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王曙光:傳統鄉村治理模式與鄉村公共生活的空間承載

[ 作者:王曙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9-21 錄入:王惠敏 ]

——在中央美術學院的演講

傳統鄉村治理有一套模式,這套模式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社會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由傳統的鄉村治理模式,又衍生出一整套鄉村公共生活的空間承載模式。這些空間承載模式,通過一些可視的、設計感很強的元素,比如說通過建筑、家具、印刷品、室內裝飾等等,來展現整個中國鄉土美學與鄉村治理哲學,來達到加強鄉村治理、推行教化的目的。所以,我們觀察傳統鄉村社會的建筑和裝飾等,這些空間設計的元素都既有審美的意趣和功能,同時又具有倫理和教化的意趣和功能,是傳統鄉村治理的有效承載者。

我們從事美術和設計工作的同志,一方面要懂得傳統鄉土社會治理的基本哲學、理念,同時也要清楚,這些哲學、理念不是空的,不是在天上飄的,而是要落實在鄉村的每一個美學元素當中,落實在每一個建筑、牌坊、家具、裝飾、雕塑里面,要深刻理解鄉村治理與鄉村空間設計之間的對應關系和內在的精神呼應關系。

我舉一個小例子,當你走進一個中國傳統家庭,來到軒敞的堂屋正廳,正中的巨大墻壁上一般上方懸掛一塊長匾,書寫四個大字,內容一般是帶有教化訓誡和吉祥祝福意味的詞語,如“永振家聲”“耕讀傳家”之類。匾額下面往往是一幅中堂畫,內容一般是山水或者其他吉祥之物,給人一種幽遠清爽和諧之感。畫兩旁應該是一副寓意深遠的對聯,來表達主人的情懷、抱負、修養或是對家族的期待,比如“萬事惟求和氣,一家共樂春風”;“傳家有道惟存厚;處事無奇但率真”之類。對聯和中堂畫下方,一般置一個桌案,桌案右邊放高高的一個瓷瓶,瓶中插四時鮮花,右邊放一面鏡子,所謂“瓶鏡瓶鏡”,就是祈福這個家庭平安寧靜吉祥如意。這些匾額、繪畫、對聯、瓶鏡,都非常樸素簡潔,但卻傳達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族理念和治家哲學,這些東西對家里的子弟會產生無形的教化熏陶作用。

中國傳統鄉村治理主要是宗族治理,宗族與宗法制度是維系中國傳統鄉土社會的一個主要的機制。比如說幻燈片上所展示的中國傳統祠堂,每一個村的大族,尤其是那些名門望族,都要搞一個祠堂,祠堂是維系宗族感情、加強宗族治理、化解族內矛盾、救濟族內貧弱的重要機構。祠堂有獎懲作用,不是虛的擺設。獎就是獎勵好的,比如說在祠堂這個空間里面,對那些令人尊敬的先賢、做出比較大的成就的先賢,要給予表彰,給他塑個像,或是畫一個像,以示尊崇。懲就是懲罰那些行為不良甚至給家族帶來壞名聲的人,這些道德敗壞之人,有可能被永久性地被逐出祠堂。所以祠堂這樣一個空間設計在古代鄉村治理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儒家文化中,祠堂是一個極為肅穆的重要場所,祭祀先賢、乃至于族內的婚、喪、壽、喜等重要事件,都在祠堂內舉行;族內的重要事務的商定與決策,也常在祠堂進行。祠堂也是族長行使族權的地方,凡族人違族規,要在祠堂接受懲戒,直至驅逐出宗祠,因此祠堂就是古代的家族法庭,有一定的執法功能;有的宗祠附設學校,也就是義學,族人子弟在祠堂內接受教育,那些貧苦的子弟可以在祠堂的義學接受免費教育。從空間設計的角度來看,祠堂一般設計得莊嚴大器,顯得開闊而隆重,廳堂的裝飾比如匾額和書畫的內容一般也都很莊嚴肅穆,各種雕飾也非常講究,大族的宗祠一般還有講究的先賢雕塑,有精美的祖宗牌位和家譜,并請人題寫堂號,比如江西的王家大祠堂“誠敬堂”。我國江南的祠堂保留得比較好,比如浙江、安徽、福建一帶。我們到福建調研,在一些地方看到保留很好的祠堂,祠堂前還立有旗桿,旗桿越多,表明這個家族越有聲望。很多祠堂還懸掛著“進士第”“大夫第”等匾額,顯示出這個家族的榮耀。所以祠堂這種空間設計元素,實際上是傳統中國人家族觀念的一個集中體現,是中國文化的集中體現。

族譜在傳統鄉村治理中是一個核心的東西,它在鄉村空間設計中占有重要地位。族譜就是記錄家族譜系和家族重大事件的書籍(有些大的家族甚至有數卷甚至十幾卷之多的家譜),當然減縮版的族譜可以做成一個條幅的樣子懸掛在廳堂之上。大概將近二十年前,我祖父給看我們王氏的族譜,竟然完全電子化的表格制作的,而且更新到我這一代人,可見族內的長輩們很用心來搜集本族的信息。我們這個族譜是從1372年(洪武四年)開始記起,到現在也有600多年了。族譜顯示一個家族的歷史感、族群的自豪感、以及為整個族群繁榮而奮斗的擔當意識與責任感。我們知道自己從何而來,知道我們這個家族數百年繁衍生息遷徙流轉的歷史。每個人看到族譜之后,心里必定都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一種責任感油然而生。族譜在鄉村的空間設計上占有重要位置,它往往是被置于這個家族建筑當中最核心的部位,最顯赫的部位,如家庭的正堂,或者是宗祠的正廳中央,直到現在,我們在北方或者南方的傳統家庭中,都會看到懸掛在中堂的簡單家譜(十代以下)。現在很多宗祠徒有其表,因為這個家族挖掘不出完整的族譜,也挖掘不出聲望卓著的先賢,這樣的宗祠顯得很空洞,對于后人的激勵作用就很差,空間上感覺很乏味。所以挖掘傳統的東西,是很重要的,目前保留的族譜,就是家族的共有財富。

宗族是古代鄉村治理、實施救濟的基本制度。我們知道傳統鄉土社會是沒有保險的,那么沒有商業保險,整個鄉土社會的救濟怎么辦呢?就是靠宗族社會來建立一個互助性的保障團體,來實現救荒救災的社會救助目的。中國的傳統社會是一個超穩定社會,為什么?我感覺主要還是中國基層的鄉土社會極其穩定。基層社會為什么穩定呢?因為這套以宗法制度為基礎的社會治理體系和救濟體系很穩定,不會出現動蕩,這是我們整個古代社會穩定的基礎。這里面主要是傳統社會建立的義莊、義田、義學和義倉(社倉)。義莊簡單來講是一個社會保障機構,大家到江南去旅游要注意,無錫和蘇州這些地方都保留了大量的義莊。最早的義莊是范仲淹建立的范氏義莊。范仲淹小時候生活比較苦,當了丞相之后,特別注意在家鄉扶貧擠弱,于是就建立了義莊,其實相當于建立了一個中國式的家族共產主義社群,一個家族命運同體。中國人以前講大同世界,這個大同世界就是從基層社會開始做起,在家族內部互助互濟,扶貧濟弱。我建議大家在無錫或者蘇州旅游的時候參觀一下那里的義莊。義田也是家族內為扶困擠弱之用而保留的族田,這就是我們中國特色的互助保險。義學就是為家族內的貧困子弟而設立的免費學校。社倉或者義倉是帶有社會保障性質的貸款機構,不過貸的是糧食,主要目的是賑濟貧民,調節余缺。最早的義倉是朱熹設立的朱子義倉,現在在福建武夷山五夫鎮還保留了一個完整的朱子義倉,我去看過。義倉拿米貸給貧苦的族人,春貸秋還,有點利息,所以我說,社倉是一個公益性的小額貸款機構。當然,現在義倉和義莊等傳統鄉村公共生活的空間承載方式已經很少見到,但是帶有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功能的鄉村公共空間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比如我在很多農村看到的村莊老年協會,還有各種帶有互助性質的合作社和協會組織,仍然帶著傳統鄉土社會的影子。

傳統鄉村社會比較重視教化。教化的一個機制就是制定鄉規民約。鄉規民約是傳統鄉村治理的法制基礎,鄉約在宋代比較流行,藍田四呂的呂氏鄉約很有名,奠定了中國鄉約的基礎。呂氏鄉約中約定族人定期聚會,有時候每月一聚,有時候每季一聚,來商討大事,來進行懲惡揚善的舉動。直到現在,如果你到我國大江南北的鄉村走走,就會發現很多村都有鄉約。因此,在現代的鄉村空間設計中,如何把古代鄉約現代化,結合我們的空間設計,把鄉約放在一個顯赫的位置來提供教化作用,值得我們思考。另外,鄉村講學也是傳統鄉村治理的重要機制,明代以來,王陽明的學生王艮等提倡鄉村講學,把儒家思想灌輸到村民中間,這種方法影響很大。實際上古代的書院等,都起到這個作用。近年來,也有很多有志之士在鄉村復興講學之風,建立書院,比如有一些朋友在山東曲阜建立了一個尼山書院,在農民之間講學,就是繼承了王艮泰州學派的方法。我們知道,梁漱溟先生是近代鄉建的代表人物,梁漱溟先生最佩服的一個人就是泰州學派的王艮,王艮的鄉村建設思想直接影響到了近代的鄉村建設。今天的鄉村教化和文化建設,實際上也可以效仿這些做法。在空間設計層面,當今的鄉村空間中,要給傳統書院、現代的小學、現代的圖書館、文化館以及名人紀念館等結合起來,發揮教化作用,也為鄉村的公共生活提供空間。這對于各位從事美術設計工作的朋友來說,有很多用武之地。現在很多鄉村設計者著重于鄉村風光的設計,但是不太注重鄉村“文化元素”的挖掘與利用,這是需要做點功課的。當代的設計家門,應該汲取古代鄉村治理的智慧,將這些傳統的元素融入現代,進行現代化的傳承與創新,與古為新,古為今用,讓傳統元素煥發出新的光彩。

(本文是作者2018年5月19日為中央美術學院國家藝術基金“新型城鎮化建設創意設計人才培養”項目全國研討班所作的演講的第三部分)

作者簡介:王曙光,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北京大學產業與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鄉村振興研究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久久 |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欧美一区 | 日本三级2020高潮 |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 亚洲国产原创AV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