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是湖南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穩定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的著力抓手。我們選擇近年湖南產量占全國總產4%以上的稻谷、油菜籽、蔬菜、茶葉、柑桔、煙葉、生豬、水產品共8種優勢農產品作為研究對象,基于《湖南農村統計年鑒》數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全省122個縣市區2010年、2015年(分別代表“十一五”末、“十二五”末)優勢農產品產量進行比較和區域分類,并考察其變化情況,以期為湖南優勢農產品生產縣域布局優化提供參考。
各縣市區綜合排名及變化情況
根據主成分得分,各縣市區2010年、2015年綜合排名及變化情況見表1。2015與2010年比較,名次上升、不變、下降的縣市區數分別為48個、14個、60個,占全省總數的39.34%、11.48%、49.18%。上升、下降名次均值分別為4.13名、3.30名。名次上升1-5名、6名以上的縣市區數分別為39個、9個,占81.25%、18.75%,下降的分別為47個、13個,占78.33%、21.67%。上升最快的為雨湖區(21名)、天元區(19名)、蘆淞區(11名),下降最快的為開福區(17名)、株洲縣(11名)、桂陽縣(9名)。主要是由于近年這些縣市區行政區劃調整,城市化步伐加快。如2010年湘潭縣2個鄉鎮劃歸雨湖區、株洲縣2個鄉鎮劃歸蘆凇區管轄,2011年株洲縣2個鎮劃歸天元區管轄,2012年桂陽縣鄉鎮數由39個減至26個,2013年開福區2個鎮改為街道。
各類縣市區區域分布及變化情況
根據綜合排名,大致按“三三四”比例將各縣市區劃分為3類:1-37名為優勢類,38-74名為次優勢類,75-122名為非優勢類。各類縣市區區域分布及變化情況見表2、圖1和圖2。
從市州看,縣域排名均值由高到低排序2010年為益陽>常德>岳陽>永州>婁底>衡陽>長沙>湘潭>郴州>邵陽>株洲>懷化>張家界>湘西,2015年為益陽>常德>岳陽>永州>婁底>湘潭>衡陽>長沙>邵陽>郴州>株洲>張家界>懷化>湘西。2015年與2010年相比,張家界、婁底、株洲、湘潭、益陽、永州、邵陽、懷化8市縣域排名均值分別上升3.75、2.40、2.33、2.20、1.83、1.36、0.42、0.42,長沙、湘西、岳陽、郴州、常德、衡陽6市(州)分別下降3.00、2.75、2.56、1.55、0.56、0.08。
從四大區域看,縣域排名均值由高到低排序2010年、2015年均為洞庭湖地區>湘南地區>長株潭地區>大湘西地區。2015年與2010年相比,大湘西地區、長株潭地區分別上升0.37、0.22,洞庭湖地區、湘南地區分別下降0.71、0.09。大湘西地區、湘南地區優勢類縣市區占比分別提高4.88、2.94個百分點,長株潭地區維持34.78%不變,洞庭湖地區下降8.33個百分點。
結論與建議
“十二五”期間,湖南未進行行政區劃調整的各縣市區優勢農產品產量綜合排名變化不大,一方面說明生產的穩定性較好,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主動進行結構調整的力度不夠。
2015年與優勢類、次優勢類、非優勢類縣市區產量主成分得分關聯度最大的4種農產品分別為稻谷、水產品、油菜籽、煙葉,稻谷、生豬、蔬菜、水產品,稻谷、生豬、油菜籽、蔬菜。未來一段時期,湖南優勢農產品生產應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綜合考慮農業資源的承載能力、環境容量、生態類型和發展基礎等因素,分類確定不同區域的發展方向和重點,鞏固提升產能,推進農業提質增效。
(一)提升優勢類
優勢類縣市區主要分布在衡陽、益陽、常德、長沙、岳陽、永州、婁底7市,以及株洲中北部、湘潭中東部、邵陽東西部。應重點提升如下縣市區的稻谷、水產品、油菜籽、煙葉生產。
稻谷(36個):寧鄉、湘潭、桃源、鼎城、漢壽、衡陽、南縣、衡南、湘陰、祁陽、華容、湘鄉、瀏陽、長沙、赫山、沅江、醴陵、雙峰、岳陽、澧縣、耒陽、攸縣、汩羅、祁東、常寧、洞口、新化、衡東、漣源、邵東、零陵、望城、道縣、桃江、冷水灘、安鄉。
水產品(31個):沅江、華容、南縣、湘陰、安鄉、漢壽、鼎城、衡陽、祁陽、衡南、澧縣、祁東、岳陽、汩羅、桃源、湘潭、湘鄉、寧鄉、常寧、耒陽、赫山、邵東、新化、道縣、雙峰、望城、瀏陽、冷水灘、醴陵、安化、攸縣。
油菜籽(22個):桃源、南縣、澧縣、漢壽、衡陽、鼎城、華容、安鄉、沅江、衡南、耒陽、瀏陽、祁東、安化、常寧、祁陽、洞口、桃江、衡東、岳陽、邵東、零陵。
煙葉(9個):寧鄉、瀏陽、常寧、衡南、道縣、桃源、祁東、耒陽、衡陽。
(二)鞏固次優勢類
次優勢類縣市區主要分布在郴州、永州、邵陽、懷化、岳陽、常德6市,以及株洲中北部、張家界東南部。應重點鞏固如下縣市區的稻谷、生豬、蔬菜、水產品生產。
稻谷(13個):平江、隆回、邵陽、東安、武岡、臨澧、茶陵、臨湘、安仁、資陽、寧遠、新邵、新寧。
生豬(18個):武岡、新邵、桂陽、邵陽、隆回、平江、寧遠、東安、溆浦、藍山、石門、茶陵、雨湖、衡山、嘉禾、永興、宜章、臨湘。
蔬菜(9個):東安、江永、桂陽、資陽、隆回、平江、岳麓、茶陵、宜章。
水產品(7個):臨湘、君山、資興、資陽、津市、永興、臨澧。
(三)轉型非優勢類
非優勢類縣市區主要分布在湘西、懷化、株洲、衡陽、邵陽、長沙、郴州7市(州)的城區和偏遠山區。由于城區經濟發達、耕地有限,偏遠山區技術經濟落后、自然條件惡劣,除可適度發展桑植油菜籽、北湖蔬菜外,其他縣市區均不宜大規模發展稻谷、生豬、油菜籽、蔬菜生產。城區應轉型發展都市農業或非農產業,偏遠山區則重點實行退耕還林和生態保護。
作者單位:湖南省農科院農業經濟和農業區劃研究所
來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月刊《研究與決策》2017年第三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