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增強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 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引導好發展好
一、肯定成績,認真總結“十二五”時期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經驗
“十二五”時期,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風生水起、異彩紛呈。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超過22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4400億元,從業人員790萬,其中農民從業人員630萬,帶動550萬戶農民受益。“十二五”時期游客接待數和營業收入年均增速均超10%,整個產業呈現出“發展加快、布局優化、質量提升、領域拓展”的良好態勢,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業態、新亮點。
(一)新主體多元涌現。隨著城鄉居民休閑消費需求的增多和升級,城鄉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休閑旅游經濟呈現巨大的市場潛力,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日益受到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公眾的關注。目前,產業發展已不僅僅是農民自發的經營,而是形成了在政府統一規劃引導下,以農民為主體,社會資本熱情參與的局面,成為人才、資金、管理、信息等要素加速回流農村的重要管道,經營主體更加多元,分工分業更加精細,不少地方還催生了一批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協會、專業合作社、休閑農業聯盟等新型經營主體,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組織化、規模化程度明顯提高。
(二)新機制不斷探索。各地積極探索與農民互惠共贏的產業發展和利益分享機制,農民不僅僅是流轉土地或做打工仔,有的已通過土地、庭院、設施等資產入股的形式,以股東身份從產業發展中分享收益。廣西探索形成的農民與投資商合作經營、農民股份集資等多種利益分享機制,浙江麗水試行的民宅兩權分離、資產入股、收益共享機制,既推動了產業的發展,又提高了農民的工資性、財產性和家庭經營收入,農民從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中得到了更多的實惠。
(三)新類型多式多樣。許多地方結合當地的自然特色、區位優勢、文化底蘊、生態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習慣,以城市郊區、景區周邊、山水牧區、民族地區和傳統農區為重點,在農家樂、民俗村、休閑農園、休閑農莊等形式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形式,探索形成了高淳國際慢城、北京農業嘉年華、陜西涇渭茯茶特色小鎮等形式多樣、特色各異的新類型,開辟了產業發展的新途徑。
(四)新功能更加拓展。圍繞人們“眼看什么、胃吃什么、肺吸什么、腦學什么、手玩什么”等新的需求,拓展休閑度假、文化傳承的功能,讓市民享受青山綠水帶來的視覺愉悅,領略農耕文明帶來的心曠神怡;拓展科普教育、農事體驗的功能,讓市民近距離參與農業生產,了解鄉村民俗,融入農民生活;拓展養生養老、健身運動的功能,讓城市退休老人到鄉村居住,感受田園和農耕生活,充分享受返璞歸真的喜悅。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內涵更加豐富了。
各地的實踐證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使一些地方農區變成了景區、田園變成了公園、民房變成了客房、勞動變成了運動、產品變成了商品,農村閑置的土地利用起來了,農民閑暇的時間充實起來了,傳統的農耕文化也活躍起來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日益成為了富裕農民、提升農業、美化農村的朝陽產業。
總結“十二五”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工作,有幾點值得肯定和繼續堅持。
(一)注重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編制和實施規劃是引領產業方向、明確目標任務、促進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式。為適應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健康發展,我部專門制定了《全國休閑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區域布局和重點工作,起到了頂層設計、牽頭抓綱的作用,保證了產業發展不“亂”不“濫”。大多數省、區、市從當地實際出發,也制定了本地的“十二五”休閑農業發展規劃。吉林、山東、陜西、上海、河北、廣東、重慶、海南、青海等省區市根據“十三五”發展的新要求,已制定完成了《休閑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還聯合制定了《京津冀休閑農業一體化發展規劃》,共同引領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成為三地農業融合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注重發揮政策的支撐作用。政策是凝聚發展要素、營造發展環境、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幾年間,我部會同國土資源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支持設施農業健康發展的通知》,規范休閑農業的用地政策;特別是2015年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11部委聯合印發《關于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 大力促進休閑農業發展的通知》,在用地政策、財稅支持、拓寬融資、公共服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許多地方從當地實際出發,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臺的指導意見在土地使用、財政支持等方面,針對性強、含金量高。山東、上海等地積極聯合當地發改委等十多個部門出臺《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促進休閑農業發展的意見》,值得各地借鑒。吉林在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時,配套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市場服務體系建設,鼓勵土地承包經營權向休閑農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探索了休閑農業用地問題解決途徑。財政支持上,陜西每年從省財政專項中列支1000多萬,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省級明星村,在公共設施完善、人員培訓、宣傳推介等關鍵環節給予扶持,帶動了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開辟了支持扶持的新路子。
(三)注重發揮品牌的示范作用。典型引路、示范帶動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方法。近幾年,農業部聯合國家旅游局開展了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創建活動,我部組織進行了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發掘、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和中國美麗田園推介等活動,在全國樹立了一批標桿,培育了一批品牌,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樣本。各地結合當地實際開展省級創建活動,并不斷完善有關標準和辦法,收到了良好成效。江蘇省在農家樂集聚村示范村建設中,對農家樂聚集村有明確的定位,嚴格的“五有”建設標準和一套完整的規劃指導、管理培育和營銷推介的措施,江寧“23朵金花”已經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四川通過網絡評選推出了全省十佳精品農莊、十佳鄉村美味、十佳最美鄉村、十佳創意產品、十佳度假村落等“五個十佳”休閑農業精品。北京連續三年開展“農業嘉年華”、“鄉村休閑旅游示范鄉鎮創建活動”,使農民“學有目標”、企業“創有對照”、市民“游有品牌”。
(四)注重發揮公共服務的推動作用。公共服務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要內容。通過標準制定、運行監測、教育培訓、宣傳推介等,努力為行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近幾年,農業部發布了《休閑農業術語、符號規范》、《農家樂設施與服務規范》等4項標準,推動產業規范有序發展。成立了全國休閑農業專家委員會和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科學設置指標,穩步推進統計監測工作。編印出版了《中國休閑農業年鑒》、《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等叢書,充分展示發展成果。舉辦培訓班30多次,培訓人員5000余名,2015年首次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納入全國農牧大縣局長培訓班,不斷提升管理人員、從業人員的政策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多形式開展系列宣傳推介活動,助推農民就業增收,拉動城鄉居民休閑消費,形成報紙有文章、網絡有專題、廣播有聲音的格局。去年國慶期間和今年春節向社會推介了1000個景點、300條線路,公眾反響強烈。四川雅安市提出了“農旅+生態、互聯網、品牌、會節、金融、科技”五大行動;浙江德清縣加大政府服務,引導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主體積極拓展功能,做出了一批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金名片”。
(五)注重發揮各部門的協同作用。加強配合形成合力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我們堅持開放辦事業的理念,凝聚多方共識、匯聚各方力量,上下銜接、左右協調,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在部級層面,農業部聯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等多部門研究制定行業發展政策,出臺發展意見,合力推動產業發展。與國家旅游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引導地方農旅系統合作共事。各地也加強部門間合作協同發力。湖南、云南、四川、云南、貴州、河南等多省成立了由農業廳、旅游局等部門參加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領導協調機構,京津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工作進行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
二、認清形勢,進一步明確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目標任務
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歷了萌芽、起步,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總的來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正在發生三大變化,一是從農民的副業變成了農村的新產業,二是從市民的臨時安排變成經常性的生活方式,三是從農業部門的一般性工作變成了一項重要的任務。從今后一個時期看,產業發展勢頭仍很強勁,可以說是發展黃金期。主要表現在:
一是市場需求旺盛。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時,就會形成休閑度假的消費需求,休閑消費能力顯著增強,并呈多元化趨勢。2015年我國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未來20年,我國人均GDP水平將進一步提高,預計居民人均年休閑旅游將超過5次,全國休閑旅游市場規模將超過80億人次,呈爆發式增長態勢。特別是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優化調整,帶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實,以及2.5天彈性休假制度的實施,休閑度假會從少數人的奢侈品,發展成為大眾化、經常性消費的生活方式,休閑觀光大眾化、家庭旅游普遍化必將成為拉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快速發展的動力源泉。
二是發展基礎較好。中央堅持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城鄉要素平等交換,農村的水電路氣房和通訊等設施得到較大改善,科教文衛保等社會事業水平明顯提高,這為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各級農業部門通過加強規劃引導、研究制定政策、加大品牌培育、強化公共服務、加強宣傳推介、注重部門配合等,有力地引導和推動了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各地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作為新興產業,編制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方向,創設發展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強化公共服務創造發展條件,全國認定的254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均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定位為支柱產業、主導產業優先發展,為促進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三是國家政策鼓勵。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專門提出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并且在用地政策上,首次提出要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通過盤活農村閑置房屋、集體建設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場和水面等資產資源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并要求各地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建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合理安排。在扶持項目上,提出要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升工程,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財政貼息、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扶持方式,著力改善休閑旅游重點村的基礎服務設施。今年財政部和農業部安排12億元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示范項目,以及發改委和農業部等部門實施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百千萬”工程中,均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作為重點支持內容。國辦在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三個文件中,都強調要加強規劃引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推進鄉村精準扶貧,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部署和政策紅利,將成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新一輪發展的強大支撐。
但我們也必須看到,機遇與挑戰同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作為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還存在思想準備不足、基礎設施滯后、服務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總的看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與爆發式增長的市場需求還不相適應。越是面對火爆的市場,越是面對高漲的積極性,越是要從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長遠發展出發,加快產業提檔升級,有序發展、健康發展、持續發展,真正把農民勞動生活、農村風情風貌、農業產業特色體現出來,努力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打造成農民就業增收新的增長極。
要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引導好、發展好,十分重要的是要從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認識和把握,以增強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
——要充分認識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和產業脫貧的重要途徑。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能夠使農業生產實現物化產品和精神產品雙重增值,有效增加農業經營性收入;能夠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擴大就業容量,有效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能夠把農家庭院變成市民休閑的“農家樂園”和可住可租的旅店,有效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能夠把農業產區變成居民親近自然、享受田園風光的景區,保障農民收入“四季不斷”。特別是對貧困地區來講,更是實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貧困地區大都是未開墾的處女地、原生態地,往往生態環境良好,農產品特色明顯,民俗風情各異,古村落形式多樣,具有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這些地區,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形成產業支撐,建立幫扶機制,實現利益分享,可以走出一條產業脫貧的路子。
——要充分認識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當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仍存在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有的地方在產品品種、食宿環境、服務質量、文化展示、農事體驗等方面還難以滿足城鄉居民高質量的休閑消費需要。有的經營主體功能單一,果園只能提供采摘,農家樂只能提供食宿,農業園區只能提供科普觀光,觀光、體驗、休閑、度假、用餐、賞景相互割裂,沒有形成結構優化和業務銜接,導致游客不愿來,來了待不住。這種狀況制約了產業發展,這就需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提高供給質量,著力打造功能齊全、環境優美、體驗活動豐富、產品綠色安全、文化內涵深厚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品。另一方面加大公共服務,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
——要充分認識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涉及面廣、內涵豐富,既要打好第一產業的基礎,又要推動第二產業延長產業鏈,還要延伸第三產業的價值鏈。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很好體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理念,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有效載體之一。許多經營業主在生產優質農產品做大一產的基礎上,發展加工業做強二產,發展休閑度假、養老養生、農事體驗等做優三產,有機地把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休閑觀光服務緊密結合在一起,實現了農村三次產業的融合發展,拓展了農村的發展空間。
——要充分認識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帶動農民創業創新的重要平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資源消耗低、投資額度小、就業容量大、市場需求旺、綜合效益高,農民、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均可參與,是創業創新者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大量的休閑消費,為創新創業者提供了無窮市場。互聯網+等技術的應用,為創業創新者獲取創意信息、發布休閑產品、開展眾籌融資提供了便利條件。移動通信、高速鐵路、電子商務、在線支付等基礎條件的改善,為創業創新者提供了有力保障。一大批投身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弄潮兒,走“小、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打造了一批“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專”的休閑產品和服務,他們的成功,為農民創新創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
三、精心組織,扎實推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升工程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小崗村召開的農村改革座談會上,提出“加快農村發展,要緊緊扭住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3大任務。”并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規劃先行,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補農村短板,揚農村長處,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住田園鄉愁。”這是我們做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工作的基本遵循。
“十三五”時期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滿足居民休閑消費需求、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以激發消費活力、促進產業升級、實施產業脫貧為著力點,依托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堅持農耕文化為魂,美麗田園為韻,生態農業為基,古樸村落為形,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加強統籌規劃,強化政策創設,組織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升工程,加快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讓更多的農民參與進來,從中受益。力爭到2020年,產業規模年均增長10%以上,布局更加優化、類型更加豐富、功能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鮮明的格局基本形成,產業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高,從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成為拓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
今后一個時期,要圍繞提升產業發展質量開展工作。
第一,要圍繞優化布局,著力在豐富類型和融合聚集上實現提升。當前,農業部正聯合多個部門制定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爭取在規劃指導、發展政策、公共服務、項目扶持等方面有大的突破。正在編制的《“十三五”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也將對“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思路、總體目標、重點任務作出部署。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加強規劃引導,加快發展特色各異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品,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需求。要大力支持農民發展農家樂,鼓勵發展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為核心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聚集村,從點狀發展到片狀打造,成規模、有特色;鼓勵在適宜區域發展以拓展農業功能、傳承農耕文化為核心,兼顧度假體驗的休閑農莊;鼓勵建設具有科普、教育、示范以及傳統農耕文化展示功能的休閑農園;在符合規劃、保護環境、農民受益的前提下,引導多元投資主體發展特色民宿,因地制宜興建特色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第二,要圍繞豐富內涵,著力在文化傳承和創意設計上實現提升。農業部已經部署了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并在傳統村落保護、文化遺產發掘、文化創意設計方面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合力推進。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既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責任。地方政府和部門要落實保護責任,重視農村文化資源的保護和挖掘,強化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營場所的創意設計,推進農業與文化、科技、生態、旅游的融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文化品味。要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加強對農業文化遺產價值的研究,加強農村文化遺跡和傳統村落、傳統民居的保護,發展具有文化內涵的美麗休閑鄉村,加快鄉土民俗文化的推廣、保護和延續。
第三,要圍繞增收脫貧,著力在產業融合和利益共享上實現提升。農業部已經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了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精準脫貧指導意見,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作為產業扶貧的重點,并將分層次、有計劃地對貧困地區村干部開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專題培訓班,手把手、面對面地幫助貧困地區干部和群眾提高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能力。對資源稟賦有優勢的貧困地區,要支持農民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合作社、農家樂和小型采摘園等,帶動傳統種養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貧困地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部里將對貧困地區創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品牌以及申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給予支持,各地要把貧困地區優先上報。要探索社會資本參與貧困地區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利益分享機制,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開發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項目,著力推動精準脫貧。
第四,要圍繞提檔升級,著力在人員素質提高和設施改善上實現提升。農業部會同發改委和財政部組織實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項目,支持和帶動各地改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要采取多種方式加大支持力度,著力改善基礎服務設施,扶持建設一批功能完備、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的休閑農業專業村、休閑農業園、休閑旅游合作社,發展充實一批規劃設計、創意策劃和市場營銷人才,加大從業人員培訓,提高服務水平,實現特色農業加速發展、村容環境凈化美化和休閑服務能力同步提升。
第五,要圍繞有序發展,著力在規范管理和生態保護上實現提升。農業部將加大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標準和規范的制定和宣貫力度,并指導各地分層次制定相關標準,逐步推進管理規范化和服務標準化,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規范有序發展。各地要引導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營主體樹立開發與保護并舉的理念,在統籌考慮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的情況下,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發展道路,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協調發展。
第六,要圍繞品牌培育,著力在典型示范和氛圍營造上實現重大提升。農業部將按照點線面結合的思路,在整合優化的基礎上,重點打造“3+1+X”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品牌體系。“3”指的是在面點線上開展品牌創建和推介。在面上,繼續開展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創建,著力培育一批生態環境優、產業優勢大、發展勢頭好、示范帶動能力強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集聚區。在點上,繼續開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推介活動,在全國打造一批天藍、地綠、水凈,安居、樂業、增收的美麗休閑鄉村(鎮),培育消費新增長點,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在線上,重點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推介,吸引城鄉居民到鄉村休閑消費。“1”指的是著力培育好農業文化遺產這個品牌,繼續加大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發掘保護傳承工作,推動遺產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X”指的是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開展農業嘉年華、休閑農業特色村鎮、星級戶、精品線路、農業主題公園等形式多樣的創建與推介活動,培育地方品牌。在宣傳方面,要按照“統籌謀劃、上下聯動、均衡有序”的思路,在節假日和重要農事節慶節點,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景點宣傳推介,擴大產業的影響力。鼓勵各地舉辦特色鮮明、影響力大、公益性強的農事節慶活動。
(本文根據作者2016年5月6日在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整理而成,題目為編者所加)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2016-07-14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