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農村經濟是我國整體經濟發展中的一塊短板。三十多年前,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我國的經濟改革的序幕,也開啟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歷程。但是,在其它行業開始快速發展后,農村的改革和發展不但有所落后,有的方面甚至停滯不前。這直接導致了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現象長期得不到根本性解決。我國城鄉人均收入比達到2.8倍左右,差距仍然巨大。
另外,我國存在的6千多萬貧困人口中,大部分都在農村地區。由于農村的公共服務不完善,有些地區留守兒童、獨守老人等現象比較普遍,并引發了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迫在眉睫。加快農村改革,首先就是讓農民富裕起來。不僅要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也要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村服務業發展,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首先要堅持創新發展的思路。鼓勵農民發展特色養殖、特色種植,大力生產附加價值高的農作物,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加快農村的電商建設,使得農民生產的農產品直接跟城市對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中間成本。 要對農民加強技術培訓。農民是科技成果的使用者,加強農業技術培訓是農業科技成果實現成功轉化的前提和基礎。
因此,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農業科技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并且要深入田邊地角手把手地傳授這些科學技術,培養出一批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民科技能手,作為示范帶領其他廣大群眾掌握科技致富的本領。堅持創新還要加大科技投入,地方政府要逐年增加科技投入,并通過政府的配套資金,引導農民、企業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金融機構要在農業科技貸款融資方面,多提供優惠政策,從而采取多層次、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實現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農村情況復雜,是一根難啃的硬骨頭。農業改革既挑戰,更是巨大的機遇,農村的發展關系到全面小康的建設,縮短城鄉的差距。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張家界在線 2016-12-1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