,要聚焦目標作物,提升耕地產能。按照糧食等剛性農產品基本消費需求,穩定聚焦發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的水稻、小麥和玉米,以及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內的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和天然橡膠,在堅決守住國家戰略性農產品供給底線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要放開8種目標作物之外的個性化、多樣化、高彈性農產品的生產,全面改善農業的供給有效性和競爭力。同時,實施“良田+良種+良法”組合戰略,系統穩定提升“兩區”目標作物產能。通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進土壤養分平衡,防止耕地退化,建設“旱能灌、澇能排、油改電、土肥沃、生態好”的高標準農田,提高“兩區”耕地的基礎地力,“藏能于地”。在此基礎上,通過引導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和社會化服務等現代生產要素優先向“兩區”8種目標作物定向聚集,“藏能于技”,加快提高目標作物生產能力,率先把“兩區”建設成為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資源環境可持續的國家戰略性農產品供給核心區,降低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防范市場風險,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

第三,要聚焦目標主體,保障耕地收益。以引導主體種植目標作物為中心進行激勵政策創設,將各種政策資源向“兩區”目標作物種植者傾斜聚焦,切實保護生產者權益,加快改變農戶種糧吃虧、糧食大縣財政窮縣的局面,切實解決“兩區”發展動力問題。要完善財政支持政策,健全“兩區”利益補償機制,逐步提高“兩區”人均財力保障水平,推進“兩區”范圍內各類資金整合統籌使用;率先在“兩區”范圍內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創新信貸支持政策,在符合條件的范圍內探索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優先在“兩區”范圍內探索農產品價格和收入保險試點,推動“兩區”農業生產災害保險全覆蓋,守護主體種糧收益最后一道防線。同時,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建立“兩區”農業生產監測體系和田間地塊具體信息檔案管理平臺,對“兩區”田間地塊目標作物的種植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實現精準監測;根據“兩區”耕地用途變化、目標作物生產情況動態監測結果,實現對優質耕地的適時高效精準監管和保護,高效落實兌現“兩區”農業激勵政策,全面降低支持對象辨識、支持條件核查、補貼面積核定等政策執行成本,增強農業激勵政策的針對性、精確性。確保政策“精準滴灌”,整體提升政府對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調控與管理水平,切實調動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和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

(作者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7年05月15日 08 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真实国产普通话对白乱子子伦视频 | 色妞亚洲欧美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 亚洲人曰屄在线视频 | 天天欢夜夜爽视频精品 | 在线的中文字幕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