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熱點話題 > 農業供給側

何浩:深化農業保險供給側改革助力農業現代化

[ 作者:何浩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14 錄入:王惠敏 ]

一、農業保險的發展

保險和農業實際上是一個不可分的關系,農業是一個產業,在整個行業中,生產環節、輸出環節、深加工環節,而保險首先是一個經營風險的企業,如果控制風險,保險是一個風險的轉嫁機制。保險就是大家一人拿一塊錢出來幫助其他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們最關注的還是在農業生產這塊,也就是說農業保險的受益人首先是農戶,我們的農業生產主體。

農業保險這一品種對保險人來講,是一個傳統的險種,大家都在做,但是否能夠做得起來?我們從1982年開始做商業保險,在改革開放前期商業保險是停滯的。從1982年2002年,保險公司提出了各種農業保險產品,但是沒有做起來,沒有做起來很大的原因是農業保險的風險太大,保險公司來做發揮不了效果。所以這個方面來講,發展不是很好。

到了2003年探索保險制度,2007年中央財政對省內的農作物啟動了補貼的機制,那時候到現在,農業部、財政部、保監會把農業保險不斷用創新的模式,每年花了很大的資金量,效果很好,但是效率不是很明顯。比如說我1塊錢的財政資金真正到了農戶生產經營者手上是遞減的,中間的很多環節,保險就要放大一些,通過保險機制,使這種財政支持農業的方式加以創新。

還有一個背景,我們的這種資源在建成以后,很多都是綠箱,像美國、日本、加拿大這些農業生產大國,他們的國家支持農業的手段是很健全的,保險是一種機制,不是直補,這就是把錢直接給生產者,把成本抵消了,保險是使你真正生產,生產中有災害需要補償以后保險才發揮作用。通過保險的模式,這種省份的擴張,農產品的擴張,到了2012年的時候,基本上全國的市場已經發展得很好,發展了大宗的畜牧業,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總結經驗,農業保險的經營模式在這種制度層面得到了一種承認。我們整個農業保險從2003年開始啟動,到了2007年真正落地,到2013年制度化。這幾年我們成績還是很可觀的!

我簡單介紹一下,近十年來,保費收入起到穩定增長的,保的面積也是穩步增長的。2015年的時候承保主要農作物14.48億畝,占全國播種面積的58.98%,其中,玉米、大稻、小麥三大口糧作物承保覆蓋需分別達73.56%、69.22%和57.93%。這幾年我們取得的成績還是很大的。農業保險賠款增長一直是高于保費收入增長的,像遼寧連續幾年的災害,每年是10億以上;像黑龍江,近幾年都是每年近10億的賠付,這為再生產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風險保障占農業生產總值的比重也是逐漸增長的,從2.26%增長到現在的18.35%。我們這個模式就是將農戶交他的保費,對應的鄉、縣配套一塊,省級再配套一塊,中央財政再配套一塊,整個來看,農民自繳的還是比較少的,大量的還是各級財政的支持。所以除了財政補貼的占比之外,純粹商業的占比是很小的。

農業保險產品主要保的風險還是自然風險,也就是說是農民在生產經營中間,在種植、養殖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天災,旱災、澇災、臺風造成了損失我們進行補償,我們主要是對自然風險的進行補償。但是另外,在市場風險上,我們一直在探索,這個不是我們的主流。只是現在我們也在鼓勵各地在優勢農產品上,把這個領域擴展到市場風險。實際上自然風險能夠規避了,市場風險規避了,生產者的收入也得到保障了,就是說我們農業保險實際上是這兩方面,但是我們現在取得的成績,包括前面的世界第一、第二還是在自然風險,還是屬于層面比較低的水平。即使這樣,我們整個保費規模、風險保障在世界上都是位于前列的。我們不斷來保市場風險,主要是價格,這就跟我們的論壇也是一致的。在發達國家,像美國,他們大部分的農業保險已經走到了收入保險。作為我們來講,保個自然風險只是保住了本來要收畝產500斤,現在由于旱災、水災沒有了,那按照測產的500斤給你成本。但是實際上,隨著農業現代化、隨著農業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入,實際上生產的方式都是在改變的,我們的風險種類更加的多。現在的經營者不是自己的土地,還需要租別人的土地,需要請人,需要貸款,他不僅僅是我種了東西產量是多少,更關心的是我這個產品能賣出什么價格,所以對我們保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農業保險面臨的形勢

我們判斷,矛盾很突出,但是我們怎么樣發展,農業保險發展與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風險管理需求不相適應。農業保險是滿足農業生產過程中,對他來講,我們也是供給側,他有保險需求,我們提供產品,給他進行保險。現在他的這種改變了,同樣對我們這個農業保險的改變了,這個需求改變了,也就是在農業保險、供給側進行了改革。總體來看,這是我們判斷的主要形勢,滿足不了農業現代化的風險管理需求。

還有一個形勢,就是現有的模式下,整個行業中間也發現一些問題需要完善,比如政府與市場邊界不清晰,到底農業保險是政策性的,是由政府來主導還是來引導?這是不一樣的。發展基礎不扎實,服務重點不突出,服務能力不適應。

按照農業現代化風險管理的要求,對于我們農業保險來說也是一種動力。從原來的一種災后補償單一目標向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深化農村金融服務等多重目標轉變。功能作用,也是從原來的你受了災,第二年再生產去買種子、買化肥這樣的成本補償,向防災減災社會管理、扶貧開發等綜合功能拓展。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政府推動和財政補貼的單核驅動模式向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農戶參保意識增強的多核驅動模式轉變。以后農業現代化的主體要具有市場意識,有強烈的風險意識,他們的保險需求是自發的,所以我們的發展動力改變了。

農業保險從前幾年的發展慢慢進入穩定發展期,總體來講,因為我們整個行業的增長水平比較高,不會像以前是100%的增長,有時候是100%的增長,不是很穩定。還有一點,我們農業保險現在很好的一種形勢就是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農業現代化進程在加快,消費者教育初見成效,內生驅動效益逐步顯現。針對這個來講,我們判斷,從今年來看,我們還是平穩發展的,保費規模達到400億。實際上美國的規模也是在100億美元,按照政府的發展,我們基本上是在五年到十年解決好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難題之后,再來發展的。

三、深化農業保險供給側改革,助力農業現代化

首先,還是在思想認識上我們要對農業保險功能的再認識,這個就不再展開了。

第二,從保監會的角度出發,一方面我們要加強監管,對已有的市場要加強監管,另外我們要帶領行業,通過改革,通過創新,通過這幾個方面來滿足農業現代化的需要。六個方面,有的是行業的,有的是我們監管的,簡單介紹一下。

首先要確定一個大的原則,就是農業保險條例確定的基本原則,現在還沒有落實。農業生產是從小而散向現代化轉變,我們農業保險跟它的服務也是在轉型升級,是不是原來的《農業保險條例》有些原則要改變呢?現在看來還是沒有改變,這是16字原則,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現在來看,還是要堅持。具體來講,我們要擴大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是對我們提出的要求;提升服務水平,加強基層服務體系建設,這是我們行業提的要求。農業保險服務能力,要做到災前的預防,災后的教育,還有災后的賠償,還有再循環,要做這些防災減災的事情。

另外完善大災風險分散機制,這個也與保險+期貨有關系。農業生產中的風險,無論是現在的模式還是農業現代化的風險,轉移到保險公司里來了,保險公司把保費收了以后,風險接過來了,它可能要做一個風險分散。在公司層面,可能是把每年的利潤留下來,不能去花了、分了,財政部有特別的要求。在行業層面,我們有農共體體制,確保再保險供給穩定。農民買的保險,風險到了保險公司,保險公司要把風險分散出去,這種期貨再保險對我們保險行業來說功能是一樣的。總之這種期貨對價格的發現、作用更明確,我們保險+期貨一起做起來,能夠把市場風險很好的轉移、規避。

第三,我們一直在呼吁在政府層面建立大災風險分散機制,這個說來話長,我們一直在推財政支持,也就是前面有財政補貼、后面有財政兜底,應該是這樣來講。

從監管來講,比較簡單,對市場的準入、退出,這塊總體是放,以前來說怕保險公司進來以后不太理智,是以掙錢為目的,對農民會有一些傷害,所以以前管得比較緊。現在我們是放,公司準入以產品為抓手,看看有沒有侵害消費者利益的,產品是否合理,是否是農民愿意接受的,從這個角度來監管。我們歡迎更多的主體金融農業保險。

我們還要加強財政支持,各個部門來扶持農業保險,農業保險也需要支持,其中財政的支持、稅收的支持還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講一下農業保險與脫貧攻堅。我們農業保險要面對農業現代化出現的新的風險管理,要去開發新的產品來滿足。現在有這么一種模式,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很多小而散的可能就成了貧困,現在脫貧攻堅是很大的一個過程,我們沒有保險,在另外一個方面也是承擔了脫貧攻堅的一個抓手。我們就想,對我們保險一方面要扶上來,還要去滿足農業現代化這種風險管理的要求。另外一個方面,還要沉下去,把真正的農戶、貧困戶一起帶上來,這樣的話,我們農業保險就會變得更厚,能夠保基本,也能夠保這種新型風險,這樣農業保險才能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作者系中國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副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三级手机在线播放线观看 | 在线播放亚洲人成电影 | 亚洲三级视频专区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尤物久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可以免费观看的AV在线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