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陳曉華:發揮一村一品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

[ 作者:陳曉華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9-30 錄入:實習編輯 ]

原標題:在全國一村一品產業扶貧經驗交流暨村企對接活動上的講話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關于推進一村一品產業扶貧的指示精神,總結交流各地發展一村一品推進產業扶貧的做法和經驗,共同謀劃一村一品產業扶貧工作。剛才,5個單位作了很精彩的發言,從不同層面介紹了一村一品產業扶貧的做法和經驗,很受啟發,深受鼓舞,值得各地學習借鑒。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深刻理解一村一品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和扶貧開發的攻堅撥寨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去年底,中央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會后印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對新時期脫貧攻堅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堅強決心?!稕Q定》中明確提出: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扶持建設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農業基地。大家都知道,貧困村多數地方大都具有一些特殊的資源優勢和獨特的農村風光,如果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進行利用開發,就能比較好的實現彎道超車。新形勢下,中央再次強調發展一村一品,可謂意義重大,也足見一村一品在脫貧攻堅中獨特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來,各地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大力推進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積累了寶貴經驗、涌現出了很多好典型,特別在一村一品產業扶貧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實踐和探索。

(一)發展一村一品能讓貧困地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實現錯位發展

貧困地區盡管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但大多數自然資源豐富,都有各自的有利條件和優勢,具有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的潛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欠發達地區抓發展,更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做好特色文章,實現差異競爭、錯位發展”。因此,通過發展一村一品可以讓貧困地區充分發揮自身農業資源和自然生態的比較優勢,開展差異競爭,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發展格局,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農村貧困人口增收脫貧致富。截至2015年底,全國各類專業村達到5.8萬個,專業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87元,比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16.3%;在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已發展有各類一村一品專業村1.2萬個,占全國專業村總數的21%。位于武陵山腹地的國家貧困縣——湖南省湘西州古丈縣,全縣國土面積的90%為山地,雖然土地貧瘠,但這里氣候獨特、土壤有機質含量異常豐富。為擺脫貧困,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該縣開始大力發展茶產業。目前全縣126個行政村中已發展有89個茶葉專業村,帶動1.2萬戶農戶發展茶產業,年戶均增收6000多元。當地的古丈毛尖茶,如今成了帶動農民脫貧增收并引以自豪的致富產業。

(二)發展一村一品能讓貧困地區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實現規模經營

土地分散、經營規模狹小是目前貧困地區農業發展的基本特征,同時受經濟技術發展水平低等因素影響,造成主導產業不突出,產業發展總體水平較低,資源優勢尚未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成為農村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瓶頸。通過發展一村一品,可以使貧困地區集中生產要素的投入,實行整村推進、整體開發,一村帶多村、多村連成片,推進農業生產專業化、規?;延械胤教厣蛥^域優勢的主導產業做強做大,促進產業集聚,強化脫貧攻堅的產業支撐。2015年,全國專業村種植基地面積、水產養殖面積、牲畜養殖量分別比上年增長5.9%、12.1%和3.2%;從行業布局看,從事蔬菜、水果、茶葉、花卉四大產業的專業村數量占到專業村總數54.8%,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地處川西高原的四川鹽源縣衛城鎮,在確立了以蘋果為主業的“一村一品”發展路子后,經過10多年的發展,目前全鎮90%的農戶從事蘋果種植,實現了“村村有蘋果、戶戶能致富”。全鎮蘋果種植面積已從最初不足百余畝發展到目前的6萬畝,年產量達到2.9億斤,產值5.2億元,日益壯大的蘋果產業不僅讓衛城鎮早早甩掉了貧困的帽子,還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南蘋果第一鎮”。

(三)發展一村一品能讓貧困地區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強發展活力

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就很難實現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最有特色的就是農村集體經濟,其他各國都沒有。中央對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都高度重視。受自然條件和歷史原因的影響,許多貧困村要么沒有生產企業、要么沒有創業能人,應該說,絕大部分都沒有集體經營性收入,也就是所謂的“空殼村”。通過發展一村一品,依托貧困村特有的資源優勢,進行投資開發,興建特色產業基地,有的在山區優先興建養殖基地、在林區優先興建林木基地,有的在庫區優先興建水果基地、在湖區優先興建水產品基地,推進優勢特色產業不斷集聚,從而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集體資產分三類,包括資源性資產、經營型資產和非經營型資產。對貧困地區來說,如何利用資源性資產是一個大課題。在發展產業的同時,把集體經濟壯大,利用集體荒山,搞農業的產業開發,引進社會資本,就有可能逐步壯大集體經濟。目前,全國各類一村一品專業村中,經濟總收入超億元的專業村2372個,超十億元的139個,經濟總收入過億元的專業村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北、江蘇等省,在中西部地區也涌現出了相當數量的經濟強村。西藏自治區江孜縣近年來在全縣各村(居)大力實施“一村一品”集體經濟項目,目前全縣155個村(居)中,有集體經濟項目的村(居)112個,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亮點、有發展前景的村級集體經濟,有力增強了村級組織的服務功能、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影響力,同時帶動了全縣農牧民脫貧致富。

(四)發展一村一品能讓貧困地區培養造就新型農民,激發內生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自力更生,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必毨У貐^發展說到底要靠內生動力,而發展一村一品正是提高貧困地區農民自我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通過一村一品發展,能有效激發農民的創業熱情,讓農民更好地認識當地資源優勢和發展潛能,使農民在開發特色產品過程中,學到先進的種養技能、加工技術、營銷技巧與合作理念,增強了市場經濟觀念,提高了各個方面的素質,在致富增收同時造就了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甘肅省清水縣在推進一村一品產業扶貧中,圍繞林果、畜牧、中藥材等特色產業,聚焦勞動力技能提升,組織實施了精準扶貧農民素質提升培訓工程,積極培育出了精通種養技術的“技能型”農民、外出務工的“勞務型”農民、以返鄉青年和產業大戶為主的“創業型”農民、忙時種田,閑時掙錢的“兩棲型”農民、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創新型”農民。

據我部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832個國家貧困縣的一村一品專業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943元,雖只占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8.3%,但這一比重已比上年(2014年貧困縣專業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占全國平均水平71.8%)高出6.5個百分點。通過各地的不斷實踐和探索,可以看出,發展一村一品是貧困地區開展扶貧開發、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是必然的選擇。

二、明確思路,準確把握一村一品產業扶貧面臨的形勢和要求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行動,在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扶貧后,目前我國還有5000多萬貧困人口。現在距離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不到五年時間,如何用五年的時間徹底解決這些貧困人口問題。中央提出,未來幾年要讓3000萬以上的貧困人口通過特色產業實現脫貧,重要路徑之一就是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可見,在不少地方一村一品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頭戲。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視,深入研究,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堅持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貧困地區一村一品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努力確保一村一品產業扶貧實現預期目標。

(一)牢固樹立市場引領的理念,堅持做好特色產業這篇文章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突出矛盾主要是結構性問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的質量和效益是重要任務??梢哉f,現在沒有“產不出來”的產品,只有“賣不出去”的產品。同時,我國已進入食品消費結構加快轉型升級階段,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的特征,城鄉居民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正從“吃飽吃好”向“吃得安全、吃得營養、吃得健康”快速轉變,對優質、安全、生態、特色農產品的需求快速增長。因此,推進一村一品產業扶貧一定要瞄準市場需求,變“生產導向”為“消費導向”,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新變化,在做優、做精、做特上下功夫,確保產品適銷對路。要抓好品牌建設,打造一批區域公共品牌,培育一批企業知名品牌,延長產業鏈價值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產業脫貧。實際上,現在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抓手很多,在做大做強種養業基礎上,第一精深加工,第二電商營銷,第三鄉村旅游,它不是抽象的,是具體的、可行的。所以今天發展一村一品要不斷引入新的元素,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子。

(二)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的理念,助力貧困地區實現彎道超車

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采取超常規措施,發展思路不創新不行,貧困地區發展一村一品更要強化創新意識,重點把握三個方面。一要創新貧困戶的受益方式,積極發展土地入股,鼓勵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其他相關涉農財政資金折股量化到貧困戶頭上,投入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特色產業,貧困戶既可以得到務工收入,又能拿到股金分紅,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形成穩定收入來源。二要創新資源利用方式,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把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自然資源等要素盤活起來,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并發展集體經濟。三要創新營銷模式,積極利用農產品電子商務、“互聯網+農業”等新興業態,助推一村一品發展。現階段,要積極支持貧困村發展電子商務營銷,探索推廣“一村一品一店”模式,通過互聯網克服交通瓶頸、快速連通外界,及時對接供需,實現特色產品優質優價。

(三)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國廣大貧困地區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生態良好、環境優美,它們大多處于江河上游、湖庫水系源頭、農牧交錯地帶,生態系統十分脆弱,生態地位極為重要。據專家統計,我國680個連片特困縣中有60%以上屬于限制開發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這些地區一旦生態環境被破壞就很難修復,不僅會動搖貧困地區發展的根基,更會威脅到國家生態安全。為此,一村一品產業扶貧必須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比工業、拼GDP肯定是落后很多,但講生態誰也比不過。貧困地區推進一村一品產業扶貧絕不能以犧牲綠色生態環境為代價。要用好用活這張生態綠色牌,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切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發展劣勢轉化為后發優勢,把綠色打造成最亮的名片。

三、強化措施,確保一村一品產業扶貧工作順利推進

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作出的莊嚴承諾。脫貧攻堅,既要摘“窮帽”、更要拔“窮根”,既要“輸血”、更要“造血”,既要兜底保底、更要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推動一村一品產業扶貧的根本就是要大力支持貧困地區一村一品加快發展。前不久,農業部會同九個部委,按照中央脫貧攻堅的總體部署,下發了產業脫貧的指導意見。各級農業部門一定要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大局出發,在產業脫貧中,將一村一品產業扶貧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點工作抓緊抓好。要不斷強化工作措施,為貧困地區一村一品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通過一村一品健康快速發展,讓更多的貧困人口早日走上脫貧致富道路,同步邁入小康。為實現這一目標,要努力做到“五個加強”。

(一)加強規劃引導,明確發展方向

一村一品產業扶貧一定要堅持規劃先行,各級農業部門要立足當地實際,組織編制好產業發展規劃,并與當地“十三五”規劃、脫貧攻堅規劃、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規劃等有機結合起來,統籌農林牧副漁協調發展,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山水林田湖統一保護。不同的縣鄉村,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條件,要因地制宜,綜合考慮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市場需求、生態環境等因素,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宜茶則茶、宜菜則菜、宜果則果、宜草則草、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宜游則游,適合發展什么就發展什么,進一步明晰本地一村一品發展的目標和重點,加強指導和服務。

(二)加強宣傳發動,增強發展信心

扶貧必先扶志,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一村一品產業扶貧,首先要統一思想,提高對一村一品產業扶貧理念的認識,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動力。要加大對當前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和一村一品產業扶貧的宣傳力度,特別是要廣泛宣傳通過一村一品發展實現脫貧致富的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使貧困地區干部群眾清晰地認識到,只有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堅定不移地走特色化發展道路,實現差異競爭、錯位發展,才能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只有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通了,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了,才能克服畏難情緒,及時轉變思想觀念,積極投身到特色產業發展中。

(三)加強資金整合,加大投入力度

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形成合力、效益優先”的原則,加強對現有涉農資金的整合,加大對貧困村特色產業發展的投入力度,確保有限資金發揮最大作用。要創新資金使用方式,各級財政安排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資金,可以由縣級統籌整合、打包使用,各炒一個菜、共辦一桌席。優先解決貧困村道路不暢通、農田水利設施老化、電力質量不高、信息化落后等突出問題,著力改善貧困村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其次,解決農民發展產業的啟動資金問題,支持群眾廣泛參與,擴大產業的輻射面。探索建立政府扶持引導、農民籌資投勞、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支持貧困村一村一品發展。

(四)加強主體培育,強化示范帶動

產業發展離不開龍頭帶動,一個好企業能帶動一片,貧困地區更是如此。要進一步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作用,培育壯大貧困地區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著力引導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穩定的帶動關系,向貧困戶提供全產業鏈服務,提高產業增值能力和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提高脫貧攻堅的組織化程度。依托新型經營主體開展一村一品品牌建設,提高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積極開展村企對接、村企共建等活動,推動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與農民群眾建立共榮共生、合作發展的運行機制,各地要及時總結一村一品產業扶貧的實踐探索,推廣宣傳典型模式。

(五)加強農民培訓,增強致富能力

集成利用各種資源,加大對貧困地區種養大戶、科技示范戶、返鄉創業農民、農民合作社負責人等一村一品帶頭人的培訓,增強他們發展生產、創業興業、帶頭致富的能力,帶動更多農民成為推進一村一品發展的主力軍,全面提高貧困地區農民穩定增收致富能力。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培養留得住的本地人才、鄉土專家,帶動貧困地區農民發展特色產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業部網站 2016年9月22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国产第一区 | 亚洲欧美精品无人区国产一区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一本综合五月花在线视频 | 在线高清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aⅴ久久 亚洲欧美在线六月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