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樂一頭連著城市居民的消費需求,一頭連著農村發展和農民的增收需求,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需要抓好的一件大事。從供給與需求關系的角度來講,發展農家樂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只有適應人們回歸自然、尋找鄉愁的消費需求,不斷改進、優化和提升供給水平,才能更好地吸引和擴大消費。而改進、優化和提升供給水平的關鍵,應當是把農味做得更加十足,以此來引人、留人、樂人。
以鄉土化增多“農”的味道。農家樂的生命力在于“農”字,就是以農村的景象吸引人,以農村的味道感召人。這在農家樂的建筑外觀方面表現尤為突出。但目前的情況是,許多農家樂建筑難以看出農村的特色,尤其是一些樓房結構的農家樂,無論是樣式、風格、色彩等,都與農村的整體環境面貌不協調。所以,應當在農村天藍、地綠、水清、花香的大背景中,強化農家樂建筑的規劃設計,在外觀上能夠展現與地域文化相吻合的風格特點,使農家樂成為點綴在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讓游客看到一種完全不同于城市的景象,收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效果。
以特色化增濃“家”的感覺。好的農家樂,應當更加體現特色化、生活化,給人一種回到家的感覺。這是農家樂的真正內涵所在。這就要求農家樂更加注重細節,在服務的形式和內容上做出特色,讓游客賓至如歸、融入其中。比如,經營場所的內部陳設,可以按照農村家庭的風格去布置,而不是城市化、賓館化、飯店化;服務人員的著裝服飾,能夠展現出一些傳統的特點,讓人感到清純自然,而不是現代時尚;菜品飲食的制作,更要精心進行設計,讓人吃出鄉愁和記憶,而不是隨處可見的同質化;還有銷售物品的包裝,也需要下一番功夫,既簡單樸實、又頗具特點,而不是可有可無。
以多樣化增強“樂”的體驗。人們的消費趨向不斷變化,農家樂也應順勢而為。過去那種“看風景、吃頓飯、打打牌”的農家樂經營模式,對游客的吸引力明顯不足,并且會出現審美疲勞,難有可持續發展的活力。如何挖掘和培育新的吸引力,應把游客的體驗需求放到重要位置,將農村的地域文化、鄉土文化、民俗文化融入旅游開發,培育特色展演、創意農業、鄉村俱樂部、鄉村民宿、健身養生、戶外運動、參與干農活等新領域、新業態、新模式,使農家樂的功能得以拓展和延伸。這樣,農家樂才能走出新的天地,實現引人、留人、樂人的超值效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蘭州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