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一種文化現象。文化是旅游的靈魂,而旅游則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提升旅游,旅游傳播文化。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文化是旅游產業的核心價值,旅游是文化產業的巨大市場。近年來,羅田以“旅游興縣” 為引領,全面加快旅游產業發展,促進了縣域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在全域旅游全面興起的重要機遇期,如何進一步推動羅田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搶占文旅市場競爭的制高點,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 羅田的旅游資源豐富獨特
羅田位于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南麓, 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老區縣和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一)自然資源。全縣有500米以上山峰78座,其中千米以上高山7座,大小河流502條,大中小型水庫132座,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2%,藍天白云抬眼可見,旅游資源遍布全縣。北部山區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含量高達10萬個以上,堪稱“天然氧吧”。
(二)特產資源。羅田已先后榮獲中國板栗之鄉、桑蠶之鄉、茯苓之鄉、甜柿之鄉、野生蘭花之鄉等5個國家級榮譽稱號。羅田板栗、甜柿、茯苓、金銀花、蒼術等5個特色農產品已被國家質監總局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這些優質特產資源既是建設重要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的物質基礎,也為開發門類豐富的“旅游+”新業態產品提 供了廣闊的空間;
(三)歷史資源。有松子關、甕門關、青苔關、黃獅寨、萬全寨、鳩茲古邑、河鋪孝子祠等諸多歷史遺址遺跡,九資河新屋垸、勝利瓦屋基等保存較好的傳統村落和古民居,還有紅二十五軍軍部及二野六縱司令部舊址、泗洲山抗日詩文石刻群、劉鄧千里挺進大別山葉氏詞會議舊址等一大批紅色紀念地;
(四)人文資源。明代醫圣萬密齋,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天完皇帝徐壽輝,京劇鼻祖余三勝,國學大師、著名方志學家王葆心等一大批歷史名人。
羅田旅游資源不僅十分豐富,而且極具特色性、唯一性和排他性。據專家評估,僅天堂寨景區就有世界級地質景觀和自然景觀48處,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旅游資源評價委員會就認定天堂寨旅游景觀為勝景級,與廬山、娥眉山同屬一個級別。
二、羅田文旅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羅田旅游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急需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全面融合旅游產業。
(一)文旅融合凸顯底蘊。旅游產業以地域為單元,以自然、文化資源為開發對象,對自然和物質文化資源依賴程度較高,需求彈性較大,產品附加值彈性也大,產業鏈較長,也是典型的綠色經濟。近年來羅田在生態旅游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天下大別山,美景在羅田”成為旅游產業中較為獨特的發展優勢,但在文化內涵上,還需要不斷提煉和開發,既要山清水秀的生態美,也要有人文底蘊的內涵美。
(二)文旅融合提升品質。旅游業正在由傳統的觀光游覽型向休閑度假型轉變,游客在不再滿足于觀光賞景,而是表現出越來越多地差異化的體驗和感悟需求,旅游產品文化內涵作用顯現。羅田旅游業發展中存在的旅游資源文化內涵不夠、挖掘不深問題都暴露出來,導致旅游資源優勢沒有轉化為競爭優勢,需要借助文旅融合發展。
三、羅田文旅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旅游品牌缺乏統一規劃。全縣旅游業缺乏統一規劃,景點開發各自為陣、分散經營,區域之間沒有形成合力,大別山民俗文化是分散的生活形態,要向游人展現、傳播必須有載體、有基地、有場所,但目前還沒有形成集大別山文化研究、大璧山名俗交流、大別山風情實景展演等休閑娛樂、商業營銷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鏈條;
(二)品牌優勢發揮不夠。就目前來看,我縣文化旅游產品的種類較多,卻都不是精品,沒有形成龍頭產品。全縣旅游業仍然是以旅游觀光為主,沒有真正實現向文化旅游和休閑度假康體型旅游有效結合的轉型升級,缺乏大手筆的運作,缺乏大創意的項目推進。旅游文化工程缺乏深加工和精包裝,京劇鼻祖余三勝和醫圣萬密齋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知名度不高,對文化價值的研究、挖掘還不夠,更談不上形成產業。
(三)文化旅游創意不多。對具有深厚底蘊的古寨、古關隘、古建筑、古村鎮的旅游創意開發不夠;文化產業延伸的價值鏈開發不足,旅游文化紀念品、工藝品開發不足等。
四、羅田文旅融合發展的幾點對策
推動文旅融合,是做大做強旅游業的重要方向。近年來,羅田縣在推動文旅融合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還需要加大力度,推動文旅融合旅游產品的進一步提升,提高羅田旅游的市場競爭力。
(一)全盤統籌,全域化打造。旅游與文化的融合不能只停留在旅游行業與文化行業內,還要拓展到縣域經濟社會的行業。要將羅田作為一個大景區進行開發建設,在城市規劃、旅游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提升等各方面下功夫,切實強化旅游功能,推動旅游與縣域經濟共同發展。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順應產業融合的發展需求,以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為契機,破解產業融合的體制性難點,構建適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又具有羅田地方特色的全域旅游基本框架,最大限度的發揮市場在旅游與文化資源和要素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的政府的全盤統籌,統一規劃作用,促進旅游與文化資源要素即自由又合理流動,實現優化組合。
(二)順應市場,延伸價值鏈。順應產業融合的社會化要求,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參與旅游與文化建設,參與旅游與文化產業融合項目。積極發揮旅游對文化消費的促進作用,將大別山名俗土特產、工藝美術品、文學藝術作品、文藝表演項目等轉化為旅游產品。在游客集散中心區,如在天堂寨、薄刀鋒、燕兒谷、三里畈溫泉、圣人堂等核心景區,通過政府引導,社會主體吸收專業藝術家和民間手工藝人參加、旅行社等以合作社的方式建設大規模的民俗手工藝品銷售及技藝展示中心;以此推動羅田手工藝品、羅田畈腔、羅田余三勝京劇等產品的研發和迅速成長。
(三)抓住重點,提升知名度。按照產業融合的多元化發展需求,根據基本縣情,區域資源條件和比較優勢,采取重點包裝的的發展策略,探索具有區域特點的多元化發展道路,規避旅游與文化產業融合的同質化發展模式,尋找差異化發展路徑。羅田文化旅游資源和品牌較多,應重點包裝打造余三勝京劇文化、萬密齋醫藥養生文化、大別山名俗文化,形成京劇體驗游、中醫藥養生游、大別山風情游等旅游產品。京劇、中醫藥、大別山名俗文化都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可以產生文化創意旅游新業態及其產業鏈條,有助于提升羅田旅游內涵與品位,也有利于游客深入體驗。
作者單位:羅田縣旅游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