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農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不僅把飯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實現了農產品供給和需求的總量上的基本平衡。但是農業發展區域不平衡,農產品供給結構不合理,流通市場監管不嚴等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安全性高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供給不足,“舌尖上的安全”總讓人有點不放心。這種結構性矛盾,已經嚴重制約著農業的現代化進程。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新發展理念的要求,農業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要遏制經濟下行,提高農業競爭力是重要的著力點。破解農業發展難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務之急。這里,我提出幾點建議:
一是編制《優質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優化農產品供給結構。通過編制《規劃》,科學確定主要農產品供給水平,優質農產品供給標準,充分發揮各個地區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形成分工適度、布局合理、總量平衡的現代農業產業格局。
二是盤活土地資產資源,打破舊的經營模式。目前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本身是分離的,在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實現使用權占有形式的多元化。對此,很多地方進行了積極探索。如貴州六盤水市開展了“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推動包括土地股權化在內的農村資產股份化,盤活了土地資源。
三是促進農業經營主體多元化,提高農業競爭力。要打破單一的家庭聯產承包經營模式,鼓勵農民大膽離開土地,尋求新的發展道路,釋放農業發展“空間”。同時,大力培育生產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多種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場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多種新型經營方式。
四是推動城市工商資本下鄉,破解資金供給“瓶頸”。國家在推動城市工商資本下鄉問題上,不能僅僅是一般號召,關鍵要有過硬措施。比如制定出臺指導意見,鼓勵城市閑散資金下鄉經營農業;明確城市工商資本下鄉流轉土地發展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等,可以辦理經營權證,讓城市資本下鄉下得順暢、下得持久、下得安全、下得放心。
五是實行最嚴格的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確?!吧嗉馍系陌踩?。嚴格執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質量標準,大力推廣標準化種植和養殖,一律禁止生產、銷售、使用有毒有害農藥、化肥、飼料、獸藥及各種添加劑。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主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