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買農資非常方便,不會耽誤農活,而且種類多,選擇空間大。不僅包郵,廠家還補貼運費和搬卸費。我一口氣就買了20噸化肥,比到實體店買便宜幾萬元,還省了跑鎮上拉貨的麻煩。”周助文是江西省進賢縣的種糧大戶,今年他種的500畝地所需的化肥全部網購,電商企業直接把農資運到了他家。
目前正值春耕時節,周助文的輕松便利源自中國多家電商企業正大力布局“互聯網+農業”。以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企業旗下的農村淘寶為例,去年此時,其覆蓋范圍還非常小,而在今年已分布中國250余個縣市區,村級服務站點超過1.2萬個。
業內人士分析,互聯網與農業的結合程度不斷提升,將使農民更便捷優惠地獲取生產資料,提高生產效率;實現農業新需求與供給側有效銜接;優化生產業態,不斷提高供給水平,進而助推中國農業實現供給側改革。
在此間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今年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正在審議討論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明確指出“鼓勵互聯網企業建立產銷銜接的農業服務平臺,加快發展涉農電子商務”。
阿里巴巴農村淘寶事業部江西區經理李力說,目前農村淘寶線上已集結了包括正大財團、荷蘭皇家帝斯曼、中農化等數百家國內外知名品牌廠商,今年春耕期間預計達全國10億元農資銷售額。
“電商加速進入‘春耕’市場,使傳統的農資買賣習慣發生變化。農民購買農資更加便利,品種選購更多元化,將極大提高他們的生產效率。”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說。
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聚焦推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文件提出要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農產品進城與農資下鄉雙向流通格局。而農村電商的發展,正改善了中國農產品的供給條件,在農產品與城市消費者之間建立了一條指尖上的快速通道,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江西省瑞金市電商經營戶黃日洪在“農村e郵”網、淘寶及微店3個電商平臺上,銷售贛州臍橙、蓮子、冬筍等“原汁原味”土特產。“這些土產品都是贛州過年時必備的食品,很多在外地的老鄉都來購買,銷售額由平時的每月3萬多元驟升到5萬多元。”黃日洪興奮地說。
農村土特產在網上熱賣,得益于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2015年,中國財政部、商務部確定了200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并拿出20億專項資金,幫助這些地方建立電商孵化基地、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等。
不僅能直接購買農產品,消費者還能夠借助“網絡”直接參與“種植”過程,滿足對農產品健康、綠色的新需求。
只要點點鼠標,就能租下一塊地,成為江西省萬年縣的“地主”。當地一些生態農業公司紛紛推出互聯網私人定制農場項目,農場安裝了24小時無線監控攝像頭,全天候、無死角的監控水稻生長。“地主”可通過互聯網實時監控農耕細節,享用自家稻田種出來的原生態鮮米。
“現在‘定制農業’越來越受青睞,電子商務和物聯網產業的飛速發展則為‘定制農業’提供了更肥沃的發展土壤。互聯網私人定制農場項目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階段,也是借力電商促轉型升級的一次探索。”鄭風田說。
各地政府也在為“互聯網+農業”的發展積極搭建服務平臺,促進農業的智能管理、流通銷售及新業態的升級。比如,江西省正在建設完善農業物聯網、農業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等;上海市圍繞“互聯網+農業”工程重點打造都市農業科創中心項目也已啟動。
“‘互聯網+農業’是促進農業發展、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措施,未來政府應該繼續關注互聯網給農業帶來的變化,推動二者更好地結合,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服務。”鄭風田說。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社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